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管理 > 正文
 

红豆欲做中国范思哲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 14:17 《环球财经》杂志

  本刊记者 姚岚/文

  “世界期待着周氏家族——这个诞生于现代中国早期的服装新贵去征服,而他们的头等大事,是要保持纺织行业在国内的良好发展。”文中写到的周氏家族就是江苏的红豆集团。2005年该集团总裁周海江作为中国服装界第一人登上了世界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的封面,走出去的红豆赢得世界关注。

  对于中国众多服装企业来说,吸引世界目光这仅仅是个开始。

  作为走出去的成功案例,分析红豆,是为了给更多想走出去的企业提供借鉴作用,企业真正走出去到底需要什么?

  红豆“三步曲”

  在接受《环球财经》专访时,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向记者着重介绍了它走出去的三步战略:产品—企业—品牌,这几个字浓缩了背后上百页的长期发展规划。

  在产品走出去时,红豆注重的是规模和创新。

  为了做大产品出口规模,红豆建成了亚洲最大的服装生产车间,共容纳6千人同时工作。近三年来,外贸出口额以每年40%的速度在增长,外贸出口逐渐形成了一定规模。

  红豆借着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为第二批全国企事业专利试点单位的机会,重点推行“一新三化工程”,“一新”就是指技术创新。要求所有的二级公司和有条件的三级企业都要设立科技创新奖,奖励那些在技术创新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技术人员和普通工人。

  在企业走出去这个环节,红豆根据需要细分成三类企业分别走出去。

  首先是贸易型的企业,从1993年在大阪设立的第一个海外机构开始,走出去已有10多年。

  其次是生产形企业走出去,这是为了规避欧美对中国纺织品设限,实现原产地多元化的需要。最新的计划是在东南亚建立生产基地。

  再者是设计部门走出去,为了及时了解世界最新的服装信息,红豆将会在带动国际时尚进步的意大利成立设计部门,以紧跟流行步伐。

  品牌走出去的第一步则是学会保护自己的品牌,红豆在34大类商品和8大类服务性商标上注册,同时十多年前又在54个国家和地区完成了商标注册,截止目前,共注册商标290件。(红豆的品牌保护意识值得中国很多企业,不止是服装企业学习。)

  第二步是打造品牌背后的文化内涵。

  商标标识的国际化设计,这也是必须的,有助于提升品牌的形象。(附图表1)

  机会源自布局

  红豆初期走的是与中国大多数服装企业一样的经营思路——内外销同时发展。但对于外贸的发展,红豆有适合企业发展的规划,并且把握住了机会,使得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20世纪90年代初,红豆的发展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在针对其针织产品在日本的销路很好的情况下,于1993年在大阪设立的第一个海外机构。当时中日的贸易大环境非常好,在大阪设立的公司的几年时间里,外贸订单直线上升,为红豆的外贸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之后,为了开发美国的东西部市场,红豆于2001年和2002年相继在洛杉矶和纽约设立了分公司。短短的两三年时间,这两家海外公司的销售在2003年达到了6百多万美金,2005年更是达到了两千两百万美金。“没有受到配额限制、人民币升值和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处于稳步发展当中。”红豆集团海外事业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附图表2)

  创造力是怎样形成的

  中国的服装给世人一个物美价廉的印象,附加值不高。特别是现在服装外贸在经历了人民币升值,出口关税的调整,原材料价格上涨之后,企业的产业升级已迫在眉睫。

  对于如何改变只给国际品牌做代工赚取低廉加工费的命运?红豆认为必须改变服装企业技术、设计的不足。对此而言,就有了要发展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新的需求。

  在红豆,技术创新已经上升到服装最重要的位置。

  每申请一项专利,将得到奖金1万元,专利开发者也会得到优厚的奖励,在转为产业化生产后,专利开发者还将按销售比例提成。如此的激励机制,使得科技人员积极性大大提高,仅2005年一年就申请专利170件。

  “未来红豆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建好研发队伍、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研发考核。”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如是说。

  设计是服装的灵魂,红豆的内衣是专门成立了10多人的设计室;女装的设计是聘请了中国的十佳设计师来设计的,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对红豆的女装是赞不绝口。

  此外,还与法国E-SMODE国际服装设计学院联合办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设计师,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还正在致力于建设一个集研发、展示、商务洽谈为一体的“红豆国际服装研发中心”,为品牌出口又建一个崭新平台。

