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伏虎的推荐
郑伏虎,北京千溥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推荐语:学习的速度
我们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面对大量新的专业知识和信息,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怎样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学习效果,招商局集团董事长秦晓先生的这篇文章为我们找到了可以效仿的途径。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学以致用、善于总结、追求卓越,应该永远是中国新一代企业家和管理者追求的目标。
从知识老化和知识更新说起
——招商局集团董事长 秦晓
说到学习,人们往往把它与学校的教育联系在一起,而忽略了离开学校后在工作、生活中的学习。其实学校的教育只是一种特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从时间上看,人的一生中在学校度过的时间只占20%,而从事工作的时间、退休之后的晚年约占70%多。这个生命时间分布的简单数字说明了在工作、生活中学习的重要性。从内容上讲,学校教育传授的知识主要是基础性的,而且是非常有限的。无论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不可能涵盖和满足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社会中人们所应有的知识结构。
许多大公司到名牌大学招聘人员时更为看重的不是这些学生在学校里修的课程,而是他们所具备的进一步发展(即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潜质。这一观点多少有些偏颇,但却有启发性。它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应该把学校的教育放在一个适当的位置上。
如果我们都同意离开学校后的学习对人的一生更为主要也更为重要,那么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工作、生活中学习。从方法论来讲,学习即是把离散的信息通过演绎和归纳系统化,形成框架概念的过程。当然这一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经过多次的反复。学习方法就是要解决如何有效地完成这个过程,我认为形成整体概念是这一过程的关键或目标。从系统论来看整体概念是一个系统,系统的边界是其外延,系统内部的结构、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是其内涵。比如讲人体,无论是以解剖学为基础的西医还是中医的辨证,都是从一个系统出发进行研究。所谓整体概念的形成就是控制论中稳态建立的过程。认识上的稳态不仅有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标志着对认识对象的把握,所以整体概念的形成是认识上的飞跃。
学校的教育是将一个系统化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个系统化的过程是前人或别人完成的。离开学校之后人们的学习环境、对象都发生了变化,它与学校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所面对的信息环境是一个分布离散、附着于形形色色的载体之上,远离稳态的结构。在这种条件下,知识的获取实际上要靠自己完成系统化、形成整体概念。在这一过程中读书,特别是概论一类的书无疑是必不可少的。但时间有限,能找到的书也有限,完全借助于读书是不可能的。人们在工作中、生活中部会碰到大量的信息,其传播的方式包括交谈、会议、电视、报刊。一个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人应该能够从中捕捉信息,积累对某个事物的认识,寻找各种相关信息的内在联系,加之适当的阅读逐步形成整体的概念,并在实践中验证,使他对这个事物的认识更为准确、深刻。所以自觉地认识知识系统化、概念化的重要性,注重培训自己在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对于学习的成功和成效是十分关键的。
对事物的认识是否已经建立起整体性的概念,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检测。一是“说”,二是“写”。所谓“说”就是用通俗、简明的语言向不熟悉这门知识的人表述,要求是能把问题讲清楚,让人听得懂,至少可以知其然。许多人可以听懂别人的讲解,可以看懂文章的内容和结论,但自己却讲不出来或讲不清楚。这其实不完全是口才问题,说到底是他还不能从整体上把握这门知识。“写”则是更高层次的检测。能把你的理解、认识、体会结合自己的经验写成文章或学术性的论文,说明你对这门知识的把握、运用又向前迈了一大步。写作是一种艰苦的劳动和创造。文字同语言相比更为严谨、准确,更注重结构和逻辑。在写作过程中认识上的模糊点、未知领域全都会暴露出来,迫使你不得不放下笔再去学习、思考,直到真正理解了才能继续写下去。
(本文有删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