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B股研究 > B股市场如何谢幕 > 正文
 
B股市场何去何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12日 09:55 中国经济周刊

  回放

  B股又回到起点

  自1991年底第一只B股—上海电真空B股发行上市以来,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中国的B股市场已由地方性市场发展到由中国证监会统一管理的全国性市场。

蔡依琳演唱会票价1元? 法拉利版奥林巴斯现身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勿庸置疑,沪市B股的起点是在1991年底,当时真空B股上市,揭开了境内发行人民币特种股票的序幕,B股指数(资讯 行情 论坛)也以100点为基数,开始了它描绘B股市场走势的历程。

  岂料,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沪市B股曾经下跌到23点,几年的涨势均被抹杀,回到了起点。2001年2月,在B股指数处于83点的时候,高层决定将B股市场向境内投资者开放,第一次允许境内居民买卖B股,这样一来,B股市场出现了井喷行情,短短几个月,指数涨到了241点。可惜的是,这以后B股再度陷入了下跌的状态,如今指数是82.71点,再一次回到了当时的启动点以下。如果说和几年前有所不同的则是,在相似的点位上,当时投资者在争先恐后地买入股票,如今却瞪大眼睛准备卖出股票。

  自2001年6月以来,沪市B股的走势一直不佳,但大体上还能够维系在110点上方。但从今年4月下旬起,市场风云突变,B股出现了新一轮的暴跌。

  B股暴跌的原因是什么?外在的主要有这样几个:一是高层开始大力推进QDII进程,也就是开放境内合格资金投资海外市场。B股由于长时期不发行股票,不但基本丧失了融资功能,而且也使得上市公司的结构得不到改善,投资价值下降。这样一来,有了QDII这样更好的投资机会,境内外汇资金当然就要逐步退出B股了。二是随着宏观调控的深入,人们对上市公司业绩的预期出现了下降。三是海外市场近期走势也不理想,在美元升息压力逐步增大的背景下,港股等地行情也不尽如人意,而这又对B股产生了一定的牵制作用。四是QFII制度出台后,境外投资者可以直接进入A股市场,导致B股市场失去了对境外投资者的吸引力。

  内在的原因,有人说,自从2001年开放境内投资者买卖B股以后,管理层就再没有出台过有关发展B股(资讯 行情 论坛)市场的政策、措施,以至B股市场处于放任自流的地步。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市B股依靠业绩好转的因素,多少还有点作为;而沪市B股则既缺乏政策推动,又没有业绩支持,再加上以美元计价,如今,沪市B股又回到了当初重新启动点的位置。

  目前,沪市B股市场的弱势格局还在延续,而更可惜的是,这个市场根本就没有给人们提示出向好的预期,显然,持有B股的投资者处境艰难。B股依靠什么摆脱几年一个轮回、从终点又回到起点的命运? B股到底该去该留?

  B股存在意义不大

  主持人:随着内地企业纷纷选择海外IPO(首发上市),H股市场蓬勃发展和QFII(合格的外国投资者制度)的推出,B股市场失去了生存所必须的资金来源,连股市最基本的融资功能也不复存在。一时间,有关B股市场去留的议论不绝于耳。您认为,现在的B股市场还有没有投资价值?B股市场究竟是该去对话

  激活B股

  主持人:王红茹

  嘉宾:

  尹中立--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助理研究员

  胡海峰--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邹功达--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还是该留?

  尹中立:B股市场的本来定位是为国内的公司吸引境外的外汇资金的特殊场所,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外汇短缺条件下的产物。B股市场和H股市场一样,在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外汇资金方面功不可没。但目前的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由外汇短缺国家变为外汇充裕的国家,因此,B股市场“招商引资”的历史使命已基本结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给B股市场重新定位,否则,B股市场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事实上,1996年之后,B股市场发行新股就越来越少,2000年以后,竟没有一只股票发行,B股事实上已几成“死市”,失去了融资能力。特别是1997年国内企业大量到香港市场上市后,H股、红筹股等境外上市外资股已成为通过证券市场筹集外资的主力,B股市场最初“吸引外资”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大大下降。因此,B股市场作为吸引外资的一种过渡形式,已基本上完成了历史使命,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

