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管理 > CXO > 正文
 

汇丰告别庞约翰时代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5日 21:31 周末画报财富版

  特约撰稿人 陈澍

  汇丰集团主席庞约翰将在今年5月正式离任,转投世界最大移动通信运营商沃达丰怀抱。

  在有“金融贵族”之称的庞约翰光环笼罩下,继任人葛霖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经过快速扩张的汇丰将何去何从?

  随着汇丰集团(HSBC Holdings PLC)的一纸通告,有着传奇人生的庞约翰爵士(Sir John Bond)将于2006年5月从汇丰的董事局主席位置上正式退休,接替他的将是现任汇丰行政总裁葛霖(Stephen Green)。

  有人说庞约翰的退休标志着汇丰一个时代的结束,而庞约翰留给他接班人的完美答卷却也在无形中为自己树立了一块丰碑,也给后来者平添几分压力。

  有意思的是,已经年过半百的英国人庞约翰就在汇丰宣布其退休后没几天,即确认自己将加盟世界最大移动通信运营商沃达丰。有道是能者多劳,能者,也当然是闲不住的。

  庞约翰时代

  以市值衡量,汇丰控股是全球第三大银行,仅次于花旗集团(Citigroup)和美国银行 (Bank of America Corp.)。这个具有一百四十多年历史的老牌金融企业,从区域性银行发展到国际金融集团之间走过了漫长的道路。而庞约翰可以说是推动汇丰集团国际化和业务多元化的主要推手。

  庞约翰可以说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典型。没有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他20岁从汇丰起步,凭着卓越能力用30年的时间攀上汇丰集团主席的位子。

  庞约翰在汇丰内部经常被同事尊敬地称为Sir John,爵士在英国是一个很高的社会头衔。他是英国少数几位由于在金融领域的贡献而获得英女王授予爵士头衔的商界人士。从他的传奇人生来看,事实上庞约翰三个字的力量在全球金融界已经远远超出爵士头衔所能给人们带来的震撼甚至威慑。

  庞约翰有英国人的稳健传统,但低调不是他的作风。自1993年庞约翰进入汇丰决策核心后他的激情飞扬也总是出乎常人意料。而汇丰集团的发展速度明显地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大大提速的。在20世纪90年代对该行的结构进行了大幅调整,从他1998年担任主席以来,该行员工总数已由13万人增至超过25万人。

  1999年,在上任汇丰集团主席不到一年庞约翰发表了充满企图心的“五年目标”,其中一个重点就是加大汇丰在消费性金融业务的力度。自从2003年汇丰出手收购美国老牌消费金融公司Household International以来,汇丰控股一直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扩大消费信贷业务,尤其在个人信贷、房屋净值贷款和信用卡业务的盈利率极高。

  不过,其风险也比汇丰在全球享有盛誉的常规银行业务大得多。这在当时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冒险之举。并购和整合被庞约翰用得出神入化。自2003年后的5年时间内,汇丰收购斥资近450亿美元。良好的整合让这些汇丰“新血”很快就为整体集团效益带来良性影响。庞约翰几乎每项投资都给股东和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因此他在汇丰集团内部的统御力是压倒性的。

  完美答卷

  庞约翰20岁起投身汇丰集团,并将他一生中最宝贵的年华都贡献给了这家他为之服务的机构。1998年,当庞约翰从前任浦伟士手中接掌汇丰控股集团主席大印时,该公司刚刚经历东南亚金融危机,盈利下降、成长空间缩小。庞约翰大胆地制定了一个“五年计划”,提出了5年内股东总回报“翻一番”的管理目标。

  尽管当时许多人质疑他的目标,但到了2003年年末,汇丰集团市值由1998年的700亿美元翻了一番,已达1620亿美元;客户亦由1300万家上升至1亿家。与1999年1月比较,截至2003年11月21日,汇丰银行的总股东回报已达至209%的水平。

