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制造企业遭遇劳工瓶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1日 03:36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黄海发自东莞 东莞厚街钜元鞋厂有2000多名工人,由于去年年底人员流动,公司计划招200名工人,总务陈小姐对记者说,15日才来五六个人应聘。她觉得“现在来东莞的民工一年比一年少了。”东莞金旺鞋业有限公司生产管理主任陈保亚表示,该公司今年计划招100个女工,目前招工形势紧张,最后能不能招到他心里完全没底。
记者随后走访了长安、清溪、虎门等镇及电话采访了深圳、佛山和广州等城市的一些工厂,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在为春节招工的事犯愁。 据业内人士介绍,从2004年3月份开始,制鞋、玩具和制衣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就开始感到普通工人尤其是女工缺乏。七八月份开始达到高峰,媒体称之为“民工荒”。广东省农调队去年下半年的调查表明,广东省劳动力市场已开始由纯粹的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估计广东全省用工缺口为100万人左右。 在珠三角地区,80%的企业是接订单来生产的。去年四五月份缺工现象初现时,很多制鞋企业不敢接订单或者接了订单后外包给别的工厂,到七八月份严重缺工时,企业产能不足,开始缩减生产线。据陈保亚估计,去年约有50%~60%的鞋厂都有缩减生产线的行为。业内人士透露,一家4000人的工厂,如果缺800~1000人,就需要缩减1条成型线。东莞清溪吉兴鞋厂人事部的许先生告诉记者,由于招不到工人,去年11月份,该公司的5条成型线缩减至2条。 东莞市劳动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部分企业存在的招工难题,主要是由劳资双方的市场定位失调造成的。“打个比方,工人要求每月的工资是900~1000元,而厂家却只肯出700~800元,双方的期望值有一个比较大的落差,要用市场需求这一杠杆来调节。”这位负责人还说,有些厂家的做法也值得商榷,如将工人的年龄段限制在18岁至25岁之间,只招普通女工和熟练技工。 为了缓解去年出现的“民工荒”,广东从今年开始取消了已实施九年的“节后一个月内企业不准招收新民工”等“六不准”规定,但节后入粤的外来工数量却较往年有所下降。据广州市春运指挥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月15日,通过铁路到达广东的外来工超过100万,比去年同期减少7.6%。 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执行董事刘开明博士在分析这一现象时表示,经济的快速增长,拉动了人力资源的需求。随着自身的发展,部分企业要扩充生产线,用工缺口增大。 此外,由于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等地的经济快速发展,西北大开发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使劳动力呈现出多极化流动的趋势,这也客观上降低了民工向珠三角流动的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