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品牌管理 > 正文
 

贵州西洋集团:从化肥车间到多元工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4日 10:59 《财经界》

  本刊记者 胡政

  作为贵州省最大的民营企业,贵州西洋集团的一举一动,总能引起媒界的格外关注。

  2000年初,辽宁西洋集团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下,开始了“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资产重组攻略,成功地入主贵州市场,贵州西洋集团应运而生。经过几年韬
光养晦般的艰难演进,其旗下的贵州西洋肥业有限公司,以年产135万吨磷复肥的绝对规模,奠定了中国复合肥行业的霸主地位。2004年,贵州西洋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8.4亿元,利税2亿元;2005年能够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利税3亿元。

  与此同时,西洋人以其特有的远见卓识,在最短的时间内便将“中国驰名

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等中国品牌的三大法宝收入囊中,成了中国化肥行业名副其实的“三冠王”。

  但西洋人的企望,显然不仅仅局限于此。他们渴望实现更高层次、更大领域的“跨越式”发展。为了稳固在磷复肥行业的领先地位,贵州西洋集团于2005年全面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投资8亿元在贵州建设年产50万吨的磷铵项目,全方位地打造磷复肥及精细磷

化工产品。其奋斗目标是在2010年实现年产500万吨的规模。为提升主流产品的市场
竞争力
,贵州西洋集团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从2003年起,贵州西洋集团便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展开了密切合作,斥资300万元设立了杂交水稻专用肥研究部与开发部,袁隆平亲任技术顾问,开创了种植业和肥业密切联合的先例。2005年,贵州西洋集团走进高校,与贵州大学联合成立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为开发利用贵州省丰富的磷、铝、煤等矿产资源提供新技术、新工艺。“产学研”相结合,生产出了“西洋牌”水稻专用肥等科技成果。

  从成功经验的角度分析,西洋人将品牌战略和市场营销两篇文章,作得绝伦无比。他们坚持把产品质量、品牌建设提到了战略的高度,制定了质量过硬战略,实施了名牌造就工程,把品牌服务与营销机制融为一体,构建出以客户为核心、以品牌形象为价值标准、以服务为整体功能的品牌营销模式。广告宣传方面,自从著名笑星赵本山成为“西洋牌”复合肥的代言人以后,“西洋复合肥,种啥啥丰收”的诙谐言词,深入千家万户,在行业内产生了强烈的反响。随后,西洋集团开始进军体育市场,独家冠名上海东方篮球俱乐部,并力取WCBA上海赛区的冠名权,把体育运动的创新、活力、激情、个性、梦想、争先精神,融入了西洋集团的企业文化,迅速提升了西洋集团的品牌形象。

  贵州西洋集团借提高品牌亲和力之机,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其坚持“有西洋复合肥的地方,就有西洋的农化服务”,同时根据“多品牌、系列化、过程管理、服务终端”的市场营销指导思想,将西洋复合肥的宣传深入市场、深入人心。截止目前,西洋复合肥连续5年维持了供不应求的局面,销售网络已遍及全国30个省2000个县的18,000个零售点。

  在做大做强“化肥车间”的同时,贵州西洋还将触角伸到了煤化工、铝化工、生铁和矿业等领域。2005年,以贵州西洋集团与贵州水矿集团共同投资兴建的年产120万吨焦碳的水矿西洋焦化有限公司正式投产为标志,贵州西洋焦化正秉承西洋集团“跨越式”的发展模式,走进了“多元工厂”的大门。

  然而,扩张的道路总是艰难而又曲折的。资源匮乏始终是贵州西洋集团难以抛却的发展之患。从总体上看,贵州有着丰富的磷、煤资源,其中磷矿资源储量32亿吨,占全国储量的24.08%。但由于起步晚,贵州西洋集团在过去5年的发展中,一直没有足够的资源作保障。面对企业发展的各种难题,集团公司董事长周伟并不气馁,他一方面呼吁地方党政和有关部门体谅西洋的处境,为企业发展提供足够的资源保障;另一方面,又引导集团公司充分把握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机遇,多渠道、多形式地拓宽企业的发展空间。他坚定地指出,“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贵州西洋集团将立足贵州,继续把传统制造业作为发展战略之首,长期不懈地抓下去,创造‘中国制造’的奇迹!”

  日前,记者从贵州西洋集团总部获悉,该集团正积极加强与汇丰银行直接投资(亚洲)有限公司的合作,双方已就西洋肥业在香港上市达成共识。汇丰将先期提供2.5亿元人民币发展资金,帮助西洋肥业于今年6月在港全面上市。如此看来,贵州西洋集团本着“道义为先、信誉至上、以人为本、奉献社会”的企业宗旨,坚持“规模推进、科技创新、品牌培植、多元发展”四大战略,终能实现从“化肥车间”到“多元工厂”跨越式飞腾。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