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鸿桥:新泰罗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0日 16:08  《中外管理》

  策划、采写 / 本刊记者 李 靖

  泰罗制,这个创于百年前、强调效率和规范的管理体系,恰是中国企业最缺乏的。

  一定会有人不屑:泰罗制?“老古董”了!现在都知识经济了,它还有用吗?

  首创“知识工人”理念的“现代管理之父”彼得·杜拉克回答:泰罗的思想“用在哪里都适用”!

  其实,泰罗制从没有远离过企业,“道不远人”。从泰罗创立“科学管理”体系后,它就一直在不断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进化”:

  在企业界,美国福特,通过对泰罗思想的实践和完善,形成了流水线大工业生产,改变了全人类的生产与生存方式;随后,战争废墟上的日本,又进一步开创了对生产持续改进、彻底杜绝浪费的丰田精益生产,超越了福特模式,打造了日本汽车至今无出其右的优势……成功的大企业,都把泰罗制这个“基本功”练到了极致!

  在思想界,从195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戴明的“全面质量管理”,到1990年代兴起的“六西格玛管理”,也都有深深的泰罗印迹。

  只有通过泰罗倡导的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改造,才能为企业架设出一道快速而长久的“高速公路”。这就是泰罗制之所以历经百年,依然影响深远的价值所在。

  而中国,作为一个没有工业化全面洗礼的后发国家,在大谈“人本”与“战略”时,其实普遍欠缺泰罗所倡导的规范化、流程化管理作为支撑。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中国企业大而不强,甚至如果没有特殊“资源”支撑,连“大”都很难做到的原因。

  基于此,《中外管理》策划本专题,期望中国企业回归到泰罗制这个现代管理的原点,将其真正植入自己的基因。

  但我们的目的,不止于此。

  泰罗制在100年里一直不断发展演变,在未来仍将与时俱进。中国企业,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服务经济大潮中兴起的新贵,比如:服务行业、培训行业,或白领阶层,在自己貌似与车间无关时,嫁接泰罗制、创新泰罗制,不仅是可能,而且是必需,否则您的企业难免沦为一现昙花。

  如今,又逢经济寒冬。

  人们常说:旺季做经营,淡季抓管理。此时订单少了,诱惑少了,浮躁少了,不妨沉下心来,将“泰罗制”创新性地引入你的企业,引入到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心无旁骛、持之以恒,以实现悄然无声地脱胎换骨。这样,当初春到来时,您的企业才能厚积薄发,率先一飞冲天,飞得更高、更远、更久!

  这不是浪漫虚无的“预期”,而是真真切切的“现实”!

  您不妨随着我们的视角,走入中国第一餐饮连锁品牌“真功夫”的厨房,走入全球第一汽车制造商“丰田”的办公室,走入中国知名培训机构“影响力”的课堂……行动,会给您启发。

  (李 靖、杨 光)

  “泰罗的‘科学管理’是我国企业最薄弱的环节!”

  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抛弃“泰罗”,

  将是中国企业更大的悲哀!

  站在21世纪拥抱“泰罗”

  中国的百年尴尬

  您可知道,“泰罗制”这个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构件,在中国的引进,甚至比欧洲还要早?

  将近一个世纪前,秉持实业救国的“中国现代企业管理先驱”穆藕初先生就敏锐地意识到泰罗制的巨大价值,甚至历尽辛苦在美国找到“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当面求教,且“反复讨论,获益良多”。

  1914年,穆藕初着手翻译包含泰罗制精华思想的《科学管理原理》,两年后以《工厂适用学理的管理法》为名出版。其时,穆藕初先生在除了经营自己的企业外,也不遗余力地各处挂职推广泰罗制,时人称他“如苏季子之身佩六国相印,卓然为纺织工业专家”。

  而欧洲在一战后,才惊诧于美国工厂生产的高效,开始学习泰罗制。如今,泰罗制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石,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成功企业中,我们都能找到它挥之不去的影子,比如波音,比如丰田。

  但令人扼腕的是,就像中国最早发明火药却没有率先造出大炮一样,泰罗的思想虽率先登陆,却同样没能在20世纪纷乱的中国扎根结果。

  于是,百年蹉跎。

  “从现实情况来看,泰罗的‘科学管理’是我国企业最薄弱的环节!”这是近百年后21世纪全球经济危机笼罩下,《中外管理》听到的一声严厉批判,也一举揭示了中国企业的百年尴尬。而更令人尴尬的是,发出这声呐喊的,却并不是我们的管理学家,也不是我们的企业家——此人名唤陈鸿桥,现任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

