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管理 > 正文
 

SUNCEO舒瓦茨:互联网合作参与时代的布道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6日 15:24 周末画报财富版

  上月,乔纳森·舒瓦茨正式从在位22年的Sun前任CEO麦克尼利手中接过了帅印。这时,曾经从业绩巅峰滑落的“太阳”已开始呈现上升的迹象。

  如果说,麦克尼利是一个执着于信念的“角斗士”,那么,舒瓦茨更乐于当一位互联网合作、参与时代的“布道者”。

  51岁的斯科特·麦克尼利终于离开了Sun。他一手创办了这家曾经是“网络”的同义词的公司,它提供的硬件、软件和信息服务一度傲视群雄。

  但是,这家过去几年来持续在低迷中徘徊的IT业巨擘,被谈论得最多的话题就是:麦克尼利什么时候下去?

  终于,穿着牛仔裤的麦克尼利卸任了,取而代之的是束着马尾辫的舒瓦茨。尽管,依然留任董事会主席的麦克尼利,对交接作了费煞苦心的两年铺垫,一切本在意料之中。但是,质疑的声音还是依稀传出。

  Sun前高管舒梅克(John Shoemaker)甚至把对任命不满的旧账算回到2002年。他认为,在时任COO的爱德华·詹德(摩托罗拉现任CEO)离开时,Sun没有抓住机会在外部寻找更有能力的替代者,而是在两年后的2004年内部提拔资历尚浅的舒瓦茨升任总裁兼COO,甚至CEO,实在是让人遗憾的失误。

  显然,一手栽培了舒瓦茨的麦克尼利不会同意他旧部的观点。他强调,无论是创新的服务器公共社区按时计费服务,还是2004年Sun联合创始人贝克托斯海姆的回归,都离不开舒瓦茨的功劳:“舒瓦茨这次接任虽然是我的决定,却得到了董事会的一致支持,而且是适时适当的。”

  尽管,在连续4年业绩经历了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增长迟缓后,Sun去年的营业收入开始复苏,并达到了华尔街的预期业绩。但是,38000人的员工队伍、占销售收入15%的研发开支两倍于对手IBM……Sun顽固的科技公司作派仍不断承受着来自华尔街的业绩压力。

  即便如此,麦克尼利与舒瓦茨还是双双言明,Sun策略维持不变。舒瓦茨更说得明白:公司会保留主要的研发预算,也不会有大规模裁员发生。但外界还是猜疑,舒瓦茨难以继续挡住华尔街要求降低公司运营成本的压力。

  如果说,麦克尼利“网络就是电脑”的信念曾经成就了Sun的辉煌业绩,也成为了推动业界前进的动力,那么,舒瓦茨则需要在Sun经历了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增长迟缓后,把这一伟大愿景转化为企业的商业成果,走进另一个发展里程。

  这个学徒CEO,准备好了吗?

  学徒CEO

  时光回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当舒瓦茨在Sun位于Palo Alto旧总部的董事会议室里与麦克尼利初次见面,他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这位硅谷传奇CEO的接班人。当时,Sun正前进在如日中天的轨迹上,企业自主开发的Unix服务器引领着技术发展的潮流。

  那时的舒瓦茨,作为一家软件企业Lighthouse的创始成员之一,与Sun的高管们洽谈未来可能的合作方向。舒瓦茨清晰地记得,时任CEO的麦克尼利站在桌子的另一头,流畅地描述着网络计算机处理的未来图景,简单却极富感染力。

  “要知道,在上世纪90年代初,你甚至还无法向你的父母解释网络是什么。而他则毫不含糊地画出了这一网络未来。”舒瓦茨在正式上任CEO后,富含激情地重温了麦克尼利关于“网络就是电脑”的预言。或许,正是因为那次的深深触动,让舒瓦茨不回头地站到了麦克尼利描绘的未来中。

  1996年,Sun收购了Lighthouse,舒瓦茨也从这家小软件企业的CEO摇身一变成为了Sun的部门高管,从主管风险基金部的副总裁、公司战略与规划部的高级副总裁到软件部的执行副总裁,涉猎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2004年,舒瓦茨正式被任命为Sun的总裁和首席运营官,负责Sun的产品研发、销售、市场拓展和公司运营。有人说,舒瓦茨平步青云的背后,有赖于创始人麦克尼利的赏识和栽培。但显而易见的是,舒瓦茨对技术远景的激情,相比于拥有丰富销售才能的前COO詹德,更得麦克尼利的欢心。

  “我们的相同点在于对愿景的一致,但我们的不同却体现在很多地方,这个你只要看看发型就知道了。”外界对于Sun新旧舵手的种种推测、对比,舒瓦茨轻轻一笑还了对方一个俏皮的答案。

