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2006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9月17日中印论坛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7日 14:10 新浪财经

  

2006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9月17日中印论坛实录

主持人 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6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于2006年9月17日在北京中国大饭店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全球化下一步:启全球智慧 明卓越之道”。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以下为2006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9月17日上午中印论坛实录。

  主持人:

  大家都知道我们下面要进行的是中印论坛,印度是大家非常热衷讨论的一个话题,大家分享印度寨这几年崛起的经验,我们现在经历的这样一段历史,很多人都会认为,它是中国和印度的两大崛起,有很多数据都显示说,在这个数据当中,四个国家占到了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一,这个总量超过了欧洲。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中国和印度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竞争关系,存在着什么样的机遇,接下来我们有来自中国的嘉宾,还有来自印度的嘉宾,可以为你提供这个答案。首先要为大家介绍的是我们中印论坛的主持人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教授。下面由项兵教授为我们做精采的主持。

  项兵:

  今天我真的很荣幸和我们七位专家在一起,讨论中国和印度问题,无可非议,目前大家普遍看好的是中国本土。这两个国家的发展对将来世界,不仅是经济版图,而且是政治版图这一块。今天这七位专家,有些对中国有相当深入的了解,有些对印度有相当深的了解,有些在中国和印度都工作过,所以环球企业家把这个论坛组织起来,真的是不错。我也和大家一样,共同希望我们七位专家给我们带来一位精神的盛宴。论坛的基本格式是这样的,每一位嘉宾给五分钟的时间,介绍一下自己的公司,介绍一下思路。重要的是大家提出问题,基本的模式就是这样的。

  Deepak ADvani:

  大家好!我是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市场总监。我是出生在印度,我16岁到美国,大部分时间是在美国工作的,但是我也中国和印度花了很多的时间,我非常高兴来到今天的小组讨论和所有的嘉宾们一起讨论,很有意思的是,150年前,50%的GDP是来自中国和印度,而我们现在看看接下来的十年到二十年当中,中国和印度也是发展得非常快,在这个世界领域,地位提升得非常高。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可以从个人经历当中来讨论一下。现在有很多的原因解释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公司他们的竞争压力,我们来看看,网络的力量,使得世界是平的,就像刚才一个演讲人说的,现在很多的方面都发生非常大的改变,如何来让他们的业务变得更加 有效和高效呢?让他们更加有竞争力呢?如果你看看中国和印度的话,我们实际上有非常高的贫困人口,我们的基础设施在改变,我们现在重要的就是我们的人力资本非常有能力,他们能够做非常多的事情,我们可以做很多外包的业务。这个让印度和中国都能够在世界的领域上越来越强。还有很多中产阶级的出现,包括印度和中国,他们对于很多跨国公司来讲,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吸引人的因素。所以中国和印度为什么是每一个全球CEO考虑的重点,因为中国和印度可以帮助跨国公司变得更加有竞争力,与此同时,也能够带来非常大的业务提升的空间。希望呆会儿我可以和大家讨论、讨论中印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谢谢大家!

  刘积仁:

  大家好!中国和印度得到全球的关注,最近有一本书描述得很准确,这本书说,这个世界产生了30亿的资本主义世界里参与竞争的人。事实上,在我们中国的人的心目中,我们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线,在美国人和欧洲人看到,中国人好像是走了一个他们过去走的这样一条资本主义的道路。实际上中国和印度加在一起是整个20人。这20人加入到了市场经济竞争的进程中,大规模的改变了整个的格局,个对整个社会和市场都产生了冲击。我们两个国家,首先是我们消费了全世界许多的产品,我们又是一个生产者,我们做了全世界,像印度的朋友说,印度是世界的工厂,我们中国人说我们是世界的工厂,事实上我们在做全世界可以在这个时代向中国和印度转移的这些工作,而这些工作对整个的市场经济带来了一个重新的调整。中国和印度能够成为全世界的主流,因为我们无论从购买还是制造的因素,对全球大的企业都产生了对他们的组织生产方式,思维模式,所有这一切最最基本的因素和要素的一些中心和影响。对中国和印度,可能来自于全世界的讨论,一方面是我们的机会,另一方面是威胁。事实上,我们中国首先是面对着威胁,然后开始发展成今天的机会。如果25年前,中国的开放,我们感受到是一种威胁的话,今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种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机会,所以我认为,中国和印度,将会成为世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高群耀:

