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壳之父”刘梦熊自曝秘诀称新规对生意无碍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09日 10:29 《财经时报》 | |||||||||
4月1日后香港联交所收紧借壳,许多仙股面临清盘,然而“买壳之父”刘梦熊坦称:新规则对生意无碍 本报记者苏娜 4月14日,北京王府饭店9层,“买壳之父”刘梦熊备好清水两盏,开始对《财经时
今年4月1日实施的上市规则修订版,明确指出,若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大量新股注入资产,导致控制权变更的,会被视为新上市申请;在控制权易手之后的两年内,控股股东亦不能因向上市公司注资而导致公司主业改变,否则,也会被视为新上市处理。 据香港投资银行界人士所理解,是否受新例所限,要看签订协议的日期,如果在3月31日前签约,便可搭上“末班车”。 然而,能搭上末班车的终归是少数。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现时有21家上市公司,因为财务或其他问题,已经停牌了很长时间,其中不少已经被委任了临时清盘人。对于这些财困公司而言,除了卖壳,没有别的出路可以使股份复牌,但在新例实施后,这些公司将被逼上清盘下市的结局。 新新思路 4月7日,大华国际(0600,HK)公告:第一大股东董事总经理李三元近期将所持的38.7%的股份悉数出售给独立投资者,套回现金7938万元,导致持有23.5%的黄坤由第二大股东晋身第一大股东,黄坤出身厨师,享有“大厨坤”美誉,于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炒卖地产起家,身价近百亿,但在90年代末期大举投资科网股,在科网股泡沫爆破后一度陷入破产边缘。 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版本。李三元高位套现,透过证券商向市场和独立人士出售名下4亿1778.9万股份,相当于大华国际38.7%,每股作价0.19元。经营皮革业务的大华国际在今年1月刚刚向黄坤收购其为第二大股东的中国健康公司,作价6000万元,当中以现金连新股、票据支付。 刘梦熊重点讲到两种规避新规则的借壳路径。上面大华国际的例子是其中之一。 第一种做法比较大胆,首先由买卖双方谈妥基本条款,然后上市公司原董事会核心成员每人签一份辞职书,与普通辞职书不同的是,这些辞职书的日期是空白的,即生效日期待定。卖方则支付一定的诚意金,比如价值1个亿的壳,支付2000万元的诚意金。这样,控制权实质上已经转移了,买方可以以独立第三者的身份注资,等到注资完成后,买方再浮出水面。 第二种方法,是通过大约两次批股,使买方晋身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控制在30%以内,以免触发全面要约收购。配股可与注资同时进行,注资也可在配股后持续进行几次,待注资完成后,第一大股东将手中股份悉数抛售给独立人士,这样,第二大股东就自然上升为第一大股东了。表面上看,第一大股东的离场纯粹是个人决定,但其实不过是依照双方早已达成的默契行事罢了。 总的来说,第二种方法比较稳妥,但双方的互相信任也非常重要。 首创尝鲜 光说不练不行,刘梦熊并非停留在空想。这一次,他搭上了首创集团的总经理刘晓光。这晚八时,他和刘晓光等首创的核心成员会晤,重点是进一步探讨首创与信用卡防盗(1051,HK)的合作。 信用卡防盗是被誉为香港“爱迪生”的黄金富一手创办,公司业务只有一项,就是通过提供信用卡防盗服务,凡是该项服务的使用者,如果信用卡被盗,即使被猜到密码,盗用者只要取现,信用卡主人的手机会有提示,只要不按通过,则那边盗用者就不能得逞。这项业务是通过各银行向信用卡客户推销。当时,这项业务的推广还比较缓慢。 今年2月下旬,北京首创透过旗下香港北京财务投资入股信用卡防盗,持股11.78%,成为第二大股东。刘晓光说入股信用卡防盗,是因为这项专利技术,配合首创在内地的关系,市场潜力巨大。上市公司方面也称不会改变业务,也不会走多元化路线。 通常人们把借壳和注资联系在一起,看作一个硬币的两面。但刘梦熊认为,“买壳不一定要注资”。他举例说有一类借壳者是为了建立战略拐点,实现公司转型,如早年船王包玉刚借壳九龙仓,成功地赶上了香港地产的好时光,又躲过了船务的低谷。当时的九龙仓集团控制着一个巨大的广泛的陆地资产,一些旅馆、仓库、集装箱转运站、船舶码头、商业和居住区设施和公共交通设备。 刘梦熊没有明言首创要借壳信用卡防盗,但是他算了一笔账:现在中国境内银行有5亿7000万信用卡用户,假定有1/10的人购买信用卡防盗的服务,则共有5700万客户,按照每年60元的使用费计算,上市公司每年有34.2亿元的收入,以10倍市盈率计算,市值可以达到342亿元,这相当于首创当前的总资产规模。当前,信用卡防盗正千方百计扩大与内地银行签约,以推广其产品,而首创与内地银行的关系,可令这一推广提速。而黄金富还有很多小发明,都没有注入这家上市公司,如果卖给首创,另起炉灶也不难。 首创成为信用卡防盗的第一大股东,刘晓光应该是志在必得的,至于借壳的路径,刘梦熊表示不便说。但他十分推崇大华国际的做法,首创或许也会走这条路线。 新规则仍可能做修改 刘梦熊指出,今年是香港立法会选举年,将于9月12日投票。有关人士可能会炮轰联交所的新政,最终导致新政再做修改也不无可能。毕竟,联交所的新政并非行政法规,特别是该所在2000年上市后,作为一个企业的属性更为明显,这些规则也应该视为商业决定看待,并非不能修改。 联交所有531家机构投资者,有交易席位的498家,其中知名的大行仅20家左右,对这些大行来说,新规则没有多大影响,因为他们的主要盈利点在IPO业务。但对于其他多数中小行来说,这些中小行通常都会喜欢炒价格较低的股票,因此存在重组机会的仙股往往会得到他们的垂青。 在借壳重组中,往往存在大量的投资获利机会,令人记忆犹新的例子如李泽楷1999年借壳得信佳(1186,HK后改名为盈科),原本每股4分钱无人问津,李泽楷进入后,复牌升到3.2港元,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相反,如果任由一家上市公司破产,最终的债务清偿可能不到1%,这还是理论数字,如果扣除给清盘人和会计师、律师行的费用,可能等于零。这样的结果是,上市公司的最后一点血汗被那些中介榨干,而受损的是股东和债权人。上海地产富豪周正毅被查办后,旗下上市公司上海地产停牌,由安永负责审计,从2003年6月计算,8个月即耗费了各项专业费用1亿元。 新规则下,“白武士”只有眼睁睁看着这些仙股坐以待毙,等待清盘。而这些中小行则失去了大量的获利机会。 不仅这些中小行断了财路,那些困在仙股的投资者,更是叫苦连天,抱怨联交所新规则是保护未来投资者的利益,但是却剥夺了现有仙股股东脱身的权利,他们只能眼看着手中的股票变成墙纸。 刘梦熊点评道:本来联交所的本意是防止不法之徒往上市公司装垃圾,把稻草当金条卖给上市公司的行为,但是规定得过于苛责,这种一刀切的模式不利于股市中的仙股获得新生,那些债权银行也将成为受害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