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荒实为假象 招工难另有原因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2日 15:39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本报记者 孙覆海 通讯员 萧鹏 在山东,至少有10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即使每年转移100余万,差不多需要10年时间;但与此同时,该省的企业也遇到了用工短缺问题——— 进入2004年,“民工荒”一词在全国许多地方先后出现。在山东,部分企业也出现
山东省就业办负责人就此指出:当前所谓的“民工荒”是一种假象,其背后的问题是农民工薪酬太低、工作环境恶劣,尤其是社会保险机制缺失。因此,城镇企业急需以长效机制来对待农民工进城务工。 山东省就业办主任李瑞明日前对记者表示:“说农民工短缺是不切实际的,事实上现在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今年山东省要求向城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20万,压力着实不小。” 山东省统计局的分析表明,根据目前该省的农业装备水平等因素测算,全省至少有10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即使每年转移100余万,差不多也需要10年时间。 那么,企业为何会出现招工难呢? 李瑞明分析说,企业招工难根源于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是劳动力价格太低。去年山东省农民工在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平均月收入分别是791元和625元,和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等制造业发达地区的劳动力价格相比偏低,其中一些企业的薪酬标准甚至停留在10多年前的300~500元;其次是用工缺乏长效机制。企业招用农民工不缴纳社会保险,农民工最终靠农村土地解决生老病死;三是企业工作环境差。农民工进城大多从事一些又脏又累的活,相关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四是企业没有针对农民工进行有效的适用性培训。 据了解,由于劳动力价格偏低、用工不规范等原因,山东流向省外的农村劳动力正逐年增多,仅去年一年就流向外省40多万人。此外,农村税费逐步取消和种粮补贴等政策的实施,也吸引了一部分农民返乡务农。 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大批农民进城务工,而很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又不愿进城务工,李瑞明因此认为:现在已经到了提高农村劳动力价格的“节骨眼”,企业要想把农民吸引到城里来,只能靠提高劳动力价格。他表示,从另一方面看,较低的劳动力价格,对企业的发展也是有害的———劳动力价格过低会增加企业“惰性”,使企业依靠“人海战术”而不是提高生产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影响生产技术的升级换代,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