  在过去十年当中,我一直负责微软这方面的业务,在这个企业当中,所做的工作,美国、中国、印度这三个国度对这个行业的影响非常大,所以我们关注非常多。如果在过去三年当中,业绩在整个全球不太景气的情况下,以一个高速度发展的话,我们的股价翻了四番,这其中最主要的加速器就是发展中地区。而发展中地区里面主要的之首是中国和印度。而中国和印度如果说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有些进展的话,其中一部分的创新发挥了一部分的作用。其中创新之一就是把中国和印度作为一个行政区来管,在过去一年当中,有人开玩笑说,有一半是在印度,另一半时间是在印度寻求资源。从这中间我们悟出了很多东西,上次我在印度,一个月前和我们几百个员工开会,正好印度当地的新闻周刊有一篇文章,上面是大副的周恩来和尼克姆两位总理的照片,中国、印度哥们。上面讲到了很多有共同的龙象之争。有人说今年是日本威胁论,明天中国威胁论,后天印度威胁论。

  林德茂:

  大部分时间我还是中国人,还是以中国人来做这件事情。其实跟很多跨国公司来参与市场的开发,同时使很多优秀人才参与市场,我的目的其实很清楚,希望能够把印度在软件外包的技术跟知识转移到中国的开发中心来,同时跟国内的伙伴有机会能够有一些交流,更进一步的我希望能够把中国的人才提升到国际人才的地位。我觉得应该是与象共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中国印度都是有超过五千年文化之国,两国文化的交流以及两国技术的交流,都是需要大力的配合,因为大家都是有非常根深蒂固的文化的古国。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大家往远处看,未来全球十到十五年,全球的命运就在中国和印度,今天大家有机会踩在未来机会的动脉上,我相信我们都能在这个动脉上得到充分的发挥。从我个人觉得,从公司的发展到中国和印度的配合,以及公司对中国总统,以及印度对中国也是充满了信心充满了愿景,希望长期来说,大家是配合而不是有冲突。在长期,我相信竞争是必然的,竞争也必然是促成大家更大的发展空间的方式。我相信今天处于中印交集,相信也是一个契机来帮助社会和团体能把两个国家经济的融合跟未来的创业能够有所发展。

  谢谢!

  主持人:

  下面有请清华大学李明志。

  李明志:

  我是清华大学的李明志。我关于印度的问题基本上都是道听途说,更加重要的一点,我们中国和印度,彼此都面临着很大的问题,增加国家的竞争力,所以有一点就是想考虑一下政府的作用。印度早期软件业的发展,基本上90年以前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后来从劳务出口转向软件外包的过程当中,政府提供了基础设施和政策上的支持,这方面顺着市场来走。如果是各地政府建了很多的软件园。软件园能够有竞争优势,所以说政府推动的这种模式,到多大比例上能够成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另外,从其他的基础设施,当我们谈到中印比较的时候,中国的基础设施远远好于印度,最近我们看到一些报道,现在大家在反思,一些地方建了很多的高速公路,但是没有需求。我觉得中国政府应该从印度政府学一学什么东西不做,也许印度政府应该向中国政府学一学多做一些事情。

  易春雨:

