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申海英:以品牌培育新商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6日 15:23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何建华 实习记者 李小波报道

  “一个企业要和谐发展,我认为第一个是它要负责。它要为投资者负责,为职工负责,为社会负责。具备了这么一个责任,它才会有一个和谐的背景,去更好地参与国际化竞争。否则,这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很难的。”7月30日,在“首届中国企业宏观管理论坛”上,西安标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申海英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

  作为中国缝制设备行业的龙头企业,该公司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从刚开始海外市场几乎为空白,发展到去年当年的进出口总额为5200万美元,其中出口额为4000余万美元。为此,《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对其主管国际贸易的副总经理申海英进行了采访。

  记者:5年中,贵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那你认为标准牌是靠什么去打拼国际市场的?

  申海英:我想第一个应该是品牌的效应。因为标准牌首先在行业里面是历史最悠久的。1946年成立,到今年已经是60周年了。“标准”牌先后被誉为“中国驰名

商标”和“中国名牌”。品牌是一方面,另外就是产品的结构。一直以来,我们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公司始终坚持“制造精品”的质量目标,积极实践与国际知名品牌比高低的质量定位,先后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CE安全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认证。第三个是市场的多元化。在发展中我们是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共同抓,积极参与全球竞争。目前,在海外我们标准牌已经进入了84个国家和地区。可以说有服装加工的国家和地区,就有标准牌的缝纫机。第四个就是人才的竞争。所以总的来说就是我们的品牌,产品,市场,人力资本这四个方面吧。

  记者:你对经济一体化如何看?

  申海英: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一个现实,一个必然的存在。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飞速发展的中国。实际上就是这么一个具体的含义。

  在服装缝纫这个产业,二三十年代时,基本上发展是在欧洲,比如德国和意大利。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到80年代,主要集中在日本和韩国。进入80年代中后期以后,整个产业就大部分转向了中国。这个缝制机械加工业转移的过程,就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效应。

  对于我们企业,10年以前我们生产的标准牌缝纫机出口是零。而今年我们标准牌的出口已经占到了整个企业收入的1/3以上。就是说整个企业的对外依存度也超过了1/3。所以,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必须正确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要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怎么去参与全球的竞争。

  记者:你从2001年开始做经理,在这6年参与国际竞争中,你最大的体会和收获是什么?

  申海英:对于企业来说,在过去的6年中,我们更注重于海外市场,更注重于和国际知名企业文化上的交流。相互学习,同时也展开竞争。企业参与了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工,有利于品牌的形成。在2005年,“标准”牌被国家

商务部联合8部委评为中国出口名牌。我们品牌从中国逐步走向了世界。同时产品也从单一发展到多元化,从国外引进了很多先进的技术。所以不管是品牌的培养,市场占有率,还是参与整个国际竞争,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接下来,我们企业将本着负责任的态度,为投资者负责,为职工负责,为社会负责,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和谐发展,在国际市场上打下更广阔的一片市场。下一个阶段,我们公司确立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国内最大最强的缝制设备工业基地,为振兴本土缝制设备工业,推动西部大开发做出更大的贡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