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评优工作汇报》
为庆祝《经济学人》论坛周年坛庆,营造学术研究氛围,凝聚学人感情,经版主团研究决定并报新浪财经论坛领导批准,自2005年2月5日起至7月1日止,《经济学人》论坛举行经济类优秀作品竞赛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及推荐名单向全体会员和领导汇报如下:
一、时间与步骤
自今年2月5日至5月1日为宣传、发动阶段;
5月1日至5月底为参赛申报阶段,共收到参赛论文136篇(5月31日后的提交作品没计算在内);
6月1日至10日进行资格审查,经过对作者和作品的资格审查,从136篇提交作品中筛选出27篇获准正式参赛。同时,为鼓励新人新作,对于不符合参赛条件的作者,经研究决定成立“新人新作组”,有28篇论文获准参加评优。
6月11日至20日由15位评委组建的评委团分三个组进行公开跟贴评价并打分;
6月21日——25日评委与参赛作者直接就论文的内容进行学术讨论和质疑;
6月26---27日,版主团在集中评委意见和综合分数基础上,确定并向全体会员和专家推荐继续参加优秀论文等级评定的建议名单;
6月28日至30日为建议名单公示期(交全体会员评选);
7月1日公布版主团确定的获奖建议名单,报新浪财经论坛并由评委会主席等专家评议并审定。
二、为确保公平与公正,整个评价过程采取下列措施:
1、关于参赛作者与作品。
所有参赛作品一律采取邮箱或论坛提交的报名方式,5月31日后提交的十几篇论文按照规定一律没有受理。对于参赛作品和作者按照规定要求进行认真审核,从作者提交的136篇论文中遴选出27篇作品进入正式参赛。由于新来的朋友较多,其中不乏优秀作品。为鼓励大家参赛,经版主团商量决定,成立“新人新作组”独立进行优秀论文竞选。这样,既鼓励了新会员的积极性,也严格遵守了竞赛规则,受到新老朋友们的赞成。
2、关于评委。
考虑到有些论文专业性较强的特点,专门聘请了两位专业理论工作者协助评价工作,其余13名评委主要来自本坛会员。由于大部分评委也是参赛作者,为防止人情分或评委主观因素对客观评价产生的影响,将其中15名评委分为三个组,具体哪位评委用的哪个评委号只有各组长一人掌握,评委相互之间不得进行沟通,评委与自己的参赛作品采取回避制度。所有参赛作品全部一律用代号而隐去作者名字。
3、增加透明度。
为确保评选过程的透明度,评委评价打分一律公开,评价与分数是否合理完全置全体参赛作者的监督之下。
4、得分计算方法。
为避免个别评委因主观因素或误判情况给出不合理分数,本次评选在评委对参赛作品评价打分基础上,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加总求平均分办法,按照作品平均分排列顺序提供给财经论坛和广大会员,作为专家点评和会员投票并最终确定获奖等级的依据。
5、专家、评委、会员评价相结合
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的产生办法:采取专家、评委、会员评价相结合方式。即在评委评价打分基础上,由版主团按照分数高低和论文质量确定并向专家和会员推荐优秀作品继续参加等级评选,专家、评委和会员意见各占权重为:评委评定分数占40%;专家评定分数40%;全体会员投票占20%。
6、由会员团主席做组长组成监督组进行全程跟踪检查。
7、在论坛置顶设咨询站,回答大家提出的一切问题,可视作监督站。
三、经验与不足
经验:
1、思想发动比较充分,会员参赛的积极性较高。
自今年2月5日公布论文竞赛信息,历时5个月的宣传、动员工作,对于仅成立不到一年的小型专业性论坛来讲,有136篇论文参赛(不包括后来提交的论文),有的作者一人就提供5篇作品。
2、组织工作有序、比较严密。
整个竞赛过程和步骤及其要求,在5个月前就在论坛公布,并作为本坛上半年重点工作纳入计划;将创作和修改论文时间加长,符合本次竞赛的主导思想,也达到了预期目的;在评委评价打分后增加了评委与作者的交流时间,一方面将学术研究引向深入,另方面也有利于纠正误判。
3、透明度高,公平性强。
整个评价过程、评价原则和方法都向参赛者公开,评委评价打分全部置于全体会员监督之下,以避免出现误判等情况,客观上也对评委起到约束作用。
4、评委的素质较高,评价质量基本达到要求。
5、由评优带动起整个论坛的学术活动,初步构建起学术研讨平台,为经济学人论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后需要继续改进的方面:
1、对于本次优秀论文竞赛,版主团的成员积极参赛的带头作用发挥的不够。六位成员中仅有一位版主提交了一篇论文,其他版主均未提交作品。尽管每个同志都有些特殊原因,但希望在今后大赛中版主应该积极提交高质量作品参赛。
2、个别评委对作品的评价打分,仍然受到个人知识面、对参赛作品观点理解力、个人主张的观点等影响,存在给分偏高偏低的情况。
3、积极争取新浪论坛领导的具体指导不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