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企业家安全备忘录(4)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3日 19:07 《商界》杂志

  企业家遭遇侵害的十种危险类型

  第一类:企业家身亡 山西海鑫集团董事长李海仓遇害身亡;亿万富豪、泰国华人总商会会长陈世贤遇害身亡。

  第二类:企业家遭全家灭门 凤凰卫视前副主席周一男“灭门”案;福建恒安集团副总裁“灭门”案。

  第三类:企业家身受重伤。

  第四类:企业家遭殴打。

  第五类:企业家遭遇恐吓。

  第六类:企业家本人遭遇绑架。

  第七类:企业家的子女被劫持绑架。

  第八类:企业家的其他家属被绑架。

  第九类:企业家的身边人伤亡或者被误杀。

  第十类:企业家家中被盗。

  企业家人身安全防范的七大误区

  必须承认,企业家是商海中的能手,但是同时也必须承认,他们在人身安全防范上绝非能手,他们的安全防范水平和商业经营水平相比,就好比小学生和博士生的差距。

  尽管国内有一些企业家采取了一些安全防范措施,但国内富豪在人身安全防范方面存在着七大误区:

  误区一:保镖万能

  很多企业家都以为,“有了保镖就安全”,甚至是“人身安全就是请保镖”。现在不少企业家都聘请了保镖,然而,一些企业家还是在有保镖的情况下遭遇人身侵害的。保镖是重要的,但绝对不是万能的;没有保镖,个人人身风险很大,有了保镖,并不等于自己的人身安全进了保险箱。

  浙江籍富豪周祖豹雇有多名保镖,还是遭遇了暗算。2003年2月12日,北京祖豹毛皮辅料综合市场董事长周祖豹,在其老家乐清市蒲歧镇北门村家门口被刺14刀身亡。周祖豹从1985年开始经商,1993年起一直在北京经营市场,其祖豹毛皮辅料综合市场是华北最大的皮毛集散中心。多年前,周祖豹在办公室遭遇到了人身安全威胁,便雇了多名保镖。

  2月11日是周祖豹的二儿子三儿子结婚的日子。2月12日上午9时40分左右,周祖豹和大儿子周建勇准备出去办事。已坐进停在家门口私家轿车上的周祖豹,上车后发现轿车座垫比较脏,就从车中出来,叫大儿子将坐垫抖一抖。

  正当周建勇埋头抖坐垫的时候,两名歹徒迅速靠近周祖豹,拔出三角刀刺向周祖豹。这时,一辆灰色微型面包车开到跟前,车上又下来三名带刀的歹徒,周建勇冲上前和歹徒搏斗,但歹徒们矛头都指向周祖豹。当三子周建南从屋里跑出来时,周祖豹已倒下了,身中14刀,流血不止,随即身亡。歹徒们见状,迅速跳上面包车逃走。

  拥有多名保镖的政要,遇刺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即使是世界强国的美国,其总统拥有多名保镖、卫士,但还是出现了多位总统遇刺身亡的案例。事实上,美国总统的安全防卫水平,正是在多位总统遇刺后汲取教训、总结经验才大幅提高的。

  值得重视的是,国内企业家对保镖的定位和任务,急需调整和提升。

  误区二:硬件崇拜

  三重安全防护系统、红外线监控摄像设备、数码安全屋……一些企业家在安全设施、设备上的支出数目,已经可以和他们置办豪宅的费用相比了。毫无疑问,这些设施是保卫企业家安全的基础,但仅仅依赖甚至崇拜这些硬件,是一个极大的误区。有些企业家尽管在豪宅硬件上投入很大,但还是在豪宅内出事了。

  误区三:枪杀概率极小

  中国是一个实行枪支管制的国家,企业家遭遇枪支侵害的概率要远远小于国外发达国家。这个观点在理论上是正确的,但现实生活中并非如此。据相关部门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私下透露,中国私藏在民间的黑枪至少在100万支以上,而现实存在的黑枪数量,无法搞清楚。有一年,某省会城市收缴枪支,短短一段时间内就收缴出了1万支枪支。

