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寻找百年老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2日 04:14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刘海民

  与两位旧友相约到上海徐家汇一家熟识的酒肆一叙,没曾想那酒肆已变成了杂货店。无奈只得临近择店而坐,隔着玻璃,目光还忍不住朝那家酒肆转悠。朋友说,不会再有百年老店,不会了。现在大店小铺都在走马灯一般换招牌、换装潢、换老板、换厨师……没办法呀。他的话不禁勾起我一点想法。

  一位久居德国的朋友告诉我,他居住的城市里有家百年小餐馆,距他住所不远。他是那儿的常客,每次去那里,都喜欢固定坐靠窗的一张桌子,点的两个菜也是固定的。为什么?他说不出,只说许多德国人都有这种习惯。我问他是否因了百年老店的牌子抑或也认同其传统口味?他说应该是。

  在中国,百年老店如今好像愈来愈少了,少而号召力差就显得有些不妙。而新店一家一家地开,一开就能忽忽拉拉地招来一帮人,但热闹劲一过,客便少了,再硬撑几日,便改弦更张了。难怪一位专事门头牌匾制作的老板话语中透出得意:这年头,什么生意也没牌匾生意好。

  某晚,闲来喝茶,盯着浮浮沉沉的茶叶,不觉由百年老店想到了上市公司。

  近来跑了一下东北的

证券市场,有个数字让我吃惊:东北三省上市公司目前共有113家,而近年来陆续退市的就有16家。有专家云,退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年盈、二年平、三年亏。这种现象在东北并不鲜见,在西北采访时也时有所闻。

  前不久,在山东见了上证所的副总经理周勤业。他提到上市公司应打造“百年老店”,此话引起大家的共鸣。

  在快速变革的经济环境中,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了,企业的寿命周期是延长还是缩短了呢?回答是:缩短。我曾见过一个材料:1900年入围道琼斯指数的12家企业,只有通用电气一家笑到现在。而十年前的《财富》500强中,近40%的企业已销声匿迹;三十年前的《财富》500强中,60%的企业已被收购或破产。

  中国的百年老店有多少?恕我孤陋寡闻,说得出的只有同仁堂、全聚德和东来顺,别的中华老字号听来记不住。国外的百年老店很多,宝洁公司、雀巢集团、通用电气、通用汽车、杜邦、

可口可乐……这些百年老店有的我参观过,总的印象是名副其实———即便在现代企业的竞争中也是生机勃勃。而在中国,这样的百年老店可谓寥若晨星。

  老店不能倚老卖老。青岛有家百年老饭店,许多人去那儿吃饭都啧有烦言:从口味到环境统统大不如前。一块百来年的牌子招来的竟是顾客的置疑和时过境迁之叹,不知开店人作何感受? “百年老店”如果只是刻意时间上的延续,而无视传统风格的发扬和新理念的持续注入,恐怕离“作古”之日不远矣。

  企业要活到百岁,不是件容易的事,若没有长远的战略眼光、细心充分的论证、科学人本的管理,其命必促;若没有勤勉务实的经营、诚信为本的敬业、代代不绝的创新,其寿也难。而如今不少上市公司恰恰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压根儿就没有打过长谱。

  百年老店意味着它是一个品牌。成为品牌自然要按品牌的规律做,一味跟着时尚跑恐怕不行。张瑞敏与我聊天时说过,品牌是带有很多感情色彩的东西,关键是要把一个简单的事情重复多遍不走样。这个保证价值在实践过程中的不走样,做起来大概很难。

  “百年老店”是一个理念也是一种做事方法,它强调的是百年如一日地坚持自己的原则,坚持企业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同时在经营上进一步整合自身资源,按照用户需求进行持续的创新,保持企业的活力。

  眼下,国内的许多百年老店经营上并不景气,遇到的困难也很多。据说,杭州市正在争取设立一个“老字号” 专项发展基金,北京、广州、苏州等城市也都出台了保护老字号的政策措施。这固然值得庆贺,但关键还在企业自己的努力。

  不妨提一个“中国企业要学做百年老店”的口号———与其说是为了子孙后代的福祉,不如说是为其自身的生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