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探秘】QFII的投资重点将会是转债吗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7月28日 16:50 证券市场周刊 | ||
证券市场周刊/鞠娟袁朝晖 购买可转债可以让QFII在较低位时进入,并长期持有。另外,发行可转换债的主体公司,其自身条件也符合目前QFII所崇尚的投资理念 7月23日,国电电力可转债申购结果揭晓。其中最吸引投资者眼球的不仅仅是其高达2 QFII双剑出鞘,联袂闪击可转债市场,一石激起千层浪,QFII投资战略的醉翁之意究竟在何处呢? 定金数额不小 作为负责此次国电电力可转债发行的主承销商,中银国际证券公司显然对如此火爆的申购场面始料不及。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次发行已获证监会核准,共发行20亿元,中签率大约为0.348%,认购倍率约为287倍。他进一步推算到,由于机构投资者(无论境内机构还是QFII都一样)选择网下方式申购时,定金数量为其全部申购金额的40%,所以花旗环球金融用做申购定金的资金额可以倒推出来,约为1.2亿元(104.4万÷0.348%×40%);而瑞士银行则动用资金5.56亿元申购(483.5万元÷0.348%×40%)。 根据该工作人员介绍,包括QFII在内的所有机构投资者,其所付定金必须在7月18日下午3:00前划至主承销商指定的收款银行账户。主承销商则会按照获配结果,在规定的7月24日以后把定金余额陆续退还给机构投资者。那么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就是,从7月18日到24日之间,花旗环球金融的1.2亿元和瑞士银行的5.56亿元均是冻结在银行账户上,这笔资金无法从事其他投资活动(包括购买A股)。 《证券市场周刊》随即致电花旗环球金融公司(香港)方面询问具体申购情况时,其新闻发言人秦玉言(音译)对此不置可否。她委婉地表示,对于新闻媒体的报道,尽管有些可能是真实的,但是,因为按照相关规定,QFII的投资动向并不属于需要披露的信息,所以,从公司角度而言,并不能对新近的投资行为做出任何解释。 瑞士银行中国证券部主管袁淑琴(NicoleYuen)在7月9日接受《证券市场周刊》记者专访时曾经透露,瑞士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首批QFII资金已经大大超过预期的5000万美元,预计不久可以翻番,即达到1亿美元。有市场人士指出,假设瑞士银行QFII资金现在为1亿美元左右,合人民币超过8亿元,那有5亿多的资金至少在一个星期内是趴在账上的,由此不难看出,其中QFII或者是先期购买股票量就不大,才能有足够的财力支付定金;或者是先期购买股票量大,但在7月18日前已经抛售了一部分股票。不过,后者的可能性并不大。 瑞士银行驻北京首席代表杨凯向《证券市场周刊》解释道,“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审批额度,瑞士银行获得的批额是3亿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大约有24亿多,用5亿元作为申购定金并不算什么。而且在申购结束后,对于瑞士银行来说,剩余的资金很快就会回来的。” 无法运用杠杆 根据《暂行办法》,QFII在经批准的额度内,可以投资的品种包括:股票、国债、可转换债券等人民币金融工具。投资者关心的是,如果QFII资金能够运用融资杠杆的话,将会使实际操作的资金放大无数倍,这对他们的投资活动将产生不可低估的巨大影响。例如:运用股票质押贷款的方式,就算瑞士银行先期已经购买大量股票,也可以通过此方式将股票抵押大量融资,从而很容易地解决5亿多的申购定金问题。 而实际情况是否如此?杨凯对此坚决否定,“对QFII而言,利用像股票质押贷款这样的资本杠杆手段进行资金的放大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QFII的资金通过开立人民币特殊账户,在中国当前的外汇管理体制下和QFII投资制度的规定要求下,是要受到严格的外汇管制的,我们申请的额度是多少,在国内市场上可以投资的金额就应该是多少。” 申银万国证券公司国际部主管陆文清也证实了这一点,他透露,就他所知道的情况表明,瑞士银行到现在为止并没有运用股票质押等其他方式融资,其投资所用资金均是批准额度内的实有资金。 