  各位好!目前我们主要有七个合作基地,一个研发中心,还有营销分支机构,这几年的发展应该说是比较快捷的,而且我们在当地的影响力也逐年提升。目前大家都叫TCL是中国的一张名片,在印度工作多年,对中国的崛起,印度的崛起包括其他国家的崛起都非常关注,甚至提升到威胁论这样的境界。我今天的一个主题是,中国跟印度有太多的共同性,也有太多的差异性。印度和中国的问题,可以讲,任何方面都能够找到事实依据,都能够找到空间。而且相反的方面也可以找到空间和依据和事实。两个国家的情况太复杂了,可以包含所有的宇宙因素。我们在外界讲,今天印度威胁论,明天中国威胁论,后天印度对中国威胁,等等这一切,我认为这是一个中国跟印度崛起的威胁。不是来自于彼此的威胁,而是来自于对西方的威胁。中国经济能够跟印度相互发展得很好,相互协调得很好,最大的威胁不是彼此,而是对西方经济的威胁。所以,我认为中国业界超越这样一种讨论,真正好的是对先进经济体系的一种挑战。在这个问题上,我会给大家一些讨论。我们中国和印度有太多的相似性,在历史的意义上,在历史的区位上,在整个面对的问题上,人口的问题,贫困的问题,有太多的共同性,这决定着我们有共同的主张,共同的诉求,尤其在建立全球的经济秩序,有共同的声音和共同的诉求,同时我们中国体系和印度体系之间有不同的优势,中国目前制造业很发达,对印度来说,这些制造业非常发达,印度的软件业很发达,有非常好的提升。这两个优势起来之后,我们之间的协同效果会非常好。所以中印两国之间的,是求同用异。

  Sreedhar:

  早上好!实际上公司过去两年是来自北京,汉语学得不是特别多,所以只能用英文讲话。我觉得中国和印度来讲,在过去几年有很多的探讨和这样的话题。我想跟大家一块儿分享一下这方面的一些共同话题。我觉得,中国是非常具有双向性的,而且在很多方面也是非常相似的。在过去三年里面,已经快速增长,在三年前中印两国的贸易额大概在50亿美金左右,今年双方的贸易额已经达到了52亿美金左右,这可以看到中印两国贸易之间有着很大的贸易潜力。同时清华大学的一些朋友告诉我,必须要学习一些东西,在这方面有很好的例子。企业界人士,特别是印度一些企业界人士,他们在印度这块来讲,在全球方面有非常有名的一些印度企业家,就像我们的公司来讲,它是一些家族企业。和一些印度的私营企业也有非常著名的一些企业家,我们没有看到这样同样的现象和企业家只能在中国发生。在中国现在,我觉得中国政府正在开放这方面的工作,然后特别是允许一些私营企业家参与进来。我发现,中国所取得的巨大的成就主要是在制造行业这一块来整顿。我在中国来讲,主要走了一些小城市,我觉得非常有趣的发现,中国发生巨大的变化。你可以看一下机场和高速公路,中印两国的高速公路比较的话,你就会发现,在整个软件行业行业来讲,中国虽然高速公路和机场方面发展非常快,但是软件行业发展非常落后,有的时候可能归功于印度非常好的政治体制,他们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非常弱,但是在基础设施改善方面,印度需要向中国学习很多。但是在软件方面,中国需要向印度学习。我也听到了许多讲话,讲话里面提到了,双方需要学习的问题。我觉得,这种双边的贸易,我们在全球范围来讲,都是最大的一些市场。

  我自己的公司也觉得每年销售额五亿美金左右,这是我们的目标。目标制定起来是相对还算比较谦虚,而且我相信,中国公司也正在引入中国。然后我们也从中国购得一些大量的设备,对两个国家的秩序有非常好的互动按照经验和互动过程,希望中印两国关系能够享受一种非常互利互惠的一种状态。

  谢谢!

  主持人:

  我作为主持人希望提两个问题。我的问题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从跨国公司的角度来讲,你们在全球整合资源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中国和印度市场有什么相通的地方?第二个问题是源自我们中国和印度的非常优秀的民族企业。我们是新生的一代,我们已经出了一批很优秀的企业。包括印度,我们中国的联想、华为都是非常优秀的企业。将来五年到十年,这批企业真正成为世界级的企业,我们最主要的挑战是什么?有哪些共同和哪些不同。坐在我边上的来自联想的嘉宾他有更多的经历,他不仅管理中国市场,而且还管理美国市场。

  Deepak:

  我非常乐意,我觉得,许多的一些与会专家都说,中国和印度有着从合作之中会获利很多,而且可以从彼此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有一些东西对我来讲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在过去几年所发生的一切,我发现在联想发生很大的变化。像美国和欧洲,西欧来讲的话,他们到中国来寻求一些制造业的发展,到印度去寻找软件外包。中国和印度需要期待着能够自己成为一个跨国企业,因为没有任何理由使得中国和印度不可能成为一个世界性企业或跨国性企业,像日本和德国,韩国都有非常大的一些跨国企业。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中国、印度的企业来讲,必须要认识到,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不同的区别。在90年代的时候,索尼也做得非常不错,它改变了对话,也放弃了这样的问题,他们从哪里来,他们在做什么东西,同时在联想,我们也正在考虑自己正在做什么东西。尤其是中国的制造行业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觉得,有些东西,你看到中国的行业来讲,中国的设计行业具有了核心竞争力,而且联想内部也进行了很多的创新。说到中国和印度的关系来讲,也有共同的共性,如果你看到一些文化,两国的历史,特别是文化来讲,双方都非常重视家庭,家庭是一个共同的文化,而且双方对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看一些古老的国家一些庞大的市场,主要是围绕着一些大的市场,像上海、孟买、北京等,但是要看一些那些增长速度非常快的都是一些二三级城市。有些时候你不可能用一种产品满足当地人的需要,你必须需要文化来了解当地人的文化,而且要提供随机应变的一种战略。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和印度,在中国采购产品或者是制造产品,但是我们采用印度的一些媒体,印度的一些媒介,使它完全本土化,同时我们在这方面也进行了相应的修复,使它融入了一些本土化的一些活动和一些特点。

  比如说在一些小的城市,我们采用一些小地方的文化,当地人非常受欢迎。在上个季度来讲,我们增长速度达到75%左右,这个速度非常不错的,而且在某些地区来讲,超出了HP成为最受欢迎的一些品牌。这一点,就让我信服一点,随着全球化速度加快,我们必须要尊重的就是不同国家在文化层面上的不同差别,尤其是在印度,他们有很多的一些中国和印度所不具有的共同特性。我发现,如果说我们按照同样的方法去做的话,有很多的障碍。如果说把中国的产品直接卖到印度去,会有很多的一些障碍。

  主持人:

  我们的目的是整合全球的资源,在中国学到的东西可以推广到相当多的其他的新兴市场,在印度的东西可以推广到中国,是贯穿到整个机构,这是一个全球资源整合性机构的必备的。

  刘积仁:

  首先我觉得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竞争的世界,可能太关注了国家和国家的竞争,但是本质上是企业和企业的竞争。中国和印度的竞争,有象和象的竞争,也有龙和龙的企业,并不是中国的企业一致对印度竞争,也不是印度的企业都在跟中国竞争。事实上,这个世界最终就是企业之间的这样的一种较量。在这方面,中国和印度,我们到现在为止,应该说是让世界引起了关注,但是我们真正作为领导这个世界的产业的这种潮流,特别是在我们客户中建立一种影响力,我认为,这对我们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还是一个挑战。因为我们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建立一个用了上百年所建立一起在商业里面控制和把握的能力。无论是中国和印度的企业,在整个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面对的问题。

  高群耀:

  您刚才提的这个话题可能是平时我们每天要考虑的事情。可是在工作过程当中,如果把一个跨国企业在中国和印度的发展作为一个整体话题来看,我发现有惊人相似的地方和有非常不同的地方。从公司的最高决策层怎么看待营业额在全球中扮演如此之小的这样一个地方,如果有这样一个战略。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从当地的运作层面来说,有非常不同的地方。如从公司总部的角度来看,当地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公司最新的决策层,到中国溜达一圈,到机场清零了,还是随便讲讲,如果要做是全球发展的一部分,中国的公司和国外的公司对一把手来说是痛苦的。第一要找,第二要找到在中国最优秀,最想发展又对当地了解的接班人,这个在公司里面刻意的甚至故意的夸大这个地区对公司的重要性,公司的一把手就是这个业绩发展的啦啦队的主要的成功人士,从而拉破公司的官僚体制,提供直通车。