  更为严重的是,在庞大的黑枪“存量”背后,还存在着一条源源不断的黑枪生产产业链,枪支生产、部件与配件供应、运送、销售,各个环节一应俱全。一些“地下黑枪工厂”在云南、广东、广西等省成泛滥趋势,屡禁不止。在这些省份的枪支黑市上,一支枪只要花800~1500元就可以买到,而枪支的生产成本则更低,只要不到100元人民币。“黑枪生意”成为了当地村民生活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如果不靠制造黑枪来赚钱,就供不起孩子上学”,当地一位村民说。

  误区四:高层经理不需防范

  目前,国内企业家在他们所领导的企业中,占有绝大部分股份甚至全部股份,这些企业的总裁、副总裁和董事等高层经理人员,基本上是拿年薪和奖金,他们所积累的财富还没有达到富豪的水平。因此,一些富豪就认为,人身侵害主要是针对自己来的,高层经理不存在人身危险问题,不需要防范,不需要安全培训。

  其实不然,高层经理的安全培训是非常必要的。经过安全培训之后,不仅有利于防范高层经理的人身安全,更有利于企业家本人的安全。这是因为,企业家70%左右的工作时间是和这些高层经理、助理、主要随从在一起的,而接受过培训的高层经理则可以预防和应对企业家本人可能遇到的人身侵害。

  误区五:国企老总无危险

  很多国企老总认为,企业家遭遇暴力现象都发生在私营企业家身上,国企老总的年薪没有多少,风险基本不大,事实并非如此。

  跟踪研究企业家人身安全课题数年,多名国企老总遭遇暴力侵害的案例已经进入记者的视野。

  2002年7月,山西大同云岗实业总公司一位主要领导携家人为已故一年的父亲扫墓。在返回途中,从树林中窜出30多个人对该领导进行突然袭击。在随行的亲朋好友及保镖的保护下,该领导在旷野中奔跑了5个小时后才得以逃脱。

  2003年12月24日,南方汇通(前身为贵阳车辆厂)董事长惠金根在上班途中被车撞死,肇事司机为贵阳车辆厂的二级单位——贵阳市白云自力联合厂的厂长杜世春(音),随后,杜在车上自焚,25日,杜世春因抢救无效死亡。

  2004年1月16日上午,福建省轮船总公司总经理刘启闽在办公室被员工连刺四刀,身受重伤。

  就在2005年全国两会前夕,国内又一家著名企业老板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江苏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的座驾遭遇枪击,专车司机死亡。

  误区六:事先防范多余

  本刊记者发现,那些受到过人身侵害的企业家都非常重视自己和企业高层的人身安全问题,愿意在安全防范上投入;而那些还没有遭遇到人身侵害的企业家,则对企业高层的安全问题一直没有重视起来,甚至非常淡漠。

  “你放心,我不会有事的,我的命硬着呢”,有一次山西海鑫集团前董事长李海仓在运城与山西工商联副会长张慎德匆匆见面时,李海仓坦然一笑地这样说。李海仓遭遇枪杀之前的一个月,他刚刚发生一起车祸,司机小王在车祸中还断了双腿。

  像李海仓这样抱有侥幸心理的企业家非常普遍。“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怎么可能发生在我身上呢”,一些企业家当面对记者说;更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家认为,企业高层的安全“事先防范是多余的”。殊不知,在人身安全问题上,是没有后悔药的,万一不幸遇到此类问题时,很多企业家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

  李海仓遇害事件发生后,海鑫大厦每个楼层都配备了保安,还从少林寺和武警部队聘请了专业人员,为经理以上领导配备了保镖。

  误区七:行善能避祸

  很多企业家都有一种普遍的看法:“行善能避祸”。而事实并非如此,行善是必要的,但并不能避免所有的杀身之祸,尤其是飞来横祸。在那些遭遇人身侵害的企业家名单上,没有哪一个不是行大善、积大德的,但还是遭受了不测之祸。

  李海仓遇害案是“行善能避祸”误区的最典型例证。生前的李海仓慷慨解囊,是远近百姓有口皆碑的“大善人”。就在李海仓出事那天上午,他刚刚把1万元过年费给了乡亲,村领导装着温暖的现金下楼,而凶手则带着冰冷的枪支上楼,村领导与凶手擦肩而过。企业家刚刚行过善,罪恶之手就悄无声息地伸出来了。

  企业家既要问问自己行过多少善,更要问问自己实际的安全防范水平有多高,因为当暴力侵害来临时,企业家求过的“神”和拜过的“佛”并不能阻止歹徒和歹徒手中的凶器。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