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地产”很像当年的福特公司,专注于产品,致力为普罗大众建造买得起的房子,“这将使我们在地产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户才和/文
起步蛇口
“从1984年正式拿到营业执照时算起,‘招商地产’已经有20个年头了。”招商局
地产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少斌说,1979-1984年,“招商地产”的前身蛇口工业区建设指挥部下属的房地产科,就相当于一个公司里的基建部门,“主要也就是做蛇口工业区内的一级开发,完全垄断了区域内的房屋建设。”当时,他们与开发碧涛别墅的汉贸公司、以厂房与别墅开发为主的华建公司、南洋商业银行等3家香港公司进行了合作。林少斌坦诚地说:“与香港公司合作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人家的先进经验。”
1990年,“招商地产”完成了走出蛇口的第一单:兴建8000多平方米的住宅—复兴大厦。但随之而来的是1992年的房地产投资热,“‘招商地产’也未能幸免于房地产泡沫,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暴刮倒了我们的很多项目,它们要么被卖掉,要么当不良资产处理。到2002年,这些项目才差不多清理结束。”林少斌表示,“10亿元的巨额学费使我们认识到,必须进行专业化经营。”
从垄断步入市场
“现在,我们正从相对垄断走向完全市场化,没有任何的政策倾斜,拿地都要通过公开招标。”林少斌表示,很多国企虽然占有不少资源,但不一定能做得好,而真正要做好,必须按市场的规律运作。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优秀的品牌公司。”林少斌透露,“招商地产”的策略是进入10个左右的城市,但每个城市都是战略性地进入,目的是能够支持“招商地产”的长期发展。“如果在每个城市进入前五名地产商的行列,那我们一定能成为全国最大的地产商。”
目前,“招商地产”已相继进入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深圳、广州、重庆、漳州等9个城市,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面积达40平方公里的漳州开发区。“我们基本是垄断开发,有优先开发权;与蛇口类似,政府不投资,税也是留在这里。”
专注产品
面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化进程带来的新机遇,哪些企业可以生存下来?林少斌认为,那些机制比较好、有优秀管理团队的企业将占上风,“但是,制度比人更重要”。
作为一间制度完善的上市公司,与大股东密切的关系为“招商地产”带来了许多优势。“优势之一就是大股东的资源可以支持我们渡过难关,持续发展。”
事实上,受设在香港的总部影响,“招商地产”在处事方式上也和其他地产商有所不同。“‘招商地产’从一开始就坚持优质的物业不卖,以前合作过程中通过利润三七分成分回来的别墅也没有卖。”林少斌表示,招商地产之所以自己独家发展,好东西不卖留着出租,还与蛇口独特的环境有关:“蛇口外国人比较多同,1985年南海石油的开发带来了大量的外国投资者,80年代末90年代初,他们一度全部居住在蛇口。他们不会买房子,只是租办公楼、别墅,所以租房的收益比卖房高得多。”
与中海、华润一样,招商局是中央直属的国有大型企业,所以,“招商地产”董事会秘书陈宇认为,“招商地产”也受到海派中式文化的影响,而且,这对于“招商地产”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和其他先做其他行业、后进入地产业的公司模式不同,独特的专业气质可能会使我们胜出。”陈宇认为,“招商地产”很像当年的福特公司,专注于产品,致力为普罗大众建造买得起的房子,“这样的差异将使我们在地产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