  毕竟,不仅是个人风格,舒瓦茨和麦克尼利分处的时代也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过去的52周,Sun的股票价格在3.42美元到5.40美元间浮动,远远低于2000年网络狂飙跃进时代的64美元。在创新技术赢得一切的光环下,麦克尼利品尝了胜利美酒的甘甜,营业收入曾经在2000年到达183亿美元的高峰。但是,伴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自从2001年以来,Sun的销售额也开始下滑。在2005年第三季度,公布了2.17亿美元的亏损。

  随着建立在英特尔和AMD芯片上的低成本Linux服务器不断侵蚀着Sun的Unix服务器市场份额,分析师们开始质疑,麦克尼利错失了调整市场战略的时机。当IBM全面向服务转型,惠普把更多的利润押宝于打印业务,Sun,这位昔日的创新先驱却似乎一直没有找到方向,被困在业绩增长乏力的沼泽中。

  如今,Sun刚刚显露出复苏的迹象,但,未来业绩增长的压力并没有因为转压在舒瓦茨的肩头上而减轻:“在未来的90天里,我会和经验丰富的首席财务官Mike Lehman一道,对Sun的所有研发成果、技术、产品进行一次总的回顾。”舒瓦茨的积极态度迅速赢得了华尔街的好感,因为,这位年轻的后辈召回了2002年那次高管集体出走中离去的CFO重掌财务大权,并打算与这位前元老共用一间办公室。

  舒瓦茨重新获得前朝高管的支持,为他赢得更多的信任加足了分。但是,华尔街似乎高兴得太早。即使,舒瓦茨已经找到了下一阶段出发的驱动,但帮助他得到外界认可的,不会是商业社会业绩至上的主流法则。

  兼容并蓄

  舒瓦茨脑后的马尾辫,总是能轻易地把他从CEO族群中辨认出来。事实上,这位略带艺术家气质的CEO,思路敏捷,常常会冒出一些与其他硅谷精英不一样的商业思路。他与创始人麦克尼利相似的牛仔裤装扮,依然显露着科技创业公司的痕迹。

  至今,舒瓦茨依然保持着大学时代自由、开放的生活态度。上世纪80年代,舒瓦茨在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卫斯里公会大学进修数学和经济,也是从那时开始,他蓄起了象征自由主义的马尾辫。不同于众多西装革履、居住于硅谷富人区的业界精英,舒瓦茨现在依然每天开车回到那间在三藩市附近的住处。那里堪称开放的平民大社区,无家可归者和上高级餐馆的专业精英混杂而居。舒瓦茨甚至戏称,自己最大的爱好就是享受美食和美酒。

  “我属于一个通过打破常规而取得进步的群体。”舒瓦茨坚持着一种非精英、非主流的思维方式,也正是这样的价值观促使他常常会冒出很多异于常规的商业点子。他曾经向《纽约时报》的记者建议,通用汽车可以在顾客定制了昂贵的卫星定位系统后,把汽车附送出去,就像有线电视企业开通服务送机顶盒一样。

  虽然,从1984年Sun推出NFS文件共享系统以来,开放创新就早已是贯穿于这位IT巨人血脉的传统。但是,Sun一直自己做操作系统,自己做芯片,自己做服务器硬件架构,自主创新的执着使其渐渐偏离了IT业发展的主航道。

  如今,在这位思维开放的“谋略家”的规划下,Sun开始进入另一个更崇尚互动、参与的开放时代。舒瓦茨去年就任Sun总裁以来,大力推广包括办公软件OpenOffice.org在内的免费开放源代码软件。这些被竞争对手之一微软视为商业机密而牢牢封闭的数据,在舒瓦茨手中,则成为了赢得市场的手段。他明确表示:“如果撒哈拉沙漠的5000万非洲人连入互联网,将给Sun公司带来最大的利益。”

  在过去一年,舒瓦茨开放的动作越来越大。2005年2月,Solaris 10源代码开放。同年8月,在舒瓦茨的推动下,一直负责开放源代码事务的官员西蒙领导成立了新的“开放源代码办公室”,直接向Sun 软件部门的技术总监斯特恩负责。而在Java社区,开放源代码的传言也开始传出。支持者们纷纷预测,舒瓦茨会在上任100天时主持一个公司内部有关是否应该开放Java源代码的争论。

  Sun已开始了盈利模式的调整,服务正开始成为撬动公司向前发展的有力支撑点。舒瓦茨一直坚信麦克尼利关于“软件将最终免费”的理念。传统的软件销售模式是从认知-获得-评估-开发-部署-生产-保持等诸多环节中都会收费,而服务化以后,前面的认知-获得免费了,后面的环节则保持收费。那么,提供免费软件,在服务中获取利润会不会成为舒瓦茨下一步的战略呢?