  品牌:外形与内涵的加法

  为了把红豆打造成国际名牌,请台湾著名品牌策划公司为品牌进行全新的包装。

  新的CIS企业识别系统对原有的企业识别系统中不适应国际化的方面作了全面改动,如以前将红豆翻译成英语时直接用其汉语拼音,HONGDOU,,因为这两个音节用英语不好发音,而且字母也有些多,所以在新的企业识别系统中,把HONGDOU改成了HODO。

  全新的LOGO——HODO,简洁明了地体现了红豆稳固中追求进步,传统中追求时尚、民族中追求世界的大气。容易被接受。

  “红豆”本身就是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民族文化底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外国人也非常欣赏“红豆”二字的东方文化魅力,在合作过程中,他们允许红豆出口自己品牌的服装,品牌出口已经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为了给红豆走出国门打下更加坚实的文化基础,从2001年起,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七夕红豆相思节”,在海内外华人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七夕红豆相思节”扩大了红豆的品牌影响力。中国文化逐渐为外国人所重视,也为红豆品牌走出去,开辟了途径。

  人才踏着资本行

  一位坚持培育自主品牌的业内人士说:中国服装要想走向世界,首先要熟悉国外的市场规则,了解它们的经营理念,在自身品质提高的基础上,先走进国际市场,再慢慢融入其中,先谈认知度,再谈美誉度。这是个慢长的过程。

  对于这点红豆是身有体会的,这个慢长的过程不仅要有很好的承受力,还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才不会轻言放弃。

  如在美国开展业务之初,遇到一些困难:一是费用花销太大,另一方面是到美国的签证比较难签,特别是在911事件和“非典”时期,国内公司的管理人员根本没有办法到美国,导致业拓展上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正是因为要坚持不懈的把目标努力实现,红豆千方百计的想办法,通过组团参加展会、政府出访随员等多种形式使管理人员走出去。有问题及时解决了,通过几年的发展,两个公司的业务处于一个良性的发展阶段。

  为了使业务部门能大胆的走出去接触国际市场,红豆对于业务部门出国参加各种展览会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总公司补贴展位费,不要业务部门承担一分钱,减轻业务部门的负担,增强开发国外市场的信心。2005年,共参加国内国际展览会十三次,其中出国参展九次,效果不错,为了解全球市场积累了经验。

  期待成为中国的范思哲

  红豆的品牌宣传意识很强,在得知《环球财经》想就走出去,把红豆做为个案来分享其经验时,红豆欣然接受了采访。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愿意为更多的想走出去的中国服装企业做借鉴的镜子。

  周海江说:出去办企业,要科学经营、大胆探索、迅速反映、果断出击。

  要有一个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要坚持不懈的把目标努力完成;要主动的去研究市场和当地文化;要聘请当地有经验的人员加盟,使得业务范围能以最快的速度展开;与当地行业协会和组织进行充分的沟通,及时了解政策和相关信息;加大研发能力,着力进行技术升级,开发对当地市场适销对路的产品。红豆如是说。

  对于今后的发展规划,周海江说:红豆很重视海外市场的培育和建设,目标是使外贸出口份额达到整个集团销售的1/3。

  另外为实现自我品牌的国际化,计划参与国外知名品牌的合作、参股或者兼并的方式,使我们的品牌更快速地参与到国外市场上去。

  随着今后产品生产的国际分工形式的变化,差异化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一大部分低短产品的生产有时将转移到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发展计划是在今后不久的时间里到这些地区设立自己的加工基地,实现产品多层次出口。

  在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一首小时候就已朗朗上口的唐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又在脑海里浮现。

  对红豆,国人有很好的期待,希望能走的更远更久。希望有更多的高档女装出现在国际市场上,成为中国的范思哲。

  文中醒目处:

  中国的服装企业需要稳定的贸易环境,真正能够帮助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做法就是走出去,去海外办厂。

  重要提示

  “后配额元年”的中国服装业并没有获得想象中的预期,反而在中欧、中美的贸易摩擦与谈判中感到失望与不安。

  中国的服装企业需要稳定的贸易环境,真正能够帮助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做法就是去海外办厂,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是的,无论从开拓市场空间、优化产业结构、获取经济资源、争取技术来源,还是突破贸易保护壁垒,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公司,“走出去”都是一种必然选择。

  为什么“出海”行路难?