作为QFII托管行的中国建设银行基金托管部胡波飞则更是明确地指出,根据有关QFII政策的规定,QFII本身不能在中国资本市场上融资,QFII资金也不能用任何财务杠杆的方式放大其资金规模。因为一旦QFII可以抵押(质押)融资,可能通过反复抵押贷款,使资金量无限放大,将会造成极大金融风险,也会给监管部门对其资金监控带来很大困难。 其实早在QFII大门尚未打开时,监管者就已经捏了一把汗。就在2002年12月2日,QFII相关政策正式实施的第二天,沪深两地的交易所分别颁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证券交易实施细则》。《细则》规定,“因技术原因,合格境外投资者暂不能参与国债回购和企业债券的交易。”这使得原先规定合格投资者的投资品种——涵盖A股、国债和企业债的三大块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业内人士认为,之所以将境外投资者(QFII)规避到国债回购之外,是因为QFII都有一个投资额度,但如果允许他们参与回购、质押贷款等杠杆融资渠道,这个额度就很可能失真。通过回购的反复运作,他们可以迅速将投资规模做大,而且外资最擅长的就是这类投资技术。同时,QFII使用回购对市场利率的发现作用,则很有可能对央行的信贷政策形成干扰。 缘何钟情可转债 作为“土资金”的社保基金与“洋资金”的QFII不约而同地参与申购国电转债一事,表明说他们的判断结果趋同,也证明了QFII心仪转债的传闻不虚。而境内几家研究机构也透露,QFII在向他们定制研究报告时,均把重点放在了转债市场上。“我们甚至一度认为QFII的第一单会下到转债上。此次的申购结果正好证明了QFII对转债的重视。” 袁淑琴指出,“可转债市场对我们的吸引力也很大,因为可以让我们在比较低位时进入,然后可以长期持有并且还可以换股。” 可见,QFII之所以相中可转换债券,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其一,今年以来,可转债市场逐渐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截至6月末,今年可转债发行已筹资99亿元,超过了前12年发行额的总和;其二,自今年年初以来,可转债二级市场价格也一改过去的低迷走势,开始整体走强,大多数券种的最大涨幅超过了10%。其中,民生转债自99.87元开盘后,一路上涨至138.18元的高位,最大涨幅接近40%;钢钒转债从100.88元的开盘价起步,最高上涨至125.18元,涨幅为24.83%;万科转债也从94元一路攀升至124元的高位,涨幅超过30%。 川财证券研发部刘杰认为,QFII之所以重金下注可转换债券,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发行可转换债的主体公司,其自身条件也符合目前QFII所崇尚的投资理念。 他分析道,首先,这些公司都属于基本面比较优良的公司。主要包括:自然垄断领域的上市公司,如机场、港口、高速公路和电力类上市公司。代表个股有:上海机场、南京水运、民生银行、龙电股份、国电电力等。另外,那些能够代表中国特有优势的企业也将成为QFII关注的重点。如雅戈尔就是其中的典范。再者,就是资源类上市公司。如新钢钒、鞍钢新轧、铜都铜业等。 可以预期,随着可转债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它将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关注,甚至会成为QFII重金捕捉的目标。 其实,外资钟情可转债市场和他们对A股市场的担忧不无关系。瑞士银行执行董事、中国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昌华就向《证券市场周刊》指出,我们投资A股的时候非常的谨慎。对在中国这样一个法律法规等配套设施尚不健全的市场环境中,特别是一些非市场因素的影响下进行投资是有所担忧的,“在任何一个新兴的市场中,永远都会有很多你根本想象不到的问题会发生在面前。简单地来说,像国有股流通,目前还是一把剑悬在上面,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落下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