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娃哈哈的非常变革(4)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3日 19:19 《21世纪商业评论》杂志 | |
流程再造 娃哈哈内部,一场管理革命,也正如火如荼。 “娃哈哈可能算是中国10亿销售额以上的企业中,最后一个上ERP的”,负责娃哈哈项目的埃森哲项目总监黄伟强说。2004年9月4日这天,娃哈哈的ERP项目正式上线了,黄伟强嗓门大语速急,显得很亢奋。 “在我实施的60多个项目中,这是最复杂的一个”,黄伟强说。一个例子是,此次ERP项目所收集的26类主数据中,光物料一类就达3万个。 2003年中旬,决定实施ERP的娃哈哈开始挑选软件提供商。“我们挑了蛮久,主要考虑的是软件系统固有的管理思想,到底符不符合中国国情和我们的实际需求”,娃哈哈集团党委书记、“二把手”杜建英是这次ERP工程的总负责人。经过六七个月的考察,去年年底,最终确定软件选SAP,实施顾问选埃森哲。 实施ERP之前,企业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功能需求分析,在很多企业这个工作是花钱请咨询公司完成的。去年10月之后,娃哈哈花了3个月自己“写了厚厚的一本需求分析报告”。其中,娃哈哈提出的最大需求,是“优化供应网络降低成本”。 根据娃哈哈的需求分析,埃森哲建议其选择SAP的R3(管理信息)系统和APO(供应链管理系统)。“上APO在中国我们是第一家”,杜建英很自豪,黄伟强却感觉“自己没有退路了”。 正常的速度,两个项目的实施时间应该至少两年。黄伟强说,ERP项目的实施难以避免带来管理变革,为化解冲击,“国外类似项目,一般先花一年上完R3,第二年甚至第三年再花一年做APO”。但宗庆后认为这样“太慢了”,在实施时间上,双方费了一些往返和口舌。最终,黄伟强提出两个项目“同步开始,分阶段上线”:2004年2月两项目同时启动,到9月R3先上线,12月APO再上。黄伟强笑着说:“这个想法是给逼出来的”,“宗总这个人,你跟他讲可能会有问题,他是不相信的”。 敢于这样“冒险”,杜建英说,一是因为我们的信息化本来是有基础的。1992年后娃哈哈就陆续开发了销售系统、财务系统和采购等一系列管理系统。到去年年初,娃哈哈已能实现所有的一批商通过网络下单,“这在国外都很少见”,黄伟强说。不过,彼此之间缺少接口,使娃哈哈的这些系统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 第二个原因,是“娃哈哈整体执行力比较强”。杜建英认为ERP项目其实是个管理项目,如果失败,一般不是软件本身的问题,而是“管理适应信息化的能力到底够不够的问题”。在娃哈哈的ERP项目组中,除业务组外,还设了一个“管理变革小组”,其要做的工作就是“怎样把系统所带来的流程、管理思想的变革,能让更多人接受”。 以前,娃哈哈的一些业务流程是“分裂的”。比如,原先采购是由采购员下单,但仓库却不按照采购单入库。“有时候货拉来仓库管理员不问就入了”,事后,可能才会发现送错或少送,而到财务结账时才会进行对账。 ERP会能实现“环环相扣”,杜书记描述说:系统会根据销售公司的销售订单和预测信息,向生产分公司下达指导性生产计划;分公司根据自身产能和具体情况进行计划调整,并根据调整之后的生产计划生成采购需求;供应部根据分公司的采购需求下达采购订单;原辅料仓库根据采购订单才能收货;财务凭系统内的采购订单、验收合格入库过账形成的入库凭证进行发票校验,后方可向供应商支付货款。 在娃哈哈的成本中,最大的两块是营销和运输。对于在营销中的大量的促销品,集团销售公司一直疲于管理,现在通过R3中的“促销品核销流程”,将不再出现“一些高价值的促销品被经销商或业务员变卖都不知道”的情况。 杜建英预计,R3系统“应该可以为娃哈哈降低3%—5%的成本”,不然,“这个投入就太不划算了”。娃哈哈ERP项目的第一期花费,就高达3500万。 ERP也被期望能帮助娃哈哈实现以前无法“固化”的授权问题。杜建英说,“以前虽有授权,流程也没有规定需要宗总签字,但我们的很多部长还是习惯要拿给宗总签”。ERP上线后,“需要宗总签的字”,应该只是“一些大额项目,比如固定资产投资”。 宗庆后说“过去我是独裁的,一个人管到底”。外界对宗庆后的独裁式管理,曾有的一个极端传闻是,“一个扫把都需要亲自签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