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商务周刊》2004 > 正文
 

经历研发苦旅走向国际化 华为的技术之门(5)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2日 16:08 《商务周刊》杂志

  

  华为的突破

  《华为基本法》明确规定,华为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广泛吸收世界电子信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虚心向国内外优秀企业学习,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开放合作地发展领先的核心技术体系。

  不过,在华为开放的合作体系中,华为并没有借鉴国内的技术成果。富士通、NEC、摩托罗拉、3Com、西门子、高通、诺基亚等耳熟能详的跨国公司都是华为的技术伙伴。当更多的中国企业选择引进外来技术开拓市场时,华为显得有些孤单。徐直军认为,正是因为华为公司在国际市场的单打独斗才经历了过多的坎坷。

  姜汝祥认为,在获得了技术积累,并形成全球市场的布局时,华为完全可以借助外力。“在全球市场,华为的举措已经使思科感到阵痛。但是思科正加速并购,在更广泛的技术和市场领域内获得优势。”姜汝祥说,而华为单打独斗式的研发投入,并不能对思科形成根本性威胁。

  华为已经将研发领域覆盖6大产品线,并涉及从终端手机设计到网络核心软件,从芯片设计到提供系统技术方案,从无线网络到网络融合时代的技术应用。华为已经做好了进入更多细分市场的技术准备。但在许多细分市场中,早期进入市场的通信巨人是标准的持有者,当华为没有能力与更多的技术巨头进行知识产权共享,或者依靠自主开发打破技术壁垒,华为需要付出比市场先入者更多的成本。

  姜汝祥认为,一种办法是,外来资本可以帮助华为更有效地跨越技术壁垒。但华为并不打算短期内在资本市场有所举措。洪天峰认为,华为的研发已经走过粗放式的研发阶段。现在正由粗放式研发向精细化研发阶段过渡,资本不是制约华为的主要问题。现在,技术水平取决于管理和整体公司能力的提升。

  费敏向《商务周刊》描述了一种理想的研发状态:“技术不因某个人的存在而存在,而是通过组织存在。”他认为,走过2002年的困境和种种考验后,华为的研发体系开始懂得如何“做正确的事,并且正确的做事”。这是对现有市场和自身能力的理性判断。

  相比大多数把注意力集中在短期收益上并花费巨大购买制造设备乃至成条的生产线的中国工业公司来说,华为确实是一个异类,这家公司每年把销售额的10%—15%投入到研发之中,他们申请了数以千计的专利。然而,开发技术是一个艰难而且难以预知前景的过程。无论是巨额资本投资,还是现有科技和工程能力的大量储备,都不能保证取得成功。要想创造出商业上有发展前景的产品和服务。公司必须密切注视并且获得新知识,了解不断变化的市场趋势,并且迅速对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作出反应。能够与研究机构、金融家、合伙人、供应商、销售商和用户建立牢固联系的公司在获得和改造新技术,然后使这些技术商品化方面占据优势。这种横向网络是获得知识、资本、产品和人才的不可缺少的渠道。

  即使是华为,也未能建立起强大的国内技术供应网络。在“巨大中华”们依旧激烈竞争的国内电信设备市场,缺乏合作是客观事实。但从整个中国产业发展的角度看,已经先一步依靠技术走向国际化的华为,该起到的作用不应该只是一个榜样。

[上一页]  [1]  [2]  [3]  [4]  [5]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华为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