  第三个部分本身,你愿意被它改制做一些相关的灵活吗?如在一个跨国企业的公司里面,如何来成就给积极性来拓展有企业家行为的这样的员工。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创举,是创新,非常关键。从这几个层面来讲,不管是印度还是中国是完全一样的。当地面到了最为地方的中国和印度的层面来讲,就有质的不同了。那里的领军人将是你整个资源里面最主要的部分,它有满足三个条件,对当地的业务,公司的行业和这个国度有深入的了解,不是随便抓了一个印度人对中国就了解,印度政府的决策过程是怎么做的等等。

  第二,要有关键思维和创新精神。

  第三要有相当惊人的执行力。有这样几个部分,如果您是CEO,印度或者中国在全球业务当中,只占领不到1%的时候,假如你能有1%的时间花在这上面,我建议你就花在那个领军人的身上。这个领军人本身他是制定当地发展战略,找出差异的地方。如在印度做生意和在中国,政府的作用是完全不一样的。用户本身的举止是非常不同的,在印度人们常常买一根烟,不买一包烟,这不是钱的问题,这是习惯问题。他们的金融体系,大家都以贷款的形式来做这样的事情等等,这些具体的战术问题,由当地非常优秀的团队来发生,而我们做到后面就提供给它的一种体制,一个环境,授权给他,最后一点就是在所有的发展阶段,作为各个老板本身要建立相应完整的基础体系。如法律、财务、人士等,而这里面,人士的作用如此之大。如果印度的很多企业成功,今天他们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要远远大于大多数中国的民营企业。

  谢谢!

  主持人:

  其实高总点到两点是我碰到的跨国公司共同的。在中国的跨国公司比较成功的,一个是高度的重视。第二是中国区的老总和真正的大老板交通的直通车不能跟一二三层,不能直接上去。

  林德茂:

  INFOSYS是印度风味很重的企业,我们在全球30几个国家都有办事处和营业的地方,但是我们的企业95%以上都是印度人,我们相信我们做了很多努力,而且你也听到今天我们参加这个会我们还是被灌成印度的INFOSYS。从公司的角度,我相信我们公司已经做了很大一部分。包括雇佣我这样一个中国籍的CEO来管理中国这么大一片的承诺,他们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在公司内部来说,其实我们很大的一个努力是怎么样把企业的文化跟国与国之间的文化融合起来。因为企业文化里面,因为是比较偏于印度,所以无形中,在这里我必须花相当多的时间和文化的问题能够整理,让队伍能够互相配合。因为我们是做软件外包的,说到底就是一个团队精神跟项目管理。如果说我们强是拿印度的管理文化和方式来中国做的话,我相信我们之间会有很大的冲击。所以在管理上我们必须能够融合两方面的文化,能够把一个团队在一个多种文化下能够建立起来,这是我们今天作为一个跨国企业,尤其跟印度来合作很大一件事情必须能够了解如何在文化上的交流和共识来做事情。

  INFOSYS来中国将近两年多,公司也从零变成750人,大部分都是中国人,我相信各位都希望把企业走向国际化,今天我所碰到,其实我们是很现实而且很实际的问题,中国的人才是不是能够适应国际化的环境。因为人就是我们的原动力,今天我们碰到冲击,英语是我们第二语言,在沟通上,在文化上,人才是可以走向国际化。很轻松容易走向国际,国内的经济没有向国外发展这么大,第二他们的共同语言是英文,而不是他们的家乡话。造成他们有一个有很好的基础做向国际,因为他们的语言已经跟外界的语言是共通的。从文化上,如果说您有机会跟印度交往的话,我的印度朋友花很多时间在谈国际上,经济上发生的事情,而不只是在说一些琐碎的事情。所以在人的思维上,我觉得,我们中国人还需要继续努力。这也是我们在公司里面,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希望人走向国际,因为我们有走向国际的经验,能引导、合作在国内企业一起走向国际。这是INFOSYS来到中国,也希望和你一起走向国际,我们希望在那个方面是互助、互利、互补的情况下来合作。

  主持人:

