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证券鑫网
B股境内开放的初衷,原借国内外汇资金激活市场,而后增资扩股,恢复B股市场应有的融资功能,并借以达到吸引外资的目的。然而,2001年2月份开放后,不仅没有带来增量的外资投资者(因为从国内外券商的交易情况的反差较大就可以可出),反而使仅有的国外投资者逐批退出。
根据中国证监会2000年9月1日发布的《关于境内上市外资股(B股)公司非上市外资股上市流通问题的通知》中规定,经中国证监会核准,B股公司外资发起人股自公司成立3年后,可以在B股市场上流通,而外资非发起人股则可以直接在B股市场上流通。按照这种标准,到现在为止,大约只剩下6只B股的外资发起人股还没有参与流通,它们分别是山航B、帝贤B、雷伊B、粤华包B、中鲁B、凌云B股。而从目前的资料显示,境外投资者数量大幅减少,并在不断减持手中的B股。
在B股市场获准境内投资者介入,中国又加入WTO的大前提下,外资股东却纷纷减持外资股,对此应作何理解?
首先,说明外资机构对于B股的前景仍不看好。境内开放之后,B股市场的相应配套措施并没有落实,现有的规模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小市值的市场使该市场流通性问题依然较为严峻;另一方面,相关的信息方面也没有出现根本性的改观,这点还是外资机构难以大量参与的两大障碍,当B股市场大幅拉升时,不仅没有带来增量的外资机构,反而使原有的投资机构乘机出逃。
其次,相对于大涨使B股的原有优势已消失。在B股开放前,与A股相比,同一个公司的股份却存在着较大的差价,相对于A股更有投资价值。但是,随着境内开放的实施,大涨使得AB股差价大幅压缩,曾出现B股股价高于A股价的现象出现,如轻骑B,虽然股价回落后再度使AB差价拉大,但高企的市盈市已谈不上任何投资价值了。而且《证券公司管理办法》的明文规定将国内券商挡在B股的门口,使得这个市场短线市场难能活跃,这点也可能是促使外资投资者见好就收的一种原因。
最后,新投资金融品种的可能涌现,将对B股会产生资金分流的作用。境内开放后,与H股相比,B股面向的投资者面积更广,而面对的是可能介入的巨额资金(外汇存款),因此较H股更活跃。但从近期的信息来看,港股“北水南调”的憧憬再度被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如今年3月6日证监会主席周小川对内地及香港投资者关注的CDR提到,中国政府对中国存托凭证(CDR)的研究工作已经结束,内地投资者可通过CDR投资于海外公司。而3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于两会期间记者招待会上对设立认可本地机构投资者机制(简称QDI-I)表示,如果有一个合格金融机构将外汇集中起来投资香港股市,当然是可以研究的投资方式,从外汇管理上讲并无障碍,虽然目前尚有许多问题需要协商,但并没有否认这种方式的可行性。一旦实施,无论从股价定位(港股平均市盈率远低于B股)和信息披露制来看,港股的吸引力都比B股大,因此,势必会给B股带来较大的冲击,这点可能也是外资机构逐渐退出的另一个原因。
不过,所要提到的是,当外资机构对B股说拜拜的时侯,又有谁在大量接手这些减持的股份?是新的外资机构还是国内的投资机构?从相关的信息中无从得知,但从个股大量对倒的情况来看,这绝非是普通的小散户所为,随着市场本士化程度越来越大时,吸引外资已成了虚无飘渺计划了,不知其存在的意义有几何?
尽早给B股一个正确定位是当务之急了!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