文/库克
《中国人史纲》是台湾作家柏杨的代表作,于三十多年前在狱中写成,曾被列为台湾社会影响力最大的10部书之一。最近该书被重新排版推出,受到广泛推崇。
历史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大致有两个了解渠道,一是学校的的历史课本,二是影视文学
。但通过这样接触到的历史,常让人有种不真实的感觉。究其原因,这些所谓的历史都在某种程度上被简化,或被戏剧化、精神化,成为宣传教育、甚至娱乐大众的工具。
例如宋朝名将岳飞,这位民族英雄为国抗敌却被奸臣诬陷杀害的故事可歌可泣,千百年来作为一种精神象征,受到人们敬仰,以为楷模。而如果熟读历史,或在柏杨先生引领下深思,却会发觉这爱国事迹背后,却隐藏着许多故事。首先,岳飞抗击的金国同属中国,且宋国同辽国、金国的内战也说不上谁对谁错,那么其“爱国”的称法就需要打上问号。其次,当时宋国皇帝赵恒被金国俘虏,继任皇帝赵构生怕赵恒被救回来踢自己下台,心情复杂,可岳飞偏要主张抗敌,去救前任皇帝赵恒,赵构焉能不恼,于是洞察赵构心态的秦桧跳出来,用下三滥的手法杀掉了岳飞。这里的主谋其实是赵构,但挨骂的却是秦桧。而岳飞因其高尚的人格被树为正面楷模,但实际上却是政治牺牲品,而其愚忠的性格也是导致悲剧的导火线。故事很复杂,但由于宣传的需要,正面的部分被全部保留了,负面和复杂的部分隐藏起来,构成了这个不完整的历史故事。
历史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问,观历史时不该充满太多的感性色彩,如此方能全面、冷静地分析事情的深层次原因,还历史的本来,并让后人借鉴。
柏杨的《中国人史纲》就是这样的一部巨著,被诸多评论家称为“抓住了政治文化最本质的部分”,其撇开各种各样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追寻历史发展的轨迹,并运用当代的思考模式和分析方法,对其深层次的原因进行剖析,更加进了自己对人性的理解,和对政治手法的说明,将中国从远古时代的文明起源、经至几千年的发展和磨难尽现在读者面前,引发人们的思考和感叹。
柏杨执着于对历史中的种种智慧的追寻和挖掘,对每一重大的历史事件,都尽力分析其发生的根本原因,发现其规律。他发现在中国历史上,每一个王朝政权,“当它建立后四五十年左右,或当它传位到第二第三代时,就到了瓶颈时期”。秦朝就毁于秦二世之手,历史上诸多大小帝国,也多半灭于这个时期,最后一个朝代清王朝,幸而在康熙、雍正手里平安度过瓶颈期才得以发展。此外,对于历史上有名的“和亲政策”,柏杨也着力进行了总结,并称其为“一件犀利的政治武器”。对宗教的政治影响、诸子百家的发展等,书中都有独特精辟的评述。
这也是一部极有个性、读起来畅快淋漓的史书。柏杨坚持用公元纪年,而不是用帝王年号进行叙述,对各位皇帝也直称其名,如称康熙为玄烨,完全从一种超然于事外的独特角度对待历史。由于中国的历史差不多就是一部历代帝王史,所以书中对各位帝王的人格品性、性格特征都全面评述,干了好事赞扬,做了坏事痛骂。比如对于隋朝著名的残暴皇帝杨广,就直接冠以“大头症”,分析其是“因极端自私而发作的浮浅而强烈的炫耀症”。而对于历史形象不佳的秦始皇嬴政,却为其平反,分析其焚书坑儒并非摧残文化,而是对愚昧不化的儒学的限制和打击,并为此后儒家学派对嬴政几千年的诋毁鸣不平。对于历史上比较沉寂的明朝,柏杨直接称其为“大黑暗时代”,从暴君朱元璋一直分析到其子孙,一个差过一个,最后直接怀疑其家族的基因有问题。其中对于明十四任皇帝朱翊钧二十六年不开朝会、不接见大臣的匪夷所思之举,形象地称其为“断头政治”。用同我们如此接近的思维方式,即使分析距离我们几百上千年的历史故事,也同样一目了然。
与其他正统的史书相比,柏杨先生的《中国人史纲》书名中多了一个“人”字,书中也着重于对历史中人的叙述和描写。此书也因此被书评家称为一部“个人化的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