  在庞约翰执掌之下的汇丰集团在经营模式上与花旗、美国银行等有很大差异。花旗以大型企业客户和

资本市场的业务为主导,在经济增长期间表现会特别出色,但盈利稳定性远逊于汇丰以存款业务为主导的经营模式。在经济大幅波动期间,汇丰的业绩更有保证,也更加吸引投资者。

  庞约翰另外一个突出的经营特点就是对亚洲情有独钟,尤其是大中华区市场。庞约翰在包括香港在内的亚洲多个城市生活和工作过很长一段时间,因此在其几十年的汇丰高管任期内,汇丰的业务重点始终不离亚洲和西欧两大块,尤其是富有特殊感情的香港市场。

  对庞约翰的性情有所了解的人士甚至断言,汇丰从最近几年开始在中国内地市场大展拳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恰是主席庞约翰的中国情结。庞约翰在亚洲生活了25年,痴迷于中国文化,数据显示,汇丰集团目前近25%的雇员是中国人。

  汇丰银行早在2001年12月就已经斥资5.17亿元人民币收购上海银行8%的股权,成为第一家入股中资商业银行的外资银行。

  而汇丰控股在中国最大的投资是在中国交通银行。2004年8月,汇丰控股与中国交通银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汇丰以144.61亿元人民币现金入股交行,成为仅次于财政部的第二大股东。汇丰的入股比例为19.9%,接近中国银监会规定的允许单一外资银行持有国内商业银行股份20%的上限。

  此外,2005年在中国建设银行首次公开募股后,汇丰控股也投入4.3亿美元的投资。其他汇丰直接或者间接参与投资的中国金融机构还包括兴业银行(通过集团成员恒生银行入股),以及持股比例同样高达20%的平安保险,并与其在2004年成立了合资银行性质的平安银行。

  辉煌过后

  在过去8年汇丰集团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辉煌时代,在前任主席庞约翰的光环下继任人葛霖有种无形压力。在新领导者的引领下汇丰的辉煌是否能延续?还是逃不过盛极必衰的规律?

  57岁的葛霖和过去的汇丰历任主席有一个较大分别,他是一个地道的“学院派”。在牛津大学毕业后,更修读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过往不少汇丰前主席均出生在战乱之中,所受教育有限。

  业内人士估计葛霖基本会延续庞约翰的扩张路线并在业务方面加以巩固。但根据葛霖一向的作风,葛霖做事比庞约翰要温和一些。汇丰在过去几年那种野心勃勃的调子可能会改变。

  这次汇丰控股主席换届很早以前就在业内传开,而且人选也毫无悬念。因此,很少有投资者和分析师认为该行管理层会出现剧烈变动。

  Morley的韦斯利说,它的调整是有序的,在人们的预料当中,这意味着其战略不会出现重大改变。现在葛霖首先要解决的挑战就是必须扭转部分投资者认为汇丰控股在快速扩张后已变得过于臃肿的强烈看法。

  同时葛霖还要面对业务多元化后的风险问题。日前葛霖在接受访问时承认,汇丰控股挺进消费金融业务(包括信用卡、无担保个人贷款和房屋净值贷款)的努力起初遭遇了很多难题。

  但他表示,汇丰的这一方向是正确的。“这对金融服务业务来说是完全正常的。”葛霖说,尽管向有不良信用纪录的客户提供贷款会面临声誉和监管方面的风险。

  在开发新市场方面葛霖和庞约翰的意见是一致的。他在多次言论中,均看好新兴市场发展,认为未来这些地区是世界经济火车头。2006年是中国内地市场对外资银行打开大门的关键时刻,预计中国内地市场将是他第一个关注的中心地带。同时印度等新兴市场也将会成为汇丰下一轮扩张的前沿阵地。

  汇丰集团换代

  1999:开始在纽约

证券交易所挂牌买卖。

        同年收购Republic New York Corporation

  2000:收购法国最大银行之一的法国商业银行。

        股份在巴黎证券交易所挂牌买卖

  2001:收购土耳其第五大私人银行Demirbank TAS

  2002:收购

墨西哥最大金融服务集团之一的Group Financiero Bital, S.A. de C.V

  2003:收购美国最大型的消费融资公司Household International, Inc.(现称美国汇丰融资);

        收购Llyods TSB在巴西的资产,恒生银行收购兴业银行15.9%股权

  2005:追加收购中国平安保险股权达19.9%

  2006: 葛霖5月出任汇丰集团新主席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