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低碳主动权,从技术、产品到管理全面领跑
■ 文 / 陈振烨
曾经有不少人很疑惑,为什么在距离我们遥远的欧洲,一个小国家都能对中国环境问题说三道四,而且平时很少达成共识的欧盟各国,经常因为到底承担多少节能减排指标,而集体向盟友美国和中国发难。欧盟政治家们费尽心思想要掌握气候变暖的话语权,这一切都是为了争夺经济的话语权。
人们越来越相信,低碳经济将主导未来世界,它是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低碳经济研究专家叶峰告诉《经理人》,欧盟绝对是低碳经济的领跑者,每年对外出口的低碳技术和设备高达上千亿美元。因此政治家们乐此不疲,用尽各种政治手段向别国施压,逼迫他们增加节能减排力度,从而获得其中的商机。
“国外有很成熟的低碳技术,他们最想打开中国这样的市场,而中国企业在自己地盘上却没什么话语权。”英国是欧盟里最积极推动节能减排的国家之一,承诺“到202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温室气体34%”,英国政府官员非常看好低碳技术出口未来在两国贸易中的比重。从一家英国公司可见一斑,英国Arup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工程咨询公司,在鸟巢、中央电视台新址、上海新世界中心、上海世博会部分场馆、首都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等知名项目中,都能找到它的身影。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投身低碳经济大潮”已是现实问题。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很快,这个目标就会落到每个企业身上,转化为具体的压力抑或动力。“保护地球是帝斯曼集团三大经营理念之一,我们有清晰的节能减排目标和低碳管理做法,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这方面如果落后了,企业未来将会很被动。”来自风车之国荷兰的世界500强企业帝斯曼(DSM)集团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公司总裁蒋惟明向《经理人》表示。
领跑!在势不可挡的趋势面前,先行动者将掌握低碳主动权,后进者有可能被动地处于弱势。《经理人》通过对大量企业和专家进行走访,总结出领跑低碳经济的三种模式,有技术驱动型、有管理驱动型、有产品驱动型。这些模式都将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收益,我们也会列举那些低碳先锋企业的切实行动。
低碳技术驱动模式
“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开发,核心则是技术创新。”净化空气任务组织亚太区首席代表孙嗣敏表示。技术驱动模式的商业逻辑很简单:首先要拥有过硬的、能够迅速建立竞争壁垒的核心技术,其次,这些技术能够满足甚至创造一种新的市场需求,技术是整合其他资源的主导动力,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价值链条。
获取技术有多种方式,自主研发、购买授权、合作开发等等。叶峰认为,以低碳技术为驱动力,会在中国形成一种特殊的模式,在融资、研发和市场等方面都能获得政府或非盈利机构的扶持,使得企业早期的生存风险和压力较小。在风能、太阳能光电等领域,这种例子很常见。现在国家重点发展清洁煤技术、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新能源规模发电等领域。当然,也有非常优秀的中国企业依靠自身实力成为低碳领跑者。
举两个国内优秀企业的例子。大连重工·起重集团走的是自主创新之路,2009年凭借风电、核电领域的创新产品,成功抵御了金融危机对传统产品造成的影响,基本完成年初制定的200亿元产值目标,新产品占总收入超过6成。他们通过对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快速推进风电、核电设备研制的国产化进程。去年3月,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兆瓦风电机组研制成功,技术领先使其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优势,兆瓦级风电增速机连续两年翻番,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0%。