  未来,源代码开放和源代码封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哲学。尽管Sun还没有在这些免费开源行动中真正获得收益,尽管聚合了众多支持者的Java平台还只是Sun向别人炫耀的不赢利成果,但舒瓦茨在开放的道路上,似乎越走越坚定。

  “开放是未来的趋势。如果坚持封闭,那就等于与地球引力对抗。”舒瓦茨的这句话,是告诫竞争对手,也是提醒自己:只有开放才能赢得更广泛的市场。

  世界在改变,进入互动参与时代的网络,每个驰骋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人都是发行者,都是编辑。“IT企业需要做的,只是为这些行驶于上面的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当人们需要从网络下载更多的电影,当人们通过网络真正实现互联互通,Sun在舒瓦茨的带领下,将重新在开放中找到加速的力量。

  非常“布道”

  与麦克尼利蓄势出击、高调对抗、用最损的话攻击竞争对手不一样,舒瓦茨习惯以娓娓道来的开放态度赢得支持。作为财富500强企业中唯一的CEO博客,舒瓦茨一直通过这个讲故事的平台与员工、投资者、媒体进行交流,更新、传播着他关于企业、业界的创意点子。

  “如今的IT企业,越来越像一家传媒集团,不仅需要埋头创新,还需要把这些技术成果简单、清晰地传达给大众。”舒瓦茨不介意成为Sun的“大喇叭”,而他也的确在耐心、忠诚地为这家网络创新先驱摇旗呐喊。

  越来越多的IT工程师、媒体记者聚集到这位CEO的博客上,舒瓦茨把网络服务比喻成“水电”资源的言论,也因此在大众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在今天,大多数业务都需要购买计算机。我相信在未来5年里,大部分的业务都需要购买计算能力,这与技术开发并无冲突。打个比方来说,从供电公司买电肯定比你自己买发电机雇人发电更为合算。”尽管,舒瓦茨的开放观点与麦克尼利的“网络就是计算机”一脉相承,但是,他的比喻却为Sun未来的商业举措提供了最好的“注脚”。

  去年2月初,Sun公司推出了一种实用程序服务并新开通一个可供客户按每个处理器每小时1美元的价格购买计算周期的网站——“Sungrid.net”,从而将其效用计算的服务对象范围迅速扩大。客户只需注册一个账号,就能享受如同专业服务器机站的计算处理服务。

  舒瓦茨一手推动的这项计划颠覆了企业CTO们的既定思维模式,他们一直认为,自己购买服务器、安装软件一手打造的机站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但如今,CTO们却开始反复评估他们的数据中心,计算他们每计算周期的花费是否超过了1美元。

  “我也看到许多消费者正在注意比较,使用自己的与进行外包,开销上有多大差异。”一种思维方式和文化的转变,是舒瓦茨最乐意看到的结果。

  当苹果推出外观设计炫目的iPod,颠覆了IT产品繁复功能的定义,当Google简单的对话框搜索方式,改变了人们访问网络信息的习惯,一直对乔布斯推崇备至、并与Google(其CEO原是Sun的CTO)关系密切的舒瓦茨,也从中受到了启发:“人们开始把技术当作服务其实是一种文化的变迁。由于苹果把IT产品变得很酷,由于Google把搜索变得十分简单,现在使用IT影音产品,使用搜索引擎的人数增加了无数倍。但,这是一种文化的变迁,而不仅仅是技术变迁。”

  是的,让网络计算服务受惠所有人,是麦克尼利一直的坚持。但如今,舒瓦茨更要把这种技术变革融合文化推广给大众。一个巨大的市场正铺展在Sun未来的道路上。当网络计算服务像水电一样成为全球普遍需要的商品,Sun希望成为那个为网络用户供应“水电”的人。

  商评:

  极客文化的胜利

  黄继新

  不是所有充满远见之人都可以活到他们预想实现的那一天。事实上,在信息技术挟带下向前奔跑的今日人类社会,麦克尼利们要比工业时代的前辈幸运得多。

  18、19世纪之交,美国人奥立弗·埃文斯(Olive Evans)发明了高压蒸汽机之后,铁路运输成为可能。他在1813年写道:“这样一个时代终将到来。人们会坐在蒸汽机牵引的车厢里,在城市之间往返旅行,就像飞鸟一样快……乘坐一列这样的火车,早晨从华盛顿出发,旅客们可以在巴尔的摩吃早餐,在费城吃午餐,当天晚上可以在纽约享用晚餐……”

  埃文斯这样的描述,在当时和科幻小说差不多。尽管蒸汽机已经发明了,但是美国第一段铁轨要到近二十年后才会出现,即便到了那个时候,火车的时速也还不到30公里。但是,1835年,美国就已经有1000英里的铁路在运营了,而到了南北战争爆发时,已经总共有3万英里的铁路线纵横交错在美国大陆上,此时铁路公司的股票和债券占了美国全部