  胡海峰:我国设立B股市场的初衷:一是为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筹措资金,二是在我国人民币尚未实现资本项目下可兑换的情况下,防止国际资本对我国证券市场造成直接冲击。但由于B股市场的股票采取非市场化的境外私募发行,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也是非市场化的,因而造成市场发展方向不明、市场动力不足、市场透明度不高和市场融资功能丧失等问题。随着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是2001年2月B股市场对境内投资者开放和2002年实施QFII制度,改变了B股市场模式的外部条件,导致B股市场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因此,对B股市场重新进行定位,改变B股市场与境内市场相分离的状况已经迫在眉睫。

  尽管近期对取消B股市场的议论见诸媒体,但鉴于2001年开放B股市场造成的负面影响,管理层对B股市场的改革还没有提出明确说法;相反,2003年11月和今年4月,还批准了两家B股公司的增发,对B股市场重新进行扩容。由此可见,从目前管理层的态度上看,B股市场的改革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邹功达:设立B股市场的初衷是为国内企业寻求外资,以求在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外资不能进入A股市场的情况下,达到既从国外筹集资金,又避免外资给处于起步阶段国内证券市场造成冲击的目的。但在B股市场的发展历程中,这个目标并没有如当初设想的那样得到实现。B股市场供给与需求都在萎缩,致使其流动性严重不足。由于股票的供给越来越少,随着H股、N股等企业直接到境外上市的步伐加快,境内企业登陆B股市场吸引外资的意向越来越弱。B股的需求由于资金的流失而渐渐衰竭。2001年2月,B股市场对境内居民开放,境外投资者急流勇退,逢高减持离场;2003年,QFII制度正式实行,大量境外机构投资者得以合法进入A股市场,相对于A股市场,显然B股市场不再具有吸引外资机构的魅力。从这个角度讲,B股已经不具备继续存在与发展的意义。

  重新定位B股

  主持人:关于B股的未来,市场中众说纷纭。有说法是将B股与现有的某个板块合并,也有说法认为在现在的环境下,应当把B股作为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即保持现状,等待时机。您认为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究竟是应当果断采取措施还是保持“冷处理”?

  尹中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B股市场应该定位在“为境内的外汇资金创造投资渠道,为境内的公司提供外汇资本”。中国是一个大国,其经济的持续增长必然伴随本币不断升值的压力。因此,在资本账户逐渐开放,而资本项目可兑换还不能实现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是长期存在的,由此导致的外汇过剩也将长期存在。我们应该为这些外汇创造更多、更好的投资渠道,而不只是简单地投资于美国或其他国家的债券市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胡海峰:对B股的未来,市场提出了多种方案。我认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应该采取果断措施来处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从历史经验看,在市场高涨时期,泡沫较多,推出一些改革措施往往会诱发市场行情的反转,造成市场的剧烈波动,从而使改革措施陷于夭折。2001年的国有股减持方案出台的失败,可谓明证。相反,在市场低迷时,股票的投资价值凸现,很多历史遗留问题都可以得到很好地解决,像1999年解决转配股就是成功的范例。

  由于目前B股市场发行额仅为205.63亿人民币,流通市场800多亿人民币,同庞大的A股市场相比,规模很小,因此解决B股问题要采取“毕其功于一役”的做法,果断迅速,不要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邹功达:B股尽管从理论上讲继续存在下去的意义已经不大,但管理层对当前的证券市场有太多重大问题要关注,还无暇顾及B股的去留,在没有对B股关闭取得共识之前,不可能贸然出台措施,因此很可能还是要靠时间去解决问题,保持“冷处理”。

  B股可与A股、H股合并?

  主持人:是否可以将B股与A股合并?如果与A股合并,在B股转A股的外币兑换过程中,会否进一步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B股流动性缺陷造成的在A股、B股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转移问题如何解决?

