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管理 > 正文
 

董炯:用球与车重筑快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8日 16:50 《中国商人》杂志

  文 黎丹正

  这是一个永远摆脱不了羽毛球的男人,为羽毛球所伤,为羽毛球所累,也为羽毛球而快乐。

  面目俊朗,身材匀称,一身运动T恤和短裤,脚蹬运动鞋的董炯走过来,虎虎生风。虽
然已告别赛场,但那股飒爽的运动明星气质依旧夺人。

  “我现在过着平凡的日子,感觉很好。”2001年董炯退役后开了一家董炯羽毛球俱乐部,时至今日,已发展成为3家。“我不认为我是当了老板,而只是在做一件和羽毛球有关的事情。不管是以前训练、打比赛,还是现在经营俱乐部,我都保持一贯的作风——扎扎实实做事,以实力和事实说话。”大眼睛的董炯很认真地说。

  苦苦经营只为羽毛球的希望

  在役期间,董炯曾是中国羽坛不可忘却的“风云人物”,其实成名之前他并未被教练看好,他只是默默地苦练,终于有一天能量爆发,在羽坛光芒四射,仿佛一颗炯炯发亮的星星。经营俱乐部也是这样,一个只会打羽毛球的运动员,一夜间要转型为一个经营者,完成这样的跨越需要多大的付出,董炯对此品尝至深!

  为自己选择这样一条路并非董炯心甘情愿,但也终以另一种方式遂了心愿。也许早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之前,董炯的羽坛生涯和心情就因为伤病等诸多原因渐入劣境,而从地方队的退役更是将他推入困地,“与各种大赛擦肩而过,是每个运动员一生也无法弥补的遗憾,尽管我发狠地训练,以致伤得右胳膊不能伸直也没改变我的命运。最糟糕的是,我只想当一个为祖国培育羽毛球后备力量的教练的请求也得不到回应。我在考虑如何延续我至爱的羽毛球生涯。是许多父母请我教他们的孩子打球时,促发了我办羽毛球俱乐部的念头。”

  董炯的母亲曾说,董炯这孩子,不管干什么都非要干好。知子莫如母。董炯就是以这样的秉性把自己的俱乐部办得有声有色。“第一家俱乐部成立时,有人劝我先去学学管理知识,或请一个业内人士帮忙,但这些都不符合我的作风和个性。知识是要学的,但我认为来源于实践中的心得比书本上的东西更有针对性。我这个人喜欢按自己的方式工作、生活。”

  “打理俱乐部很累,尤其我是以一个运动员的身份起步,但十几年的羽坛生涯赐给我自信和坚毅的性格,所以我能知难而上。最难忘第一家俱乐部起步的日子,几乎每一个细节都由我亲自去做,客人散尽时已很晚,但我还要和

装修工人们趁着这段时间加紧施工,凌晨回家是常有的事,但次日早上我又要和员工们一起上班。我的夫人和我一起熬过那段艰难时光,我们虽然付出了很多,但非常值得。

  “我一直在强调以实力说话,虽然这次不是在我所熟悉的羽毛球比赛上,但我一样做到了。你以为我这样玩命是为了挣钱吗?不是,当初我也曾考虑过出国打球等出路,肯定比现在挣钱容易,但每当我看到那些苦苦练球,期待成功的后辈们,我就想,虽然不能再战沙场,但我应该把十几年的心得传授给他们,为培养中国羽毛球的后备人才倾尽所能。

  “打羽毛球能带给人快乐和健康,但我在经营俱乐部后才发现,许多会员因为不懂打羽毛球的规律而并没真正领略到这种真谛。比如说在打球前一定不能忽视热身运动,很多人却上来就挥拍,经常崴着腿脚。所以我聘请了些专业队教练,不但能传授给会员好的技术,还能传教给他们正确的健身知识,这才不枉其借羽毛球健身的初衷。

  “我现在的快乐和会员们在俱乐部得到的快乐是一样的。而我对俱乐部的终极目标是能培养出几个羽毛球好手,输送给国家。”

  “爱车”是一副良药

  男人没有几个不爱车——天性使然,董炯爱车的故事早在他当运动员时就被媒体报道。身为名角的他当然不甘示弱于其他运动员,先是一辆切诺基,后又换成一辆

跑车,甚是风光。但他那时并没想到自己在未来的某一天,会被一帮越野车爱好者“倾心帮助”。当18年的运动生涯无奈地停止时,董炯便被失落、茫然和伤心围裹着,人生落到了最低点。张亚军,北京越野者汽车俱乐部的老板,也是和董炯早就相熟的朋友,他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来帮助董炯摆脱“噩梦”——拉着董炯加入这群年轻有活力的吉普车越野爱好者队伍。他们驾驶着自己改装的越野车飞驰在荒山旷野、峡谷山涧。看似冒险,其间却充满了浓浓的友情和心灵的默契——而这也是董炯最需要的“良药”。

  “知道吗,有段时间我几乎泡在越野者酒吧里消遣,和朋友们聊天转移了我的注意力,而且他们也对我即将开设的俱乐部提出了好多建议。”董炯最后不但成了一个越野车俱乐部的会员,还是理事,他还带着夫人一块“掺和”。

  董炯给我看一张他俩的结婚照,拍摄现场不是影楼,不是公园,而是在田园,在透着野性和沧桑的吉普车前,浪漫的夫妻深情相拥,那只宠爱的小狗倚在脚下。“那是‘越野者’里的一个摄影爱好者拍的,夫人随便化了点妆,我都没来得及拾掇,脸上还有黑泥印呢!”

  “从吉普车越野中,我找到了曾经熟悉的感觉,挑战极限,战胜险阻,只是对手换成了大自然。”董炯谈起越野的感受滔滔不绝,“在野外车的好坏已不再重要,主要看你的心理素质和技术,其实是在挑战自我。每越过一道难关,心情就像赢了一场关键的比赛。”

  “玩越野车尤其是团体比赛中,最需要团队精神。我们打羽毛球比赛时,也是靠团队的力量才能所向披靡。有一次观看越野车比赛,一哥们儿特爱显示自己,不管不顾其他成员,虽然他奋勇在前,但我真是对他的行为不太赞赏。”董炯很少提及他对往事的眷恋,他是个不习惯说“肉麻话”的人,但他常常不自觉地凡事都要和羽毛球比,“对羽毛球中毒太深!”这也是他的最大特点。

  聪明的董炯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从车友俱乐部中受到的待遇上给予了我警示,在董炯俱乐部不管是新老会员,不管参加活动的频率多少,俱乐部都会一视同仁,只有公平相待才会阻止会员的流失,也才会达到整体经营的成功。”“我还喜欢动物,我曾在运动员宿舍里养过小鸟、蛇呢,呵呵。但我最喜欢狗,养过好几只。”看来董炯还是蛮有童心的。“我很欣赏狗的极度忠诚,这往往是人类所不具备的品德。”一直温和但不苟言笑的董炯终于露出了纯真的笑容,大眼睛也神采飞扬起来。

  这是一个永远摆脱不了羽毛球的男人,为羽毛球所伤,为羽毛球所累,也为羽毛球而快乐。曾经拜倒在羽毛球的“

石榴裙”下立志效忠,但落得黯然而归。抛开是是非非,当他走了另一条表达忠诚的道路后,有越野车和新的朋友们相伴,日子是恬静的、快乐的!

  “快乐就好!”与董炯挥手作别时,我在内心真诚地为他祝福。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