  非常感谢。你看一下印度以及源自印度籍的人做全球的老总以及亚太区的老总数量远远超过了英文。钱教授讲到了英文的重要性。关键是有全球的视野,全球是一个有效的参与者,了解中国业务必须要远远足够。这一块,我们的全球视野一定要提高,我们才有可能出一批有可能是世界级的老总。其实人文这一块是很重要的。其实你再想一下,你看现在欧美国家,他们的人文企业是基督教,日本、韩国各个地区,印度是另外一个,不仅我们的语言不同,人们还是有一些差异的。往前看5年到10年,如何源自不同的人文基石的公司建立整合全球人才的能力是值得考虑这个问题的。有些问题我们是共同的,有些挑战我们是共同的。

  李明志:

  我觉得一个企业走向国际化的话,就是说哪些核心竞争力能够转移出去,哪些不能。 如果成功靠和政府关系好,中国企业到印度就想,怎么样建立新的关系,如果是你的品牌很值钱。哪些活动可以转移到国外,哪些是需要重新开发的,这是企业需要重新考虑的问题。

  易春雨:

  从企业运作的角度来讲,我认为中印两国走向国际化的企业面临以上共同的状况,一个是我们在高速成长的市场里做工作,印度跟中国彩电每年的扩容量10%以上,空调30%以上。这么大的增长量给企业带来很多机会。这么多的机会,对于参与竞争的企业和发展的企业来说,国际化里面,双方都会在这个环境下,共同的策略都是应该快速的抢占那些冒出来的机会。这是一个共同点。另外是创新的力量不足的问题。我们无论是走向欧美市场还是发展国家,基础研发能力是比较弱的。同时我们应急的研发能力也是不够强。这是中英两国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最近我们也在这方面采取了一些共同的行动。比方我们把一部分职能放在了印度,我们在深圳总部在新加坡有我们的硬件研发,在印度有我们的软件部分的配合。最近我们研发了商务电视,软件研发就是来源于印度软件的贡献。最近我们和一些企业也在谈一些合作问题,双方正在提高研发能力。

  第三个共同点是我们双方共同面临的竞争格局是一样的,在消费者领域都是日资企业,韩资企业和中印两国企业,在整个格局竞争里面,我们的竞争性远远小于我们跟日韩这种梯队的竞争性。这里面,我们有一些可以联合起来的市场行为。通过企业应对的层面来看,首先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整个这种宏观的管理能力要强于印度市场。经过一些区域性的保护,印度各个州的税法导致比较分散,印度的税法体系,而且在印度有很多政府的审批能力,效率方面都比中国有些方面要落后。

  印度有个基础设施,跟中国比的话,确实也是有一个比较大的距离。尽管人工成本上可能会低一些,但是在整体来讲,还是高于我们。一个是企业面临文化差异,印度的人跟中国人比的话,发财致富的愿望强一些,他们一旦发财以后,基本上能够享受多一点。他们也很容易任命。这个对我们当地的主管和员工来讲,这一点是我们感觉到差别非常大。这是在共同的国际化过程当中差异性和共同性。

  中国人挣钱的原因之一是挣钱不要命的精神,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也是这个精神的作用。

  我刚从俄罗斯回来,俄罗斯的心态比较平和,可以做比较大的发明创造,可以出芭蕾舞。

  中国和印度相比较,首先来看一下,双方的底下,从下往上看,中国和印度都是贸易额达到600亿左右,所以我们必须要了解双方的巨大的差异。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我们确实需要从中国获得很多的经验。另外一方面来讲,如果基础不好的话,这将阻碍中印两国向世界级的跨国企业发展的过程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障碍。

  30年,从基础设施来讲,印度要比中国落后30年左右,这种政策的话,给印度的经济发展背上了很多的包袱,还有各个部门所需要坚持的一些政策,在印度。首先我把电信行业在中印两国的政策进行比较,我们公司是一个投资企业。我们的合资方是在香港李嘉诚的公司。他们占到了整个电信市场的74%左右,在这一块来讲,印度的政策可能要比中国更加的自由一些,这样的话,就有很多的电信运营商加入到电信产业。而且在印度来讲,电信产业更加便宜,更加有效。而且印度的电信用户数量是中国的五倍,