  尹中立:B股与A股合并的条件还不成熟。首先,我国资本项目还不能自由兑换;其次,B股投资者仍然有一部分是境外居民和机构。从投资者的构成看,在2001年2月份以前,B股市场的开户总数在13万左右,以境外投资者为主(占总数的60%左右)。2001年2月B股对境内个人投资者开放后,B股的开户人数上升到50万户左右,其中境外开户数只增加了15000户,截止2003年底,我国境内B股开户数量占B股投资者总数的80%以上,境外的机构投资者只占总数的1.5%左右,境外券商托管的股票市值只占B股总流通市值的7%左右,使境内的个人投资者成为B股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但仍然有一部分是境外的投资者,在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的条件下,这些投资者不可能接受转换币种的做法;第三,在目前存在价格差异的情况下,将B股与A股合并,侵犯了A股投资者的利益,因为同一家公司的B股比A股低很多,二者合并,A股价格会下跌。

  胡海峰:在目前市场情况而言,A股与B股合并的时机已经相当成熟。在111家B股公司中,同时发行A股的有80多家,如果这80多家能够合并在A股市场挂牌,B股问题就解决了绝大部分。对因大量外汇兑换成人民币可能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这种担心,我认为是多余和没有必要的。因为中国目前居民的外汇存款已多达720亿美元,2003年底外汇储备也已高达4033亿美元,相对于这么大的盘子, B股牵涉到的外汇兑换量不足100亿美元,应该微不足道。

  由于B股与同公司A股之间存在悬殊的流动性负溢价,所以有人担心将B股转换成A股,会直接扩大A股流通股盘子,影响A股的市场价格,造成A股流通股股东的权益损失。我认为,这种担心也是不必要的。事实上,一旦决定实施A股、B股的合并,就会大大增加B股市场的流动性预期,这样反而会造成B股股价的上升,从而推动A股股价上升,使A股流通股股东受益。故尔,A、B合并已没有任何实质性障碍,问题只在于技术细节上的斟酌。

  邹功达:目前沪深两市B股总市值130亿美元左右,区区130亿美元按现在汇率,即使短时间内全部兑换成人民币也才1000亿元左右,对人民币不会形成实质性的升值压力。如果采用上市公司发行A股回购B股的方案,不存在A、B股流通股东之间的利益转移问题。

  主持人:现在人民币还未能自由兑换,香港获准开设人民币业务,有无可能促成B股与H股合并?

  胡海峰:B股在未对境内投资者开放之前,将B股与H股合并的方案是有可行性的。但是鉴于目前的B股投资者绝大多数是境内投资者,加上人民币还未能自由兑换的背景下,这种方案已失去可行性。即便今后国内推出QDII制度,境内投资者对境外证券市场的直接投资限制也不会取消,其投资渠道也只能通过QDII在国内设立的境外投资基金来进行。因此,B股和H股合并的历史机遇已经丧失。

  尹中立:业内有人讨论过B股与H股合并的事宜,但我认为在目前的条件下还不成熟,主要障碍在于,80%以上的B股投资者是境内的居民和机构,而目前中国的居民是不能投资境外的有价证券,也就是说,在资本项目没有完全开放之前,B股不可能与H股合并。

  邹功达:香港获准开设人民币业务,依然没有改变人民币资本项目不可兑换的管制,因此内地投资者依然不能合法地介入H股市场,所以无法由此论及B股与H股市场的合并,况且B股与H股分属大陆与香港不同的市场,具有不同的监管机构与监管体制,其合并的难度高于A股与B股之间的合并。

  三措施激活B股

  主持人:QFII直接造成了B股市场资金来源的“断流”,如果QDII也获准实施,会否对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产生同样的效果,使已经“跳水”的股市雪上加霜?

  尹中立:B股的没落从根本上说,是由于B股市场上市公司的没落造成的,说白了就是股票没有给投资者带来满意的回报。如果上市公司的治理和市场的监管没有跟上,任何措施都是技术性的,只能治表,不能治本。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B股市场,A股市场同样存在。QFII与B股市场没有太大的关系,但QDII对A股市场的冲击是不可忽视的。有人曾经做过形象的比喻:香港的股票市场是太平洋,而大陆的股票市场象青海湖。青海湖因为地处封闭的环境,因而可以保持很高的海拔。中国股票市场因为资本项目的严格管制,因此可以维持较高的市盈率不破灭。QDII使国内与国外的市场管道打通,中国股市的价格形成机制及价格水平必然会和国际市场接轨,“青海湖”的海拔会与太平洋接近,A股的市盈率水平会降到15倍左右,比目前下降一半!

