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娃哈哈的非常变革(3)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3日 19:19 《21世纪商业评论》杂志 | |
改革大锅饭 “全员持股就成了大锅饭”,宗庆后说。 在2000年的股份改制中,娃哈哈实现“全员持股”。其中,宗庆后占股30%,高级管理层5%,员工20%,杭州市国资管理局占45%。 当时的股份分配,采用了“根据工龄、职务、贡献,评定工分,确定员工持有股份数量以及购买价格”的办法。新员工“都能有2万—3万股”,宗庆后说。在当初设计股权方案时,“也有所顾虑”,但没想及“每年至少有百分之几十的分红”,“日子过得太轻松”,让一支所向披靡的队伍,在宗看来“丧失了狼性”。 在娃哈哈,员工收入一般由三部分构成:月工资、月奖金和年底分红。普通员工“年底分红都能拿上4万—5万”。全员持股成为大锅饭,究其根源,是因为“股份所得已经超过工资奖金所得,尤其是少部分员工股份收入已成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有员工反思说,这导致娃哈哈的收入构成,“大部分都与岗位有关,与工作努力与否、业绩如何关系不大,形不成激励”。 娃哈哈的另一难题,是新员工已无股可分。“实际上新职工起的作用可能要比老员工大得多”,宗庆后说。 他倾向于将“全员持股”改成“管理层持股”,初步的调整思路是:“中层以上股份数不动”,普通员工要在“承认老员工贡献”的基础上“退出一部分”;另外,“每年的股份数要与业绩挂钩”,适时调整。 在今年5月娃哈哈第四届职工代表大会上,通过了“股权改革方案(讨论稿)”和“工资、绩效考核改革方案(讨论稿)”。 “以前压力只在我一个人身上,现在要让每一个都有压力”,谈及绩效考核,宗庆后说。“过去我们是亲情文化,一般也不会撤职。”娃哈哈的中层干部,多数为跟了宗庆后十年以上的老员工。现在,宗庆后计划推行竞争上岗和末位淘汰,“打破亲情文化”。 “股权和薪酬制度改革,实际上就是一次利益的再分配”,一些娃哈哈老员工认识得很深刻,“这与娃哈哈历史上曾有过的两次‘大震荡’情形类似”。所谓的第一次“大震荡”,是1991年娃哈哈以一个校办小厂身份兼并陷于困顿、拥有几千职工的杭州罐头食品厂。第二次,是1994年娃哈哈“西进”涪陵,收购当地效益不好的3个厂,建立了娃哈哈的第一个外地分厂。 这两次“震荡”,都让娃哈哈人感觉是“肥水流了外人田”,难以释怀。但这次,宗庆后发动了所有的员工进行大讨论,要来个“自我震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