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携永乐联姻国美孤身北上就任国美CEO,四年后不体面地离开国美孤身回到上海。陈晓的四年国美光阴,功与过,胜与败,只任人评说。
南都周刊特约记者 良岳
“国美的确充满了故事。” 3月9日晚,结束了国美使命的陈晓,登上了从北京返回上海的飞机,临行前他在电话中对记者这样说道。
这一天,距离2006年7月国美电器并购永乐电器、陈晓就任国美电器的CEO,算起来四年七个月。
在过去的50多个月中,从最初谨小慎微地履行CEO的职责,到2008年11月黄光裕(专栏)夫妇被拘后的临危受命、引进贝恩投资的艰难谈判,再到2010年5月后与大股东的公开交恶,以及过去10个月来与大股东针锋相对的斗争,陈晓在国美的岁月几乎聚集了最精彩的商战大片的所有素材。
现在他累了,什么都不愿意说,在参加完国美最后一次董事局会议后,只给记者发来一条短信算是离别感言:“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是生活!因为我们的一切快乐,我们的一切幸福,我们的一切希望都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祝幸福快乐每一天!”
陈晓已打算步入自己“最宝贵”的退休生活,但在外界看来,他却是一个委曲求全的失败者,是一个试图从大股东手中夺取国美控制权的反叛者,也是一个反叛失败最终不得不灰溜溜走掉的“小人”。就连他任职四年的国美也未给他留丝毫情面—就在陈晓离职的当晚,国美董事会发表了如下声明:“陈晓先生以私人理由辞去董事局主席一职是一种理智的行为,也是国美股东的共同选择,只可惜走得太晚了。”并称“陈晓在任期间使企业、股东和社会等方面蒙受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外界对他的评价赋予了太多的道德和感情色彩,而对陈晓来说,国美这四年的功与过,也只能任人评说,这一切也已不再重要,他悔恨的是,四年前与黄光裕的那次牵手合作是一切错误的开始,而本就该抽身时却没有断然离开。
消失的这半年
去年“9·28”临时股东大会后,业界和陈晓就已经知道了他在国美的命运只有一个,那就是离开,区别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陈晓一直诉求的是一个体面的离开,不过这个要求最终也未能如愿,就像被媒体称为“最残酷告别”的国美董事会表述的那样:“只可惜走得太晚了。”丝毫不念及2008年黄光裕夫妇出事后,陈晓曾是国美危局的拯救者。
3月9日这天,记者打了陈晓一天的电话,晚上方才接通电话的陈晓刚刚登上从北京飞往上海的飞机,他只是语重心长说了一句“现在很多事情都不太好说,日后我们找时间再好好聊聊,国美的确充满了故事”。
而在这早已知道结局的半年过渡期内,陈晓到底经历了什么,想了什么,也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9·28”股东大会之后,以陈晓为代表的管理层、以贝恩为代表的机构开始寻求与黄家和解,不希望再继续打仗;另一方大股东黄家以去年8月30日杜鹃出狱为节点,对国美控制权的争夺也趋于理性,认识到必须回归到在董事会框架内慢慢寻求话语权,方能奏效。
但三方—陈晓、贝恩、黄家在一个问题上始终未能达成共识即陈晓的去留:黄家希望陈晓离职越快越好,贝恩希望平稳过渡,已接受离开命运的陈晓则希望慢一点,起码要以一种体面方式离开。此后有不同消息源均证实陈晓将会离职,差别之处仍是具体时间。
虽然分析仍在,但2010年11月国美管理层与黄家仍签署了谅解备忘录,陈晓等管理层接受黄家代表邹晓春(微博)与黄燕虹进入董事会的要求,并在一个月后的12月17日的特别股东大会,正式成文—邹晓春和黄燕虹顺利进入董事会,分别担任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董事会也从11人扩增至13人。这一天,陈晓当天并未出席,关于他的去留问题也无定论。
而据国美内部知情人士透露,自“9·28”之后,接受了离开命运的陈晓也逐渐流露出“淡出”国美管理层的迹象,比如极少出现在国美电器的办公室,甚至到后来日常的管理会议也甚少参加;今年2月,国美在广州召开空调峰会,其时多数高管亮相,但陈晓并未露面;按照惯例,春节后国美高层一般会拜访一些核心经销商,这样的场合也很少能看见陈晓的踪影。在北京国美总部时间“越来越少”的陈晓却被证实回上海的次数明显增多。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9·28”之后杜鹃便经常出现在国美的管理会议中,尽管很少发言。3月3日,国美电器年会召开,在这次年会上,负责发布国美电器新的战略计划的就是杜鹃,会后更是以一句“黄总非常想念大家”同曾早前传闻与黄家关系紧张的国美相关管理层把酒言欢。这一天,陈晓仍旧没有现身。