  胡海峰:QFII的实施是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一步,尽管QFII对B股市场的交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这并不是导致B股市场不振的根源。我国B股市场问题由来已久,可以说B股市场成立伊始,就存在严重流动性问题,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合理、信息披露不规范等原因,也有发行方式、交易规则等不合理等因素。同样,QDII获准实施后,对主板A股和中小企业板的影响也是有限的,即便导致现在的股市雪上加霜,也是暂时的。因为中国股市的真正问题并不在于实施QFII、QDII,而在于缺乏有效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机制。我们不能本末倒置。

  主持人:如果采取激活B股的思路,有哪些有效的措施?

  尹中立:有三个有效措施可以激活B股市场。措施之一是向境内机构投资者开放B股二级市场;措施之二是发行B股基金;措施之三是启动B股发行程序,吸引蓝筹股公司到B股市场去融资。

  主持人:现在人民币还未能自由兑换,激活B股市场有无风险?

  尹中立: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从B股市场的发展历程看,在目前的价格水平和市场环境下,境外投资机构对我国的B股市场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事实上,现在的B股市场已经成为境内投资者为主的市场。再者,资本市场的开放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趋势,QFII已经在A股市场成为现实。因此,我建议在大规模开放国内资本市场之前,可以将B股市场作为资本市场开放的实验场。

  资料1:

  什么是QFII、QDII

  QFII是国外机构投资者到内地投资资格认定制度,即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的缩写。中国台湾、韩国、印度、巴西等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设立和实施了这种制度。QFII制度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体普遍实施的在货币没有完全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尚未开放的情况下有限度地引进外资,开放资本市场的一项过渡性制度。它允许经核准的合格外国机构投资者(QFII)在一定的规定和限制下汇入一定额度的外汇资金,并转换为当地货币,通过严格监督管理的专门账户投资当地证券市场,其资本利得、股息等经审核后可转换为外汇汇出的一种市场开放模式。QFII制度本质上就是对进入本国证券市场的外资进行一定的限制。

  与QFII对应的是QDII(国内机构投资者赴海外投资资格认定制度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S),QDII制度由香港政府部门最早提出,与CDR(预托证券)、QFII一样,将是在外汇管制下内地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权宜之计,以容许在资本账户项目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国内投资者往海外资本市场进行投资。

  资料2:

  什么是A股、B股、H股、N股、S股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有A股、B股、H股、N股和S股等的区分。这一区分主要依据股票的上市地点和所面对的投资者而定。

  A股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普通股票。它是由我国境内的公司发行,供境内机构、组织或个人(不含台、港、澳投资者)以人民币认购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

  B股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特种股票,它是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和买卖,在境内(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它的投资人限于:外国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人。B股公司的注册地和上市地都在境内,只不过投资者在境外或在中国香港、澳门及台湾。

  自1991年底第一只B股—上海电真空B股发行上市以来,经过6年的发展,中国的B股市场已由地方性市场发展到由中国证监会统一管理的全国性市场。到1997年底,我国B股股票有101只,总股本为125亿股,总市值为375亿人民币,B股市场规模与A股市场相比要小得多。

  H股,即注册地在内地、上市地在香港的外资股。香港的英文是HongKong,取其字首,在港上市外资股就叫做H股。依此类推,纽约的第一个英文字母是N,新加坡的第一个英文字母是S,纽约和新加坡上市的股票就分别叫做N股和S股。

  自1993年在港发行青岛啤酒(资讯 行情 论坛)H股以来,我国先后挑选了4批共77家境外上市预选企业,这些企业都处于各行业领先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增长潜力。到1997年底,已经有42家境外上市预选企业经过改制在境外上市,包括上海石化(资讯 行情 论坛)、镇海化工、庆铃汽车、北京大唐电力、南方航空(资讯 行情 论坛)等。其中有31家在香港上市,6家在香港和纽约同时上市,2家在香港和伦敦同时上市,2家单独在纽约上市(N股),1家单独在新加坡上市(S股)。42家境外上市企业累计筹集外资95.6亿美元。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B股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