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在全世界寻找中国品牌(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2日 12:07  CCTV经济半小时

  今天继续寻找海外的中国品牌。

  (一)奇瑞QQ

  我们在叙利亚,最大的一家汽车展销厅里拍摄到了一张照片,照片的左边是一辆宝马,右边是一辆奔驰,而中间是中国生产的奇瑞“东方之子”,跟奔驰、宝马摆在一起卖,奇瑞在叙利亚人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般,我还要告诉你的是,一辆东方之子在这里要卖37000美元,相当于30万人民币,卖的可真够火的,一起到叙利亚看看。

  在通往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必经之路上,远远地就可以看见耸立在路边的奇瑞QQ和东方之子的巨幅广告牌。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最繁华的街道上,随处都可以看见顶着出租车标志的奇瑞QQ。而有意思的是,与北京的QQ一族一样,大马士革的QQ族也喜欢把绒毛玩具摆在自己的爱车里。

  我们的记者采访了大马士革出租车司机,他说:“在叙利亚很多人都知道奇瑞汽车,现在有很多奇瑞出租车。”

  又走了没多远,在一家商店门口,我们又发现了一辆崭新的奇瑞“旗云”轿车。这位车主告诉我们,他的新车刚买了5个月。

  大马士革市民告诉记者:“奇瑞的发动机很强劲,省油,在保修期维修保养都是免费的,零件也很容易购买到。”

  奇瑞汽车在叙利亚的总经销商----阿波罗贸易公司的汽车专卖店,奇瑞的每一辆车就是从这样的专卖店,销往叙利亚全国各地,象这样的专卖店目前在叙利亚一共有22个。虽然引进奇瑞只有短短三年时间,但是奇瑞在叙利亚销售超过5000辆。

  尼罗河畔的埃及也印上了奇瑞的足迹,2004年11月,奇瑞公司和埃及CIG公司在埃及首都开罗联合举行发布会。用“QQ”和“风云”的闪亮登场,拉开了中国汽车进军埃及市场的序幕。

  埃及CIG公司总裁:“我们在埃及同样关注着中国,把中国作为榜样。埃及政府鼓励人们购买中国生产的汽车。”

  现场的来宾好奇而又兴奋,争相观看来自文明古国的汽车新锐,这令到场的中国驻埃及大使吴思科也倍感荣耀。

  中国驻埃及大使吴思科:“我们希望可以翻开新的一页,也祝愿你们万事如意,事业有成。”

  不仅在叙利亚、埃及,奇瑞汽车进入阿尔及利亚的时候,销售现场也是人头攒动。从2001年,第一辆奇瑞汽车开出国门,到现在,奇瑞汽车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达到了32个,占全国轿车出口量的80%以上。奇瑞老总尹同耀在接受我们采访时却说,他们当年走出国门,并不是心甘情愿,而是被一个叙利亚人硬拽出去的。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耀说:““我当时也没有认为,我们的产品能出口,那时我觉得是天方夜谭。”

  被尹同耀称为“天方夜潭”的故事,发生在2001年的年底。这一年,奇瑞的第一款新车正式投放市场。

  叙利亚汽车商萨米尔:“那款车名叫A11“风云”,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奇瑞的车。”

  正在北京参加国际车展的叙利亚汽车商萨米尔对“风云”轿车可谓“一见钟情”,为了能把它出口到叙利亚,萨米尔立即从北京追到了奇瑞公司的所在地——安徽芜湖。可没想到的是,奇瑞的老总尹同耀在电话里就回绝了他的请求。

  尹同耀:“我当时跟他们说不出口,家里的还干不过来呢。”

  尹同耀之所以一口回绝,是因为2001年中国国内汽车市场需求量激增,而刚刚上市的奇瑞“风云”轿车产量又很小,连国内的销售都满足不了,哪里顾得上出口的事情呢。

  尹同耀: “当时我在上海开会,后来他们就追到了上海。”

  正在上海出差的尹同耀,根本没打算见萨米尔,可这个执着的叙利亚人最终还是打动了尹同耀。他答应在马路边和萨米尔谈10分钟,而就是这10分钟,打开了奇瑞征战海外汽车市场的大门。2002年,200辆奇瑞第一次进军叙利亚市场,便引起了轰动。

  从2002年的200辆,到2003年1000辆,再到2004年的3000辆,奇瑞汽车出口叙利亚的数量连续翻番。而尝到甜头的奇瑞人,却在思考,究竟是什么吸引了叙利亚人?