3月9日,传闻成为现实。陈晓辞职,他曾经的盟友、后来的敌人原大中电器董事长张大中接任。4年前携永乐联姻国美,4年后孤单一身回到上海,陈晓的离职也为耗时8个月的“黄陈”之斗暂时画上了句号。
一直准备离开的“孤独CEO”
“我和黄光裕有很多共性,也有差别。过去我们共同成长,是朋友。今天这个结果是我们都没有想到的。如果想到了,我们就不应该合作。”去年12月9日在清华大学“陈晓总裁与清华EMBA交流会”上陈晓曾如此表示。
事实上,在即将离开国美的时刻,陈晓也开始反思2006年的那次合并,按照陈晓的说法“是自己将一手创办的企业托付给了黄光裕,但所托非人”。
陈晓当初没有像张大中那样拿钱全身而退似乎有些失策,但陈晓当时这样的选择,除了黄光裕的邀请难以推脱外,他也有着自己的想法。陈晓并不愿意在46岁时就退出自己打拼了20年的电器连锁江湖,而且他手中还拥有国美电器12.5%的股权(其中9%为代管),2007年2月在大摩减持后其控股比例更是一度提高到12.94%。
当时为了安抚陈晓,黄光裕对陈晓的确礼遇有加,比如赠送一辆迈巴赫跑车,给他安排一间与自己同样大的办公室,怕他不习惯北方的饮食,甚至还专门让自己的大厨来烧制适合陈晓口味的淮扬菜,等等。
不过,在进入国美电器不久后陈晓就发现国美的企业文化与永乐有着太大的区别,其中最大的障碍是自己无法得到其他高管的认可和尊重,在孤身进入国美后他已经成为一个“孤独的CEO”。
有国美高管透露,“当时的陈晓在国美电器内部可以说没有一个朋友,而且也不习惯北京的生活,处事谨慎,即便底下的分公司老总汇报工作他也是以礼相待”,甚至有国美高管私下里对记者说,“一个败军之将怎么可能在国美站住脚,很多人猜测陈晓在国美的时间屈指可数”。眼看除上海之外的永乐门店纷纷关闭或转为国美门店,彼时的陈晓只能默默接受。
在一二级城市店面日趋饱和的情况下,国美电器大肆开店的同时,也完成了对大中电器和三联商社的收购,陈晓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始终没有与黄光裕发生正面冲突。
但是陈晓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进入是个错误,他也有意给自己留下了“退路”,比如2007年陈晓就曾经给自己定下国美电器净利润35亿元的目标,一旦无法完成他就可以以业绩不佳选择辞职。虽然最终超额完成了2007年的目标,但是进入2008年随着国美电器遭到证监会调查,陈晓更是决定要离开,一个标志就是其开始在高位出售自己持有的国美电器股票。
国美电器2008年8月发布的2008年中报显示,陈晓(包括永乐原管理团队的委托持股)持有国美股份的比例为7.28%—9.29亿股国美股票,其中5.34亿股由他控制的Retail Management Company Limited(RMCL)持有,另3.95亿股由他以The Retail Management Trust信托人的身份通过RMCL持有。这一年中,陈晓拥有的国美电器股票已经下降了5%以上,在2008年9月黄光裕出事前国美电器股票大跌中,陈晓甚至以低于市场价40%的价格与其他投资者签署了为期一年的股票转让协议,其持股比例继续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在陈晓进入国美电器后,国美电器股价一路上扬,从最初的4港元多一点上涨到2008年上半年最高的24港元,远远高于同期香港股市的走势,在这个过程陈晓和永乐员工获得了超额的投资收益。而2008年8月国美电器更是以8.11亿港元的高价收购了陈晓等永乐高管手中的的永乐(中国)10%股权。
虽然黄光裕出事让国美电器股价一度下跌到1.12港元的谷底,这让依然拥有国美7%股份的陈晓和永乐高管受损不小,但是2009年6月国美电器的供股中陈晓先是解散了RMCL将股票分给原来的50位员工,然后将7000万股馈赠给自己的女儿陈叶,而包括他本人都以0.672港元的优惠价参与了供股,按照目前国美电器的股价这次供股的收益超过4倍。
2010年陈晓继续减持自己手中的股票,最后一次是7月27日减持后其控股比例下降到1.38%,按照目前的市值,这些股票价值依然超过5亿港元,没有人知道陈晓何时会出手这些股票,但对于陈晓来说,在国美的四年从资产收益上来说是不错的。
不圆满的离开
对于一直准备离开的陈晓来说,黄光裕2008年11月的出事改变了他的人生里程,本来他可以圆满地离开国美,但是国美电器濒临倒闭的局面,而陈晓手中依然握有7%的国美股权,从个人角度出发他也必须承担起拯救国美的重任。
陈晓的“拯救”举动如今已为业界所熟知:将个人资产和股权进行质押换取银行授信的恢复,与供应商进行谈判得到夏普等供应商的支持,最关键的是与王俊洲、魏秋立等高管联手果断启动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谈判,在短短半年时间内与贝恩投资签署了条件还算公平的投资协议,这让国美电器避免了2010年5月要面临的2014年可转股债提前赎回的危机。