太阳能光热是个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的行业,但是,北京四季沐歌太阳能有限公司10年前进入这个领域时,他们就确定走技术领先战略,寻求合作式的技术创新之路。它创立时采用了北大新能源中心的先进技术,后来与中国航天合作,将航天技术民用化,联手世界500强企业霍尼韦尔,推出世界首台绿色无氟太阳能热水器。“我们一定要保持技术领先于同行,这也会转化为市场优势。”北京四季沐歌太阳能有限公司总裁李骏接受《经理人》采访时说。2009年四季沐歌逆势发力,在央视投入1亿广告资源,使得当年销售增长超过80%,2010年仅央视投入就翻一倍,达到2亿多元。“技术实力配合品牌攻势,四季沐歌正冲击行业头把交椅。”
低碳管理创收模式
低碳经济涵盖两端:一端是低碳产品和服务的制造端,企业直接可以从低碳经济中获益。另一端是低碳产品、技术或服务的消费端,应用后这些企业降低了运营成本和环保风险,间接获得收益。
低碳管理部分多指消费端,也就是企业自身节能减排。当然,生产低碳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同样也需要自身的低碳管理。这种模式的商业逻辑是:依靠低碳技术、产品和服务,首先降低因环保不达标而面临的财务风险,其次是通过低碳管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如节水节电、资源再利用等等,依靠制度、管理创新,建立企业内部的低碳文化。
帝斯曼每年在中国有几十亿元销售额,拥有13家工厂 ,其刚建成的位于上海的中国总部大楼完全是一个环保作品,从结构设计到能源利用,都以节能减排为目标。蒋惟明很希望这个建筑引起其他企业的注意,让他们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帝斯曼内部专设一名副总裁,负责节能减排目标的规划和执行。蒋惟明告诉《经理人》:帝斯曼有全球统一的环保标准,并且每年都有详细的环境报告,中国公司不会因为中国环保标准低于总部所在地荷兰而避重就轻。
去年,德清源在京郊大型养鸡场投资6000万元建成首座鸡粪发电站,以每年1460万度的发电量,成为国内首家利用鸡粪产生的沼气进行发电与供热的养殖企业。德清源北京生态园总经理潘文智说:最初建立发电厂是为解决鸡粪和废水污染的问题。现在,德清源把生产的所有电都卖给国家电网,自己用电再从国家电网购买。《可再生能源法》鼓励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因而,德青源电价比普通能源发电售价每度高0.25元,全年算下来约有800万元。沼气发电站建好后,每年能减少约9.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德青源把这些减排指标卖给发达国家,每年收入也有几百万元。
低碳消费盈利模式
低碳消费盈利最为常见,多指低碳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制造端,通过向其他企业或个人提供低碳技术、产品和服务而获利。除了清洁能源类企业之外,我们看到,越来越多传统型企业正在更新技术和理念,转型提供更多低碳产品,引导低碳消费。
《经理人》曾经报道过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它在几年前做过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型,即“绿色创想”计划,逐渐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的开发,比如污水处理、生物质气发电、风能、清洁煤技术、工业污染物排放等解决方案。
目前,这块业务每年可为它带来一百多亿美元的收入,2009年前三季度,“绿色创想”中国区销售额已达6.56亿美元,与2008年同期相比,实现近50%的增长。从2005年5月开始,“绿色创想”已在全球推出80种高能效环保产品及相关服务,其中有21种已在中国广泛应用。
美国西图公司为北京奥运会提供了环境咨询管理服务,在其为《经理人》提供的资料中显示:它正在全球操作的项目有:2012年伦敦奥运会及残奥会选址、污染治理与项目综合管理;世界上第一个使用新型能源并实现“零碳排放”和“零废料”的绿色生态城—阿联酋阿布扎比生态城的项目管理;全球最大最先进的废水处理系统之一—新加坡深隧道排污系统樟宜废水回收厂的建设;巴拿马运河扩建工程。
远大集团为上海世博会提供新型“燃气非电空调”,要打造低碳世博会。远大的非电空调是利用热能来制冷,不是像电空调必须由热、电、机械到冷气的几次能量转化。据远大公司称:如果上海世博园近80万平方米场馆全部采用燃气非电空调,半年就可减排二氧化碳约4万吨,相当于400万棵树木半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为8个上海世博园区覆盖了森林。如果其中一部分采用发电废热作能源,那么几乎等于不用能源。另据格力电器透露,2005乣2008年,格力电器累计销售节能空调近600万台套,根据现行能效标准和运行时间假设,可实现节电量近17亿度,相当于减少17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