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管理 > 正文
 

第一个中国车队老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8日 17:01 《中国商人》杂志

  严路之前一直经营自己的广告公司,因爱车如命,之后放弃广告公司,独立组建第一支中国保时捷国际赛车车队,并且在卡雷拉杯亚洲挑战赛中取得第三名的成绩,这是中国赛车队第一次在国际GT赛上获得名次。

  改行

  再次见到严路,他还是带着那样灿烂得有些孩子气的笑脸,讲到钟爱的赛车,就会滔滔不绝,透过镜片,眼睛闪着光亮。

  10年,在广告行业浮浮沉沉,有谁想到,在第11年,严路居然放弃了这个带给他稳定财富的行当,进入到一个全新的行业——中国自己的保时捷赛车车队。

  决定将

赛车从纯粹的个人爱好变成将为之奋斗的梦想,或许是鬼使神差,或许是命中注定。“我想人一辈子总是要做些事情的吧。” 严路想赛车运动在中国被更多的人了解,“有些事情,等想明白了,机会也就错过了。别人敢想,但不敢去做,而我只要想了,就一定要去做。”他的执著近乎偏执。

  太爱车了,严路必然会走到这条路上来,即使花掉前10年所有的积蓄也在所不惜。回想过去,严路说他一点都不喜欢媒体的工作,那是他用来“换大米”的工作,不是他的生活,和车在一起,那才是他想要的生活。

  1996年,他开始接触赛车,尽管这跟他的日常工作毫无关系。一直到2000年,因为极度热爱,他实在忍不住了,自费去了德国专门学开赛车,接受为期20天的专业赛车训练。他还异想天开地亲自披挂上阵参加雷诺房车赛,尽管已经过了赛车手的黄金年龄。

  在下决心离开广告行业之前,严路也曾犹豫过,“当我全身心地投入赛车,我发现国内没有人能帮助我。在中国,还没有人有专业的经营国际车队的经验,这时候,我想还不如我自己来做。我语言不是问题,也挺聪明,学东西还比较快,经过反复思考,并且做了研究,最后还是决定自己做车队。” 严路把广告公司的股份全部转让给公司的老部下,一门心思投入赛车,不想给自己留后路。

  经营赛车是很好的工作,因为赛车场上没有虚伪的人,严路碰到了一批真正靠热情燃烧的人,他感叹,有些爱车的人太令人感动了,“保时捷就像是他们身体的一部分,从头到尾就是为保时捷而生,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保时捷,他们就没有任何生存的理由,那种忠诚和热情很容易感动人,你会觉得跟这么一群人在一起,再大的困难都不是问题。”

  于是,在2005年3月20日马来西亚雪邦的赛道上,第一支由中国人自己组建的保时捷车队,居然拿到了第三名。之前,GT赛的决赛名单上,从来没有中国车队的名字。

  执著

  现在车队成了严路生活的全部。赛车比赛绝对是烧钱的事情,经营一个国内车队,成本也要2000—3000万,做一个GT赛国际车队的成本就更加惊人。全年比赛之后,即使赛车没有大的事故损坏,为了给车手创造比较好的比赛条件,也要全部更换

新车。再加上每一站比赛的费用,车队每年的开销达千万。

  在严路的私人车库里,最鼎盛时曾同时停放着:一辆蓝色保时捷911Car rera,一辆生产于1953年的古董保时捷spyder 550,此外还有一辆奔驰SLK跑车,两辆VOLV0,一辆

奥迪A6,一辆allroad越野车,一台ISUZU的越野车,还有一辆兰博基尼。

  但是为了购买最好的比赛用车,签下顶级的车手、改装工程师和维护人员,他不得不舍弃这些视若珍宝的私藏。“只要有需要,都可以卖掉。”每次看着爱车被开走的背影,严路会默默地对自己说:“它们一定还会回来的。”

  严路无法不爱车,并且爱得越来越纯粹 ,在他眼里,“车不仅仅是代步工具。就像有人收集表,他每天也就只能戴一块表,而我再喜欢车,每次也只能开一辆车。你知道吗?我喜欢上的是一种机械的温暖感,它对你很忠诚,让人有很亲切的感觉。”

  然而,中国本身并没有赛车传统,要教会中国男人去欣赏赛车,要走的路还很长。严路是在和其它国家的赛车手接触后才发现,一个车手的成长,并不是靠一年两年接受专业培训就能出成绩,而是要从小在赛车环境中长大,他们“血管里流的都不是血,是汽油!”他们一般十多岁就开始赛车,长大后接着是GT赛,最后是方程式赛,他们生下来就跟赛车玩在一起,但是中国如果不走出这一步,就永远不会有自己的车手。

  目前,虽然“超跑”得到了一些企业的赞助,但主要还是靠严路的私人投资,钱的压力无时不在。对于严路来说,可能比在赛道上得到冠军更艰难的,是在现实的孤军奋战中为了理想不懈地坚持。他认为真正可贵的却是赛车的精神,那是有钱也买不到的。他并不觉得失去可怕,他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到追逐梦想当中,无底线地付出,绝不轻易放手。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