虽然后来黄光裕对贝恩作为战略投资者占据董事局三位非执行董事职位的安排颇有微词,但这也是当时国美要走出危机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按照陈晓的说法,“正所谓共患难容易,分享难。黄光裕被抓的时候,是我们最艰难的时候,企业基本没有问题,但是当国美渡过难关的时候却出现了分歧和矛盾。”
不可否认,陈晓和他领导的管理团队是将国美拖出危机的功臣,而为了稳定这个核心团队,陈晓和贝恩在没有得到大股东完全认可的情况推出了国美第一个管理层激励方案,这也是后来黄陈冲突的导火索—在大股东看来这是陈晓与贝恩和高管团队利益捆绑试图夺取公司控制权的做法。
事实上,在得到贝恩以及其他机构投资者和高管的支持后,陈晓也的确犯下了自己最严重的错误,那就是与大股东的公开交恶。
2010年5月在股东大会上否决了贝恩的非执行董事人选后,隐忍了一个月的陈晓,在6月24日向记者透露,“近20个月过去了,这时的国美已经与2008年11月黄总出事时有了很大差别,现在的局面是由董事局和管理层来控制的,要想回到20个月前是不可能了。”
虽然在此之前大股东的确多次发难,但是陈晓作为董事局主席这样公开回应大股东显然把自己推到了舆论的风头浪尖之上。他当时告诉记者,“董事局目前空前统一,我们完全可以采取措施让大股东出局,只不过碍于昔日的情面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使用。”
对于一向讲话谨慎的陈晓来说,这样的表态有些出人意料,当时在场的一位国美高管后来说,“这显然是陈总的战斗檄文,按照我对他的理解,他也是被逼到了这一步。”
陈晓的自信还来自于他的判断:他认为政府会支持他,他曾经表示,“黄光裕始终没有看清楚结局,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政府都不可能让一个经济罪犯再在上市公司发挥重要的支配作用。”
正是在这次发言后,大股东于7月正式提出了让陈晓离开的要求,陈晓也断然拒绝了大股东高价收购其股权的建议,并选择在8月5日起诉黄光裕,这样双方矛盾激化。从此,双方你来我往的舆论战已让双方达成和解的可能性减弱,陈晓忙于争取机构投资者的支持,黄光裕则利用舆论战来为自己加分。
9月28日特别股东大会的结果对双方是公平的,陈晓获得了机构投资者的支持,黄光裕家族则夺回了管理层手中的增发权,避免了被踢出局的风险。此后双方重新进入谈判,黄家的砝码是非上市门店的去留,但此时陈晓阵营的贝恩的态度却发生了变化。
其实早在2010年8月下旬,陈晓作出的两个偏执于“反对黄光裕”的决定,最终让自己走向了贝恩的对立面:8月23日,陈晓领导的国美董事会公布了一个“未来5年新增700家门店”的谨慎扩张计划,而同期国美主要竞争对手苏宁的计划则是“未来10年新增3000家门店”,这就意味着,国美家电连锁龙头的地位将被苏宁取代;8月27日,黄家威胁称可能将其持有的372家未上市门店从国美割裂出去,陈晓未经董事会表决,便私下回复黄家:“你们把未上市门店拿回去自己经营吧”。
不但扩张不力,而且要造成国美现有规模的损失,对于期待早日套现的贝恩来说,从那时起,陈晓就已经开始成为一个“价值破坏者”了。反过来,这也为黄光裕家族和贝恩提供了一个重启谈判的契机。事实上,8月28日,贝恩就开始了与黄光裕家族的接触、谈判。而当陈晓成为“高位套现”的最大障碍时,贝恩的唯一合理选择便是放弃陈晓。
对于小股东和职业经理人陈晓来说,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得主要股东的支持,是他立足国美的关键。当他被大股东黄光裕家族与二股东贝恩视为共同的敌人时,他被迫离开的命运,就已经无可避免。
陈晓当然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在11月双方达成谅解备忘录一个月后的那次长谈中,他就对记者表示,“对我个人而言,是否继续呆在国美这个岗位上意义已不再重大,我想等到国美公司治理完善的时候,总有一天我会离开国美,但这个时间绝对不是现在。”
陈晓期待外界关注的焦点转移后他再悄然离开,只不过外界并不愿意放弃对国美和陈晓命运的关注,不断有他离开的传闻散播,3月6日陈晓离职的消息最终源头就是大股东方面的主动透露,虽然曾经支持他的部分高管也可能离开,但陈晓离开的方式还是略显凄凉。
回首2006年7月赴任国美这四年,陈晓有一半时间是在应付危机和争斗中度过,如今是非成败转成空,功与过、胜与败也不再重要。卸下这段戏剧性的职业经理人生涯之后的陈晓,开始选择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