  一位资本圈权威人士,不谈上市辅导,不言股市起伏,却痛心疾首于我们企业的基础管理,不能不令人困惑和震撼。“我并不是刻意宣传泰罗制,而是20来年的管理生涯里,总结的很多经验,到头来发现还是归结到泰罗制这个基础上来了。” 陈鸿桥对《中外管理》表示。由于工作关系,陈鸿桥有机会先后与几百位企业家深入沟通,切身地体会到一点——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最需花功夫,也是最艰巨的工作,是“锤炼管理工序,苦练基本功”。

  与“资本”家陈鸿桥共鸣的,是“经济学家”厉以宁:“纪律、规范、制度、程序等与现代化相对应的理念,远没有深入人心!”

  陈鸿桥对《中外管理》进一步指出,当下中国产业界有句口头禅:“我们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就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100年的历程!”您自豪吗?但另一个事实是,泰罗制这个企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尤其基于泰罗制对职业化人才的培养,却仍是我们需要逾越的一道鸿沟。

  今天,当全世界陷入经济危机,都要眼巴巴指望中国有所作为时,我们庆幸与前辈相比,拥有了百年难有的历史机遇!同时,也希望同样在经济危机中洗礼的中国企业,“回归”基础管理,重新接受泰罗制的洗礼!

  打败希特勒的幕后英雄

  美国人弗·温·泰罗的“科学管理”体系,是他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在工厂里实验和总结前人经验发展而来(见图表)。泰罗认为:“最佳的管理是一门实在的科学,基础是建立在明确规定的纪律、条例和原则上。”

  不要小看这些管理ABC,就是它,“结束”了二战。

  二战期间,纳粹之所以“敢于”挑战美国,就在于严谨的德国人机关算尽,却错估了一点:美国的军工生产补给能力。因为当时美国欧亚两线作战,大批熟练工人入伍参战,工厂劳动力非常吃紧。但是,美国正是用泰罗的“科学管理”方法,迅速训练了大批原先毫无技能的后备人力,使得从前种田养牛的农民和足不出户的妇女,在短时间内能抵上一流的熟练工人。当美国的坦克、飞机像变戏法一样源源不断从本土送上战场时,法西斯的覆灭就成了必然。

  希特勒,不是输给罗斯福,而是输给了泰罗!培训,是泰罗制对现代工业影响最大的领域。

  做出以上独到观察与分析的,正是“现代管理之父”彼得·杜拉克。

  那么,泰罗制是怎样实现这些的?

  泰罗“科学管理”的“三部曲”是:一、用培训来教给工人完成任务的技能;二、用科学研究和反复实验来制定标准和规章制度,并据此做出规定和下达任务;三、用奖惩等激励机制来保证任务的完成。而这一切的核心和基础,就是各管理要素的精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而“科学管理”体系的一个奥妙是:通过专业分工,成倍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的“流程竞争力”。

  例如:传统工厂模式下,10个工人为了制造某种武器而接受培训,在经过一个月的培训之后,速度慢的工人一天能够做出三件武器,而速度快的工人,一天能够完成七件武器。

  但是泰罗的“科学管理”挑战了这种传统的生产方式:首先,把效率最高的工人作为考察对象,分解和研究他的动作之后,把整个制造过程分解成标准化、数量化的一系列工序的组合。

  然后通过几天时间,即可让每个工人只是掌握这个工序中的某个环节(注意,传统方式需要对每个工人培训一个月),然后每个工人只是专注地按规范化的动作,在一定数量要求下,完成分配给自己的工序。

  这样的结果是:同样数目的工人,一天生产的武器总数却是传统方式的数倍!平均下来每人完成的武器数目,比单打独斗的最熟练工人还要多!

  美国工厂通过泰罗制打造的“流程竞争力”,实现了“整体大于个体之和”的“效率倍增器”效果!

  泰罗制还有另一功能,就是不断积累“能人”的经验,通过精细化、标准化的方式分解工作流程,让复杂的事情大多数人也可以完成,而且通过工作分解使大规模培训成为可能,把“能人”和普通人的差别缩小。

  因而,厉以宁这样评价:泰罗制强调每个细节的规范,强调从起源到结果每个环节的过程控制。“‘科学管理’始终是管理科学的核心和基础”。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