  还有一点来讲,我们在印度的市场分割这一块也是比较细,它在整个开放印度零售业市场这一块来讲,印度政府也是非常开放。我的理解就是,可能有些错误就是说,中国的法律市场也没有像外国开放,在印度情况就不这样了,他们有很多的外国律师事务所在那儿开办律师事务所,使得印度的法律跟国外的法律非常吻合。这都是可能政策层面的一些影响。还有一点来讲,印度在一些特大型企业来讲,它允许一些外资企业占主流或做大活动,但是中国不允许。当然在每个国家来讲的话,每个行业来讲的话,可能整个开放程度不一样,所以我觉得,我们必须要对彼此的一些优势和劣势进行客观的分析。在未来双方都有自己的一些优点和瑕疵。

  还有另外一点需要强调的一点,中国的消费者都非常喜欢的品牌,像TCL也进入了印度市场,受到了印度广大消费者的追捧,我所感觉到的一点是中国的公司花了很多的时间在资源,市场这一块是中国企业的一些弱点,而且这也是所有可能制造行业的一个共同的弱点。我们需要他们增加在市场这方面的一些愿景和未来的一些远见。像TCL来讲,在印度很少能够看到印度在中国的电信行业,包括一些电信公司在印度做大量的一些广告。但是在印度来讲,有许多的一些日本企业做了大量的一些广告,这一点,可能在营销这一块来讲有许多的差异。

  主持人:

  下面我们和嘉宾们互动一下。

  提问:

  我问一下联想高级副总裁。联想会率先在印度去做全球品牌的推广,现在联想在印度的做法,联想会不会在俄罗斯、巴西等国家做推广?

  Deepak :我觉得上游企业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中国企业来讲,像德国、日本企业都这么去做。非常高兴的发现,这个市场营销活动在印度来讲,都非常的成功。因为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我们按照当地的一些团队与他们合作,然后把联想的一些显示器在当地进行销售。在印度我们所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发现,要了解当地的一些印度消费者,我发现他们特别喜欢橄榄球和电影。我们请了一些印度的影星担任我们联想当地品牌的一些形象大使,同时,后来我们大量的信息,高密度的广告轰炸,这样使联想的品牌深入人心,联想的品牌在中国一路飙升,我们在北京和其他的一些本土企业,我们做了一些本土化的一些工作。比如我们在进行联想的品牌方面,我们做了品牌的设计包括价格的设计。在过去9个月里面,我们从零品牌度认可到12%的认可度,现在已经成为印度非常非常受欢迎的一个品牌,而且这也是印度非常大的进步。我们做了一个调查,在世界范围内,你最认可哪个品牌,最后发现最受欢迎的一个品牌是HP的一些品牌公司并驾齐驱。在IT行业来讲,我们的竞争力也是非常大的。而且在印度来讲,我们的市场运作是非常成功的。我们一般来讲都要进行本土化,按照本土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文化进行市场分割和市场分析,印度在这方面已经给我们树立了非常好的典范。

  而且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哪些国家的消费者在消费品牌这一块来讲,需要做一些市场营销,才能提高品牌的知名度,然后对它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

  提问:

  我先接一下Deepak的说法,他说中国现在的产品在印度的形象就像日本产品在印度60年代的形象一样,实际上他是客气的在说这句话,我想说得明白一点,中国做的产品质量之差,我先跟大家介绍一点背景情况。我一年要去四到八次印度,我最早而且在过去四年里头,我年年都去这么多趟印度,我记得我刚开始去印度的时候,有一个事报纸上登出来的,我印象特别深。就说中国产品,有一个中国做的电池,用了三天就坏了,确实也有这个事,这不是诬蔑我们,中国做的电池就是三天就坏了,就是这个事,中国产品的质量在印度不好。下面我讲一下原因,因为我确实去了好几十次印度了,原因是什么呢?据我认识的非常多印度商,他们非常聪明,非常努力,经常来中国采购东西,印度人的聪明和努力,最后跟中国商人互动的时候产生了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印度的采购商一直在讲价,非常擅长讲价,一个劲儿在压价,如果谁价格高了,我们的采购方马上可以找出另外一家中国人,你看这个人认识吗?他出的价格比你低10%,另外一个中国人还会跳出来说再比它低10%,最后这个印度商总是可以得到他期望得到的价格。这是第一。

  第二,中国人在卖这个东西给印度的时候,价格降完之后,就开始掉包卖差的东西给你了。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中印之间要做贸易,你一边在压价,一边在掉包,东西越来越差,质量越来越低,能不能给在座的出点主意。咱们怎么挣钱呢?中国和印度之间做生意怎么挣钱?

