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南:新的挑战与新的路径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6日 14:40 21世纪商业评论 | ||||||||
如何看待和应对新的竞争格局,百联集团总裁王宗南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他更愿意以联华超市为例来谈他的看法和做法。 《21世纪商业评论》:请问你如何评价当前的外部与内部形势? 王宗南:联华超市所面临的外部形势与中国所有零售企业一样,总体上是竞争,这种竞
一是外资抢摊网点的速度、也就是开店速度明显加快,例如我知道建材超市中的欧倍德,50天中开了3家店,下半年还要开3家,欧倍德以前是稳健保守的; 二是那些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开始寻找并购对象,它们几乎不考虑成本,而是从战略角度考虑进场,典型的例子就是TESCO收购乐购; 三是国内民族商业感到了真正的压力,抢摊速度也很快,但是中小型连锁超市一块纷纷出现资金链、绩效等问题。 内部来讲,联华面临几大挑战:一是上市后如何根据国际投资者的期望,既要快速发展,又有资本回报的要求,就是“速度+赢利”,既要快速又要业绩;二是全国扩张中,供应链支撑面临挑战,中国的供应链以区域化为特征,有个属地化问题,意味着在外地要从零开始;三是人力挑战,联华一年开700~800家店,就要这么多店长,每个店要主要管理人员5个,就是4000个,因此培养人才是很大的挑战;四是联华香港上市,要求我们在企业战略、内部运行等方面都要符合国际化标准。 《21世纪商业评论》:在新的形势下,你如何考虑联华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呢? 王宗南:我们的目标是:追求卓越,保持领先,为铸造中华民族商业的地位而不懈努力。我们更注重非常务实的、前瞻性的发展战略,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 关于发展路径,第一还是不断投资发展自己的店铺,而且是根据全国战略,以集中化、推土机式延伸为主,阶段化目标,集中化发展,摊子铺过大,供应链跟不上,当前重点是长三角,浙江我们已经是第一,江苏还不够,要加快发展;第二是开展各种方式的并购,特别是那些还没有进入的区域,将以并购为主;第三是特许加盟。主要是这三个路子。 《21世纪商业评论》:你如何定位“并购”在联华发展中的作用?并购是否已经成为联华一种重要的发展策略?如果是,请介绍一下确立这一策略的原因、过程、以及总体构想,你如何从制度、组织、人力等方面来有效推动这一策略? 王宗南:并购在联华发展的历程中,确实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可以分成三个阶段:(1)主要在上海,1996、1997、1998这几年中,收购了一批区属的超市公司、便利公司,例如为民、东方公司等,上海现在区属公司没有了,联华标准超市达到了300多家,就是当年并购的作用;(2)在江苏、浙江,90年代末,收购杭州第二的万家福,江苏的南京、扬州都有收购小的超市,这为迅速进入这些市场起到了作用;(3)2002年,主要代表作收购浙江最大的华商。 并购现在已经成为联华发展的重要策略,原因很简单:一是需要扩张,光靠自己开店太慢;二是正好有机会,有的企业面临资金不够,有的规模不够,面对强大压力需要“靠”大。 我们的总体构想是把发展店铺与并购并重,并购必须确定严格的标准:(1)被收购的企业必须是当地前三位的;(2)必须业态相同;(3)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成本。 我们专门有一个部门,名叫发展部,其实就是并购部。我们的准备工作从5年前就开始了,我们跟踪的企业有几十家了,这些公司的基本资料都有,我们一般的操作过程是先交朋友,搞些业务、管理上的交流,例如开放配送中心、生鲜中心,建立感情,增进了解。 《21世纪商业评论》:你如何评价从收购华商等一系列的跨区域收购案例?这其中,你认为联华操作最成功的方面是什么?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王宗南:2002年收购华商,对联华跨地区扩张奠定了基础作用。本来在浙江只有杭州的万家福,规模不大,收购华商后,一举奠定了联华在浙江零售业的地位。在收购华商中,比较成功的经验有: (1)整合的理念和方法与其他企业不一样,整合没有采取纵向整合,没有采取重组整合,而是保留原企业的架构,保留原有班子,只派一个人,就是财务总监,宁波和杭州的公司都交给他们整合;(2)充分信任和依靠原有团队,原团队有责任心,有敬业精神,包括原董事长蔡兰英,继续委任其为董事长,现在还担任联华的副总,任命她为联华四名执行董事中的一位,由于充分信任,他们的积极性都很高,绩效也很好;(3)资源共享,收购的新公司依然保留原有架构,采用区域化管理的模式,但同时又在资源上与总部共享,例如相同商品的采购、跨地区的联合采购等,由此形成采购规模,降低成本。(文/李明伟 图/photocom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