  本刊记者 姚岚/文

  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成功的并不多。专家在接受《环球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里面原因很多,从产品走出去到资本走出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时间。

  世界投资热点在中国

  纺织行业在历史上经历了三次比较明显的产业转移,目前正在进行的是第三次:由韩国、香港、台湾向亚洲其它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中国转移。

  纺织生产的重心转移是生产、贸易全球化过程中国际分工的必然结果。

  也就是说,世界纺织服装正大规模的向中国转移,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淮滨说,中国企业在这个时候,“走出去”显得有点逆流而动的感觉,时机不是很好。

  从世界纺织行业历史看,一般纺织工业中心巅峰期约有20年,中国纺织业从20世纪90年代陷入困境,1997年经过三年结构调整,1999年扭亏,2000年盈利,走上缓慢的上升阶段,行业景气日渐回升。

  依此判断,至少到2020年中国纺织行业将保持强大竞争实力。

  之后纺织业将可能经历新一轮的由中国向东南亚其它国家的产业转移。

  进入这个阶段的中国纺织服装业走出去是趋势,更加有效,比现阶段的走出去要更高一个层次。但最后能生存下来的服装企业将集中在品牌和渠道的胜出者当中。(图表3)

  国内投资新机会

  中国内部也在进行着一场产业转移,这样的迁移类似国外纺织业向中国的转移,主要是出于比较成本的考虑。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淮滨说,“从区域的发展来看,整个产业的主体在东部,其生产、加工、出口和效益主要是在浙江、山东、江苏等几个主要的东部省份实现。但随着沿海地区原料、人工、土地资源的紧张以及当地对环保要求的提高,这些工厂和企业的比较效益就会有所下降,为了维持其比较成本优势,向中西部的转移就成了一种必然”。

  “这种比较的优势将会长期存在,投资中西部将是很多企业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转移不是把过剩的、落后的设备转移到中西部去,而是一种产业升级的转移。”

  比如,山东如意集团投资40亿在三峡库区万州建立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紧密纺基地,就是代表着纺织业、特别是棉纺织行业最高的技术水平。

  孙淮滨说,这样的投资是实行产业升级的投资,它将会对我国完成纺织业的结构调整,从纺织大国变成纺织强国,产生巨大影响,应该大力地予以鼓励。

  孙淮滨说,中部的一些省份如江西、安徽、河南等除了要充分利用好国家中部崛起的大政方针外,还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包括加强工业园区的建设、环境的改善和政策的制定等多个方面,这样,产业转移才能实现,纺织业在空间上、布局上的资源整合才能成为现实。

  内需市场庞大

  孙淮滨说:“中国纺织业主要的发展潜力还是在内需上,中国拥有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并以每年1500万的速度在增加,本身就拥有世界最大的内需市场,这才是中国纺织行业持续发展的最大依托”。

  中国日益增长的国内消费需求为世界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为中国的服装企业提供了市场和发展机遇。

  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纺织品消费第一大国,中国人自己的穿衣和家用,占中国生产的纺织品和服装总量的70%以上。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人均纤维消费量从2000年的7.5公斤上升到14公斤,几乎翻了一番;衣着类消费金额由3375亿元人民币增长至6826亿元,年均增幅超过15%,这一趋势还在继续。

  随着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加,从1985年的不到一千元,到1997年的五千元,到2002年的八千元,到2005年的一万元。

  衣着类价格消费指数从2003年终于停止下跌,并有所上升,这些都表明国内衣着类需求上升。(图表4)

  如此庞大的、多层次的内需市场,使得国内各种类型的服装企业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足够的成长空间,对于走出去没有太多动力。一位业内的企业家说:“内需市场都足够企业吃饱了,还是把企业基础做扎实了,再出去看看。”

  跨国经营能力仍差

  近年来,通过不断拓展国外销售渠道,中国服装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已经步入了跨国经营的初始阶段。

  但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它们的经营理念、发展思路上发生了分化。

  一部分企业,把生产更多地面向国际市场是一种消极的应对之策,它们更多考虑的是产品外销可以省却了开拓销售市场的辛劳、经营品牌的艰辛,而作国际买家的代加工基地则可一劳永逸。

  正是因为这种心态,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显得没有准备,遇到困难就退缩,也不敢有大量资金的投入,往往最后以失败收场。

  研究机构的专业研究员说,企业更多考虑的是:如何以更加积极的方式投入到国际化经营中,通过与国际服装知名企业合作,在作代加工基地的同时想方设法培养、建立自己的国际销售渠道,同时注重对自己品牌的塑造和维护,这部分企业代表的才是中国服装企业跨国经营的未来发展方向。

  文中醒目处:

  2005年,纺织行业的销售产值是3.3万亿,其中70%来源于内需。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