  易春雨:

  其实中国的品牌在国外的负面影响,不仅是在印度,在别的国家更严重,像俄罗斯,每年都是中俄两国的贸易纠纷升到总理层级。整个官方报纸都说中国什么产品是低质产品,包括中国的鸡蛋、猪肉都是假的。八几年的报纸我我为大家保存的,这个并不为怪,当时我到越南的时候,我当时没有信心,我说偏见比无知更可怕,现在越南这个地方给中国一个印象,我说没有30年的努力,我们没有办法起来的。关键是你是不是在扎扎实实做一些事情,产品品质、售后服务,还有有效的沟通,还有当地的公益事业,是不是这样做。我们从这方面入手,包括马先生,在谈到印度的问题,这个情况实际上是目前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最近我们印度公司有一个印度人,他原来是LG的营销总经理加盟TCL,他抱怨说,现在TCL在印度唯一能够底气足的就是质量很好,别的方面,它的广告不如别人,他让我们要广告费的时候,他说现在在TCL唯一的信心不如质量好。国际化企业的品质一定是自己的准备,要有国际水平才能竞争,这一点我们有自知之明。

  主持人:

  非常感谢。

  提问:

  今天钱院长讲了一个观点,他就说我们的全球化下一步要补齐我们上一步的课程,从最基础的要学好英语,我前一段时间采访刘积仁先生的时候,他的观点恰恰相反。我想今天问一下刘先生,您听了钱教授的演讲,还坚持您的观点吗?

  刘积仁:

  这个是有点挑拨性的问题。第一,我是说语言很重要,但是中国在国际市场里有一个东西比语言其要重要,就是中国企业在国际社会的信誉比对知识产权的尊重,以一个能够接受别人的或者理解别人的一种沟通的文化,这是我们自己东软集团的国际集团现在有几十家,我们跟他们沟通的时候,可能最大的障碍,我自己的理解还不是语言。最主要的它不理解你或者是不信赖你。建立一个信赖,往往需要十几年,特别是跟日本人。跟日本人能够让他信任你,需要的时间相当长,在这方面,语言很重要,当然没有沟通就很难产生信任。我的意思就是说,要知道建立信任或者说学好语言,用于建立信任,这一点很重要。

  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用很好的语言告诉日本人说,我们的队伍很优秀。当你说这句话的时候,他肯定根本就不相信你,反而就给你带来了,你的良好的沟通,带来了一种不信任。倒过来讲,你可能没有说什么,可能会给他带来很好的信誉度。所以我强调一下,语言很重要,十分重要,信誉比语言还要重要。

  主持人:

  非常感谢。时间的关系,其实我们中印两国的交流,《西游记》在我们中国家喻户晓,从现在来看,我只去过一趟印度,今年亚洲领袖论坛,我去了一趟印度,我跟印度企业家做了有限的交流,我对印度了解比较少,我们有限的交流当中,我们中国有很多有利,比如说大规模产品的制造能力,这方面可能比印度领先。我们在制造方面和全球跨国公司,加上基础设施,硬件比较完善。但是我们和印度的企业家接触当中,印度企业家身上有非常闪光的东西值得我们中国企业家去学习。第一个就是他们的全球视野,他们能出彼他尔钢铁。印度企业家的全球对接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也是我们全球企业家需要学习的。王意江教授去了印度参加一个会,他开完一个会以后去机场,在新德里,出租司机告诉他说,如果中国和印度联起手来,东方文明才真正有可能有希望。这是新德里的出租司机的话,和我们北京出租司机一模一样有全球视野的事。这一点,我感谢七位嘉宾给我们带来这么多好的东西,我对我们中国和印度的合作也是充满信心。新兴市场有没有希望,取决于两个国家的精诚团结和合作。

  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