  奇瑞汽车工程院院长许敏:“因为我们有自主品牌,我想卖哪里就卖哪里,不受任何限制。”

  奇瑞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金弋波:“我们像一个下棋的人,可以把我们这个产品放到这个国家,放到那个国家,我是布棋者。”

  2003年,奇瑞汽车公司与伊朗签订了CKD散件出口组装协议,在海外利用当地的厂房和生产设备,对奇瑞出口的汽车散件进行整车的组装。在国内的轿车生产企业中,奇瑞又创造了第一。

  尹同耀:“这些工厂生产奇瑞车,每生产一辆车,他使用我的商标他还要给我付费,这就不光是产品的出口,品牌也出口了。”

  让奇瑞人高兴的事情还在后头,2004年11月,马来西亚阿拉多公司又与奇瑞签订了价值2340万美元的技术转让协议,此举开创了中国轿车行业首次向海外公司收取巨额技术转让费的先例。

  尹同耀:“我们以技术换取别人的市场,改变了过去我们只希望以市场换取别人的技术的方向。”

  从2001年首次向叙利亚出口整车,到今天向马来西亚出口汽车生产技术,奇瑞把中国轿车开到了国外,而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许多技术,在国际上也堪称一流。

  尹同耀: “比如一台2.0升的,汽油直喷的发动机,这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缸内直喷技术,加上最先进的点火系统,还有涡轮增压,整个技术含量是非常高的,与世界完全同步。”

  这些世界一流的发动机不久将陆续用于奇瑞自主研发的新车上,继今年3月成功推出SUV “瑞虎”之后,又有5款自主研发的新车将在上海国际汽车展上亮相。经过再三努力,我们参观了平时禁止外人入内的奇瑞新车试制车间,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款即将在今年7月进入市场的A21。

  明天,上海国际汽车展就要开幕,我们也先睹为快,看看奇瑞的新车,它集轿车、越野车和商务车的优点于一身。另外一款跑车,具有浓郁的欧洲风格,而运用“对称性”新技术设计的这辆车,将作为QQ的升级版推出。尹同耀告诉我们,这些新车型,瞄准的就是国际市场。

  尹同耀 :“今年的重点是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这两个东南亚市场,现在我们在北美地区、南美地区、欧洲市场、俄罗斯也都有合作伙伴。我们希望在2007年的下半年开始小批量地向北美出口,如果能占住这个市场,我们就可以再考虑打其它市场,相对说会更加有把握。”

  尹同耀是搞技术出身,不擅长言词的他,内心却踌躇满志,去年12月,他们与美国VV公司签署了出口汽车的协议,2007年,奇瑞将登陆美国,看来海外之路,奇瑞是越跑越宽了。

  下一站,我们将去英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继续寻找那里的中国品牌。

  (二)同仁堂

  捣药罐是中国独有的制药工具,全世界药厂里,也只有中药厂在使这个。大家都知道,同仁堂卖的是中药,但如果把捣药罐子搬到了海外,还能捣得响吗?我们到世界各地去看看。

  记者在英国伦敦的一条街道上发现,在一连串的英文店名之间,有着五个熟悉的中国字——“北京同仁堂”,而走进这家药店,记者看到,不少华人在这里买药,同时,还有一些金发碧眼的当地人。而面对这些来自异邦的草根、树皮,一位面部麻痹,满脸插了银针的英国患者告诉记者。

  英国患者:“中草药对我的脸部帮助很大,针灸则主要是对激活我的眼部肌肉,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东南亚记者看到,这家占地2000平米的同仁堂药店,坐落于马来西亚吉隆坡的繁华地段,从北京直接运来的护骨药酒、牛黄解毒片等各种中成药摆满了柜台,为病人配置各种中药已经让店员忙不过来,而柜台前、等候区也挤满了前来拿药的马来西亚人。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诊病的人往往要先预约,有的甚至要提前一周预约。

  而在泰国,坐落于曼谷的同仁堂海外分店,记者看到,柜台前不仅挤满了的当地人和前来取药的僧人,同时,其它城市的市民也来到这里接受针灸治疗。

  泰国患者:“药到了以后,就感觉到身体舒服了,所以我们也习惯使用中药。”

  这里的外方总经理告诉记者,同仁堂,正成为泰国卫生部培养中医药人才的基地。

  在清脆的捣药声中,同仁堂12年在海外开了17家药店,加拿大、美国也能见到同仁堂药店。不过,虽然同仁堂这个品牌已经有330多年的历史,但它的海外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当初到海外,它也有水土不服的时候。

  记者在北京的同仁堂见到施如瑜时,这位被业内称为“神脉”的名医,正在给病人号脉。

  施如瑜:“属于肾水不足、肝火上延、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

  施如瑜到底在说什么?相信,即使是中国人,不少人也都弄不明白,而这些深奥的中医理论要外国人弄懂,更难!正是这种巨大的文化差异,也使得1993年同仁堂刚一走到伦敦,就笑话连连。

