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认证业在信用荒漠中独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16日 10:35 国际先驱导报 申水 | |||||||||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申水 报道) 中国的电子认证立法进程正在加快,上月《电子签名法》草案已获人大常委会原则通过,年内电子认证相关全套立法便可出台。一时间,媒体已在憧憬电子认证产业在中国的美好前景,对哪些企业将获益、哪些行业将受冲击做出分析。一部电子认证立法,能彻底改变中国的网上交易环境吗? 在线信用:缺失的拼图
中油和黄是中石油与和记黄埔共同投资建立采购网站,为中石油和中海油等公司提供采购服务,该公司副总经理张宏伟在回答《国际先驱导报》是否对电子认证感兴趣的问题时,给出了否定答案:“我们的招标采购对象首先经过一轮面对面的传统式招标,对供应商的资格线下仔细查询,选出入围供应商,再进行入围供应商之间的网上竞标,这一过程不需要电子认证。即使有了电子认证,也没什么实际作用,即使我知道了你是谁,我又怎么知道你会不会乱出价,会不会守信用?” 一位电子商务业内人士也表示,其实中国所谓的电子商务都是在“熟客”之间进行的,对“生客”都要进行一番线下调查。调查的重点,不是确认身份的问题,而是对方的信用情况。这种费时费力的调查也使很多生意告吹。 央行研究局法律处刘萍处长点出了电子认证“上头热、下头冷”的原因:中国社会信用体系没有建立,银行这一最主要的社会信用信息库没有经过整合和共享。电子认证发达国家如日本,电子认证是建立在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之上的,在身份认证的同时,就可以进行信用查询,能同时解决“你是谁”和“你是否守信”的双重问题。 而在中国,电子认证恐怕成了脱离信用体系的光杆司令。国际著名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公司亚太区总裁安藤佳则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中国国家信用体系并未建立,仅在北京和上海等地有信用机构,且历史较短。这直接影响着中国电子商务规模的扩大。 信用工程非一日之功 电子认证立法过程水到渠成,但信用立法则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央行研究局法律处刘萍处长日前向记者透露,《征信管理条例》即将出台,这仅仅是庞大信用立法体系中的第一部立法。 中国信用体系面临的不仅是法律缺失,更大的问题是信用信息条块分割,分布在不同部门。银行、税务、法律等部门都有各自的信息库,但由于不同部门的利益因素,这些信息很难联网,更不要说与全社会共享了。 各家信用中介公司在中国过的日子并不舒心。华夏国际企业信用咨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化信用咨询公司,为企业提供信用认证和咨询服务,并自主开发信用体系管理软件系统。华夏信用公司总裁、中华全国商业中心副局长曹小宁表示,尽管公司成立以来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只能面对市场需求不足、信用管理培育困难等诸多问题。 曹小宁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关于电子认证,华夏信用和阿里巴巴共同开发了“诚信通”产品,已具备电子认证的雏形,但对于电子认证能否与信用体系互联的问题,曹小宁坦言:不好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