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威 来源:中国经营报
同样登陆纳斯达克于2000年,由海归一手创办的UT斯达康,也承受着类似的“战略之伤”。
通过小灵通这一别人不大经意的边缘产品,UT斯达康迅速地成长为一个中型通讯企业
,几年时间内年销售额高达近20亿美元,市值达到35亿美元。但在果断抓住小灵通这一独特的市场机会之后,如何顺势而为挖掘第二桶金,一直困扰着UT斯达康。
“这家公司缺乏独立的创新能力和研发机制。”有业内人士如此评价。2005年5月6日,UT斯达康公司宣布,预计2005年小灵通业务的收入将缩减40%至50%,超出先前营收下滑30%的预期。财务报告显示,2004年小灵通业务为UT斯达康贡献了27亿美元销售总额中的20亿美元。
从UT斯达康和亚信身上,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不幸”公司的相似性,他们大多属“大客户依赖型”,成功更多靠的是关系资本以及机会驱动,第一桶金来的相对容易便当,后续项目却连续挫败,缺乏持续成长性。
对此,长江商学院的曾鸣教授认为:中国企业正经历着从机会导向到战略导向的转变,经历着从最初的做“好买卖”、“好项目”到现在做“好企业”的巨大变迁,企业发展需要高层次的创新能力、创新的管理能力和组织架构的搭建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