证券市场的1/3。

  当然,埃文斯看不到这些了,这位后来被人遗忘的天才1819年就辞世了。但是他的发明帮助幅员辽阔的美国大陆变成了世界最大的统一市场,并因此成长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持续至今。

  斯科特·麦克尼利所做的事情和埃文斯有什么不同?他发明的Java软件让全球被互联网连接起来的不同的机器实现了语同言、车同辙,Sun公司这个名字在其最鼎盛时期被奉为(当然主要是他们自称)“.com”里面的那个点。他10年前就开始宣扬“网络就是计算机”的理念,而这个理念,到现在也还没有驱散其近年业绩下滑的厄运。

  是的,Solaris操作系统将来的某一天可能会消失不见,Java语言也有可能被其他的东西替代(比如在业界同样受人钟爱的xml),贴着Sun品牌的服务器会和DEC电脑一样堆放在积满灰尘的库房里……但是,这又有什么?

  斯科特·麦克尼利这个名字和未来繁荣与互联网络之上的全球经济紧密相关,Sun这家公司会被人记住,他的命运至少要强过200年前那位早逝的埃文斯。当然,尽管这样的表述充满了敬意,Sun也不一定会愿意我们这样说,这是一家商业公司,它的近40000名员工和股东们还等着它将期望值转为现金回报。

  而且,这样说,对新上任的乔纳森·舒瓦茨也不公平。这个年轻的天才正在试图给Sun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事实上,人们往日对Sun的偏爱(当然了,在Sun没有好业绩的时候,我们也不好这样直白地表露出来),一如我们今天带着玫瑰色的眼镜望向Google。他们都是计算机疯子(computer geeks)领导计算机疯子的公司,这些天生具有反商业建制的硬骨头的自由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向来是商业社会革命的带头人。他们对绝对卓越的追求,是商业世界里理想主义的保护令。

  Unix是上世纪50年代麻省理工大学一帮计算机疯子攒出来的东西,它身上具备了最丰富的极客(geek的另外一种译法)色彩。脱胎于斯坦福大学网络(Stanford University Network,也就是Sun原名的由来)的Sun公司,是因为他们杰出的Unix系统以及运行次系统的服务器而闻名于世,当年都是二十多岁年轻人的麦克尼利等人,就不折不扣地继承了那种散漫、自由、天马行空的极客文化(geekiness)。公司的着装,不管是CEO还是普通程序员,都是身着牛仔裤、衬衣不系领扣的计算机极客,牛仔裤作风不仅仅代表了洒脱,而是这种极客文化的体现。

  现在,几乎所有成功的高科技公司,行政权力都在逐渐从重技术的创始人转移到重管理的职业经理人手里,而Sun公司却显然故意不沿着这条路走,被提升的舒瓦茨仍然是计算机极客出身,而且在极客特征上,他甚至比麦克尼利还要突出。他留马尾辫,甚至公开坚持当了CEO也不会剪;他穿西装领带照相,但还不忘了强调公司的着装风格没有改变。

  但是,严格地说,麦克尼利所主张的开放概念,直到最近才开始有所改变。他的公司从来都是包办了服务器产品的操作系统、软件、硬件,甚至芯片,而且统统不兼容于其他公司的产品。在舒瓦茨的推动下,这家公司开放了操作系统,新造的强大芯片也用来免费送人,它甚至开始转而采用竞争对手AMD的芯片系统,麦克尼利两年前和微软CEO巴尔默的握手更是令人称奇。

  是的,Sun仍然希望成为一家硬件公司,尽管它开发的软件闻名于世,但是舒瓦茨和他的老板都相信,这些激进的举措,会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销售服务器硬件,以及签下维护和开发服务合同。

  没有人知道Sun公司在这条道路上会走多远。这些大胆的变革,更多地来源于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压力,而非那位爱攻击竞争对手的麦克尼利当年所预见到的远景。基于Unix系统的Solaris正在逐渐被微软的Windows和甚至不要钱的Linux所取代;它的Java语言很成功,但是它却不肯放弃所有权,以至于与之竞争的更公开、更没有版权之忧的XML语言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它的服务器销售在过去一年来开始有很大起色,但却是托了英特尔和AMD芯片的福。

  Sun也许会无法通过足够多的销售额来负担自己高昂的研发成本(除了Java外,它开发的办公软件OpenOffice.org也不要钱),最后进一步沉沦;也许它会再次升起,像一个真正的预言家一样因为自己的洞察力而获利。但是舒瓦茨和麦克尼利的理念总是会实现的,即使不是由他们来实现。

  极客总还是会胜利的。舒瓦茨才40岁出头,他面前的路还很长。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