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管理 > CXO > 正文
 

黄鸣:三位导师助我突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0日 19:31 《培训》杂志

  文/黄鸣 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

  在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到5亿-10亿元的销售额或者说到中等的时候,就会遇到瓶颈和困难。为什么会遇到这种困难?从产业的角度上说,我称之为“万燕悖论”:技术上过去有创新但是没能保持,在内部管理上,过去的成功反而可能成为一种包袱。“万燕悖论”已经成为多个行业产品产业化培育不要走在前头定格式的告诫。

  现在,我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制造基地,怎么样突破“万燕悖论”呢?大家知道,国外家电业、汽车工业、航空业都是几百家企业在60-100年时间建立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的,人家也是创新。但在我们中国,太阳能产业却是一家企业用10年时间初步建立起来的。

  

太阳能产品很不幸,没有像家电、汽车等行业可以引进大规模的生产体系和系统集成,国内也没有参照;但也很幸运,因为没有成功的模式可以模仿,所以就只有创新。从技术到基础理论、市场开拓,从材料、工程系统技术到样板、工艺流程制造、检测设备、产业链配置、安装模式、服务模式、终端模式、分销模式等,我们全都是新的。

  我们推广太阳能的时候,采用多种推广方式:几千万份科普报、万里行、各种路演。其中路演和体验营销甚至早于中国家电。那时候,大家都还不知道太阳能,只能采取这种科普宣传的笨办法,也是最聪明的办法。每年我们上万个经销商在各个乡镇各要搞十场演出,形成了几十万个绿色风暴。世界上最早做太阳能广告的是我们中国,是皇明。通过这种模式让公众认识到太阳能。1996年,我们喊出一个口号:“谁说太阳能不能登大雅之堂”。这是我们的广告,也是我们的雄心和宣言。

  就行业本身来说,我们始终在制造行业标准,对产品品质高度要求。2005年我们做了原配一体机,将主机和配件规范化。

  中国太阳能产业模式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都不是孤立的,只有产业系统集成整个创新才是各个层面点创新的基础。这就是我们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完全创新的模式。

  但是,在2000年到2003年这一段时间内,企业出现了很大的波折,一开始是快速发展,几倍十几倍,然后15%、17%……这时候是谁帮我转变的呢?我的老师。

  200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我认识了董老师。我们在会间闲谈的时候,董老师说了一句话:“管理员工如同教育孩子一样。”这句话一语惊醒梦中人,使一直困扰我的企业文化定位有了清晰的思路。皇明太阳能创业8年,成为行业第一品牌。然而,企业的急剧成长使我忽视了员工个人的发展,没有像照顾孩子那样考虑员工的前途,造成人员流失率高,新进员工很难融入团队。听了这句话后,我便开始重新调整企业文化,把企业的目标、股东的目标、社会的目标和员工个人最根本的目标结合在一起。

  至于企业的品牌建设,有一个老师对我影响很大,他70多了,是两任总统的顾问。他就是有“品牌金手指”之称的品牌大师麦奎尔。麦奎尔的三句话如电光石火般地触动了彷徨中的我。他的第一句话是:“Do your home work”(做好你的家庭作业),这是基本功。第二句话是:“you are the best”(你是最棒的),鼓励你的员工,鼓励所有的人你是最棒的。第三句话是:“I don’t now what your think”(我不知道你想些什么) 。

  麦奎尔第二句话:“you are the best”(你是最棒的) ,让我感触很深。于是我让每一个员工站起来,大声说:“我是最棒的!”同时让员工自己来讲述。我发现他们讲的比我想像的要好得多!这时候我才猛然醒悟:我们做企业做了七、八年了,反而忘掉了最根本的东西——应该发挥员工的最大积极性!正是基于这样的“觉悟”,我回到“管理再造”的基本面。

  做企业就是这么简单,关键问题是要把企业的战略和文化搞清楚,因为团队的潜力非常大。现在他们提出口号要把董事长“赶”出去,我便自动退出管理一线。我认为当自己经营能力受到限制时,应该把更多的机会交给有前途的接班人。

  2005年,我们在人员流失1000多人的形势下,销售额增加70%以上,利润也翻了好几倍。但公司2005年100%的增长计划不是我提出来的,而是由我一手提拔的两位新任常务副总做出并最终达成共识。正是他们的雄心壮志和艰苦奋斗,才有皇明集团今天的业务突围。

  在三个老师中,对企业影响最大的是那个没见过面的老师——杰克•韦尔奇。2003年,企业遇到了很多困难,最危险的事情是“两条路线”的斗争。在创业初期,说不上万众一心,因为没那么多人,我说什么,他们干什么,

执行力特别强。但是到了后来,每个人都有了经验,也都有了自己的想法,慢慢就形成了路线之争。2004年,杰克•韦尔奇来中国作一个报告,讲课的时候我听了不少,别的都忘记了,但记住一句话:“有一种人不能用:有经验、有能力、有影响力,但是不认同你的人。”当时我提出的企业该怎么走的战略,企业内的主要班子也认同这个看法的,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不认同,斗争很激烈,企业发展受到了影响。听完杰克•韦尔奇的演讲后,我处理这个事情的办法很简单,我说,别争论了,我就要这个方向。不认同的那部分人知道我已经做出了选择,自动的退出了企业,当时走了几百个。随后,企业内部开始开展文化认同、业绩考核、优胜劣汰,又走了几百个。2003年到2004年,我们走了上千个员工,但销售和利润却上去了。杰克•韦尔奇让我明白,天底下的财富无数,能为我所得者有限,天底下人才无数,能为我所用者更加有限。所以第一不要贪财,第二个不要贪才。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