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低端竞争者围攻,企业坚守高端还是挺进大众市场须认真考量
安静 每日经济新闻
“当高端品牌站在分岔路口时,是该继续向高端市场挺进,还是该放下身段,进军大众化市场?”日前在“哈佛商业评论管理论坛”上,《哈佛商业评论》高级编辑Anand Rama
n抛出这样一个问题,然后为大家展示了美国第三大海鲜产品供应商Neptune的案例。
Neptune公司素以生产高端产品著称,定价通常比国内同行高出25%—30%。该公司曾投巨资购置一套世界领先的设备,以保证其所获海产品的新鲜,大大提高了产能,但直接生产成本也因此增加许多。
海鲜食品在北美深受高端人士青睐,市场广阔,但全球竞争形势日益严峻:在过量供给与过度竞争的共同作用下,公司产能过剩;美国新出台的海洋捕捞相关法规明令减少近海捕捞作业,远洋捕捞则有较高成本和风险。
内外交困下,Neptune在过去一年中的利润已经下滑10%。年底,公司首席执行官召开会议寻求对策。公司销售总监认为,在过去的4周内,一方面库存积压严重,存货却仍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也在提升,而且希望价格有所下调。因此他主张降价50%,全面实施大众化市场策略,塑造一个全新的大众化品牌形象,重建市场。
这一提议立即遭到市场总监的强烈反对:积压只是正常、暂时的产能扩张所致,只需卖掉一些陈年设备,严格执行销售预测制度,必能降低库存。降价50%反而会大大减弱消费者对公司的信心,严重破坏其高端品牌形象,终将导致品牌资产流失,陷入恶性竞争循环。因此他主张努力维护品牌形象,继续推行市场细分策略,同时运用一定的折扣手段吸引更多客户。
当高端品牌站在分岔口
Neptune公司究竟遇到了什么问题?有与会者称:“我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该公司在投资渔船时没有进行市场需求分析,进行产能决策时没有考虑如何消化产能。”
论坛特邀主持人张伟俊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争论的焦点在于,销售经理认为应降价而市场经理坚决反对降价,这反映了如今许多企业中销售经理与市场经理的两种不同思路。那么,Neptune该不该降低自身定位呢?
反对降价的代表提出3个理由:首先,该公司产能过剩、面临恶性竞争,但其降价空间并不大,保鲜才是优势,而且在寡头市场上,降价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
其次,要想维护品牌形象、留住老客户,就不能降价。第三,花巨资投资设备是为了提升公司形象,如果进行降价则会前功尽弃。
主张降价的代表亦振振有辞:海鲜产品对保质期有特殊要求,如不尽快降价抛售,仓库很可能会臭气熏天。
“要不要降价,还只是问题表面,问题的实质在于如何在危机下重新定位品牌,是坚守高端还是继续挺进大众市场?”张伟俊说。
降价一方极力主张,可以通过对产品重新包装,采用新的广告策略,制定新的价格体系,最终形成新的品牌;或者可以变相降价,贴上其他大众品牌的商标进行销售。此外,还可以开发新的低端品牌,以较低价格进入北美以外的低端市场。总之,要以低端为核心定位,在不同市场采用不同价格策略。
另外一方更倾向于产品扩张策略。在他们看来,扩大市场意味着拓宽销售渠道,这在短期内无法完成,不如从产品差异入手,树立新品牌———对产品进行分级,保持一部分高端形象,同时扩展中低端品牌,帮助公司打入新的细分市场,甚至可将品牌扩展至食品加工行业。
“新旧品牌的品质没有差异,一定会打击高端消费者。如果只是为了解决积压问题才树立新品牌,那积压问题解决后,品牌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创造新市场,将海鲜产品推广到更大、更理性的市场才是更正确的做法。”前者接着反驳道。
点评:高端品牌的三种对策
双方争执不下,Anand发表了自己的意见:Neptune遇到的难题是每个企业都可能面临的问题。如果行业中进入了一些低端竞争对手,企业的对策不外乎忽略或回应,但运用何种策略取决于行业及产品特点。“譬如在瓶装水行业,高端企业面对新的低端品牌进入者时,完全可以对其忽略不计。”
如果要对其进行回应,在Anand看来,有三种办法:其一,可以专门设立一个部门,重新打造一个低端品牌与对手正面交锋,但这只是权宜之计;其二,如果新的竞争局面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就应成立一家新的公司,独立运作,直至将新的竞争者打垮,以保护自身高端形象。
“第三种方法是完全变身,放下自己的身段———从高端品牌降为中低端品牌。”Anand以一家爱尔兰航空公司为例作了说明。该公司原为高端品牌,由于受到各大航空公司的竞争压力,于是决定变身为低成本运作企业。
公司卖掉以前的高端机型,只留小型飞机并只设经济舱;然后将停机场转至小机场,撤去各售票门店,改为网上售票。经过一系列措施,该公司树立起新的低端形象,赢得了更大的市场份额。不过,这样的成功案例并不多。Anand提醒说:“从高端品牌变身为低端品牌,风险很大,许多企业都以失败告终。毕竟,这两种定位的公司企业文化、营销渠道、市场策略完全不同,要进行类似改变必须慎之又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