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就业人群占中国劳动力总量70%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3日 02:45 第一财经日报 | ||||||||
劳动力市场非正规化趋势不可逆转,导致青年从学校到正规工作的转换率低,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之一 本报记者 郭晋晖 发自北京 中国劳动力市场正在向非正规化方向转化,即使正规就业也越来越非正规化。劳动和
“劳动力市场这种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导致了青年从学校到正规工作的转换率低,转换周期长。显然,当前的大学毕业生对此并没有充分的认识,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之一。”昨天,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劳动力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张丽宾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就在三天前的20日,张丽宾在青年就业与和谐社会国际论坛上公布了由她执笔的《中国青年就业状况调查报告——中国“从学校到工作过渡”调查分析报告》(下称《报告》)。经过抽样调查,报告认为,劳动力市场改革不足和缺乏管制是造成青年就业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可逆转的事实 调查报告显示,46.7%的青年认为,要找到体面的工作至少需要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正规劳动力市场对青年人的基本要求已经达到高等教育水平,如果只接受中等教育,则找到体面工作很难。报告同时还显示,文化程度越低,创业意识越强;而文化程度越高,则倾向于公共部门就业,而不愿意到私营部门工作。 张丽宾对此作出分析说,“大学生倾向于选择正规部门就业基于对劳动力市场现实的不了解,也因为他们人力资本的投入更多,因而期望也就更高。而学历程度较低的青年清醒地认识到了他们没有正规就业的机会,从而选择创业。”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非正规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张丽宾表示,当前以国有单位为代表的正规劳动力市场受到劳动者的青睐,但是,由于历史上这些单位滞留了大量冗员,正规部门的新增就业机会有限,导致正规部门中青年的就业机会比较少。新增就业岗位主要是以私营部门为代表的非正规劳动力市场,大量青年在非正规部门就业。在市场条件下,政府对这些部门的用工行为管制不够,在这些部门就业的劳动者就业的灵活性大,但稳定性和保障性低。需要完善的灵活就业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把非正规就业称作“灵活就业”,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宜勇将之定义为“相对于传统的、典型的、正规的全日制工作形式而言的一系列就业形式的总称,包括非正规部门就业、正规部门的灵活用工形式及自我雇用等多种形式的就业”。 杨宜勇介绍说,现在关于中国灵活就业的规模一般认为是占到城镇就业人口的20%~41%之间。而农村劳动力大部分都可以定义为灵活就业,城市和农村相加,中国的灵活就业规模应该达到劳动力总量的70%以上。 在杨宜勇看来,灵活就业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界定,从雇主单位的组织结构来说,应该不是公司制的;从雇员来说,应该是没有被社会保障覆盖的群体;从劳动关系上说,应该是没有签订、或者是签订少于一年的劳动合同。杨宜勇说,“由于单位不正规,社会保障缺乏,导致工作不稳定,工作时间长,工资率低。灵活就业是以丧失劳动者一部分应得权益为代价的。虽然提升了就业数量,但是就业质量较差。” 正规就业青年享受各项福利待遇的比重都高于灵活就业青年,除了伙食补贴、奖金和交通补贴外,在其他福利待遇方面二者存在巨大差距。大部分正规就业青年享受基本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而这些权益在灵活就业者那里是没有的。 从现实来看,灵活就业者在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劳动时间、劳动强度以及劳动者应有的福利及社会保险方面,都更容易受到损害。张丽宾认为,政府应该制定促进青年就业正规化的政策。“这并不是要限制非正规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而是要设法对非正规就业青年提供社会保护。比如,设计一套适合青年的社会保障政策,为未来的风险提供保障。” 这种保障在杨宜勇看来,就是要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灵活而有弹性的参加社会保险的形式。“从长远来看,就业应该追求量与质的统一,这是政策应该尽快探索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