  总经理梅群:“有的外国人拿着蜡丸不知道怎么吃,把外包纸剥开以后,一口就连蜡塑料壳全部吃下去了。”

  不同文化的冲突,使得同仁堂刚到伦敦,就形成了一种怪现象,熙熙攘攘的华人顾客虽然显示了生意的红火,然而,人口占多数的英国人却很少踏足,这也说明,中医并没有被当地主流社会认可。施如瑜告诉记者,当时,中医在当地人眼中,还是非常“另类”。

  施如瑜:“当地人把中医跟印度的神医、藏医、蒙医划上等号,觉得你是土著的医学,不科学。”

  记者看到,“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两句名言虽然高高悬挂于伦敦分店,然而,这对于英国人来说,却并没有什么作用。“土著”、不信任,已经成了阻碍同仁堂海外发展的瓶颈。

  施如瑜:“当地病人确实是走到哪都治不好的时候,才来找中医。”

  同仁堂走出国门,如果仅仅服务海外华人,那么,无论如何它也不能被称为国际品牌。更为严峻的是,全球草药销量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06年,这一市场将会突破350亿美元,而目前,韩国、泰国等草药企业正对这一市场快速蚕食。因此,同仁堂的品牌如果不能获得当地主流社会的承认,也就意味着,这块诱人的蛋糕只能啃个边角。

  总经理梅群:“首先你要为他服务,他得认识你,了解你。”

  装满各种草药的上百个药柜,各种丸、散、冲剂静静地摆放在伦敦的药店里,如果没有了解和认同,这些药很难卖给英国人。为此,同仁堂决定从无到有,在英国人心里树立金字招牌,他们在国内千挑万选各科名医,派送海外,保证分店每天至少有2位名医坐堂。而这些名医之中的施如瑜,就碰到了一个患了脉管炎,而又屡治不愈的当地人。

  施如瑜:“她来找“另类”来了,表情特别悲伤、流着眼泪,从表情上看她特别痛苦。”经过诊疗,最终,施如瑜给病人开了7付汤药。

  施如瑜:“第二次来的时候,为了表达她见好,她就跟我笑,还给我做鬼脸。”

  看到病人笑了,施如瑜也笑了,因为她为同仁堂在海外又赢得了一份声誉。

  前同仁堂海外坐堂医生陈凯:“海外不相信广告,因为广告太发达了,他们相信口碑,靠口碑和疗效。”

  一个病人,就是一个最具说服力的活广告,这样的故事,在同仁堂海外分店比比皆是,施如瑜告诉记者,当名医坐堂加拿大分店后,分店的销售由以往每月3万加币,很快就增加到9万加币,同时同仁堂的品牌也在一声声叫好中,悄然树立。而在伦敦我们就体会了同人堂品牌对老外的影响力。

  英国姐妹:“我妹妹精神压力过大,我建议她找一家中国药店,北京同仁堂在路边很显眼的位置,我们就进来了,在这里进行咨询后购买了一些中药。”

  采访中,同仁堂的总经理梅群坦言,中医要想完全被海外的主流社会了解接受,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但目前,仅伦敦同仁堂就诊的外国人就已经从以前的聊聊无几,攀升到总就诊人数的25%。而为了继续扩大这一市场,同仁堂也即将开始培养大批的海外医生。

  坐堂名医的到来,为同仁堂药店在海外赢得了口碑,就连大家以为比较保守的英国社会,也开始慢慢接受了它。看到了在英国的成功,北京同仁堂总经理梅群更加有信心,他只要消费者能接受同仁堂,同仁堂就能在异国他乡扎下根。

  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梅群:“下一步我们想,在世界上要开办100家分店。欧盟地区作为西方的主流社会,做为我们下一步的一个主攻方向。同时,目前我们在北美地区的分店相对比较少,进一步加大整个北美地区的开发力度。我们也考虑把欧美连成一气,还有俄罗斯,然后再继续扩大到中东和阿拉伯地区,最终让我们同仁堂的中成药占领整个世界,为人类健康服务。”

  在同仁堂,我们还听说了一个消息,他们今年会在香港科技园建7条生产线,今后,同仁堂以香港为中心,扩展全球海外市场。同仁堂的未来不仅是中国的,也将是世界的。

  明天,我们的将到法国、美国等国家继续寻找海外的中国品牌,看看中国的品牌如何在那里生根发芽的。

  主编:张雪梅 记者:高杨 李萍 李杰 摄像:李慧 白羽 景延 韩戈 编辑:向华

  CCTV-2《经济半小时》首播:21:30 重播:(次日)00:30 16:30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