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的产品困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6日 07:43 中国青年报 | |||||||||
本报记者 黄少华 8月19日,也就是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一个月后,一汽海马全面启动了“新海马,新突破”的营销行动,再次推出两款新车———福美来1.6MT新悦级和精英级天窗版。据悉,此次活动是以“产品全线上市、价格全面到位”为营销点。其中,新悦级的价格为11.36万元,精英级天窗版售价为15.36万元,再度树立入门级中级轿车的价格新标杆。
尽管此次的营销行动号称是“新海马,新突破”,但事实上,一汽海马依旧低调。很多人并没有注意到,在2003年7月底,海马也曾低调地推出1.6MT新锐级和新尊贵级福美来两款新车。这次,依旧是推出两款所谓的“新车”。不一样的是,一个月前,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其中,一汽、海汽集团分别占股49%,海南省政府占股2%。 一汽与海马的联姻波折 一汽与海马的联姻最早是在1997年,双方实现资产重组,成立一汽海南马自达有限公司,新公司由一汽控股。但事实上,一汽并没有因此而完全控制海南汽车制造厂。海南汽车制造厂自成立以来,一直受到地方政府的保护,独立经营意识非常强烈。与安徽奇瑞和上汽合作相似,海马与一汽合作的目的只是为了给产品上“户口”。这种带有政府色彩的合作关系,在市场竞争中弊病就逐渐显现出来,有关一汽海南汽车有限公司的各种不和谐声音也逐渐传了出来。“随着一汽大众价格体系的调整和海马产销量的扩大,这种竞争关系已不容回避。”业内人士称,尽管海马极力避开一汽,但是随着海马效益的提升,与一汽的制衡无非就是两个,一是真正意义上的兼并重组,类似于风神汽车,成为一汽在华南的生产基地,另一个便是独立。 一汽当然不希望海马独立,但是对于有官办色彩的海马,一汽实质上并没有从海马的项目得到多少利益,这让一汽很恼火。之后,一汽想整体收编海南马自达,但却遭到了海南省政府和海口市的拒绝,双方关系紧张。就在这时,却传出一汽轿车与马自达合作生产M6的消息。M6没有顺理成章在海南生产,这让很多人都感到意外。而马自达公司常务执行董事松原恒夫的解释是,将M6引入长春而不是海南生产,是应一汽集团的要求作出的决定。 失去M6是海马为其“特立独行”所付出的最为惨重的代价。尽管福美来和普力马一直卖得很好,但仅靠两款车型是不足以支撑起整个海南省的汽车产业的。更重要的是,随着一汽与海马的“离心力”越来越大,马自达与海马的关系也渐行渐远,在这种情况下,与一汽“重修旧好”就是最好的也是无奈的选择。而对于马自达来说,更是有自己的算盘。“马自达公司多年以来一直坚持认为一汽与海南汽车集团是一体的,对二者之间错综复杂的资产关系一直搞不清楚,也不满意,所以,整合海南汽车集团是与一汽合资的前提。”日前,马自达汽车中国事务所的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福美来+普力马=12款新车? 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的成立,是三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一方面,把海南马自达纳入一汽体系,是一汽梦寐以求的计划。此次收编海南马自达后,一汽将把自己的制造基地拓展到华南这块国内最大的轿车市场。对于马自达来说,整合了一汽海马,其在长春和海口的合作对象就单一化了,都变成了一汽与马自达的合作。这样,马自达就成为主要的受益者。然而,对海马来说,也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因为能否与马自达更好地合作,能否引进新的车型以及引进什么车型,将是一汽海马今后发展至关重要的决定因素。 这是一次看似“三赢”的合作,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几乎就在一汽海马挂牌的同时,长安福特签署了在南京建设第二个整车厂的协议。在签约仪式上,人们看到了马自达汽车公司总裁井卷久一的身影,据悉,马自达汽车公司将参与南京的整车项目。井卷久一证实了这种说法,他说:“长安福特购买土地,将是马自达在中国扩大市场影响的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一步。” 业内人士猜测,长安福特南京工厂投产的第一款车就是M3,尽管长安福特方面并没有给予答复。然而,可以确定的是,作为福特旗下的一个品牌,又是此次南京二厂的三方之一,这意味着马自达正式与长安集团携手并迈出了合作的第一步。已有消息称,马自达的重心正在向南京转移。福特中国的一位高层证实了这一说法,他曾透露,M2、M3在南京生产只是时间问题。 尽管新成立的一汽海马的一位高层表示,“将继续巩固与日本马自达公司的合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与马自达合作升级。专家称,对于那些跨国公司的国内合作伙伴们来说,“有车型才有未来”,一旦一方手中无牌,游戏的最终结局就毫无悬念。对于一汽海马来说,海南省本身资源缺乏,并不具备发展汽车工业的条件,一旦M3在南京投产,那么海南马自达的后续车型又该如何跟进?因此,不难理解,马自达323的全盘后续车型M3系列的“移情别恋”对于海南马自达的打击将是严重的。 事实上,一年多来,海马并没有真正推出过全新的车型,所谓的新车只不过是福美来和普力马的变型。而海马通过降价和不断改变车型的方法也已经逐渐显得力不从心。现在,对于海马来说,最窘迫的问题是,如果马自达不再投放全新车型,那么海马今后的汽车之路还能走多远? 海马何以走出产品困局? “不求所有,只求所在”,这是2004年2月底,在签署由一汽、海汽和海南省政府共同组建的“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框架协议时,海南省委领导明确提出的原则。他说:“我们谋求的是海南汽车工业有一个新的发展,海南的工业化水平有一个新的提高。” 新成立的“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与1997年成立的“一汽海南汽车有限公司”只有一字之差,但就此确立了一汽与马自达的真正合作。一汽内部的一位人士对记者说,新的协议保证了一汽的利益。言外之意,长春的马自达项目不再与海南有冲突,从而保证了长春马自达后续产品的跟进。 对海马来说,让步是为了“海南汽车工业有一个新的发展,海南的工业化水平有一个新的提高。”然而,这个目标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得以实现,很关键的一个因素是取决于海马在多大程度上把握好这次与一汽和马自达的合作。海南汽车集团董事长景柱曾表示,新公司除继续巩固与马自达合作之外,还将利用一汽集团的经济实力和行业管理经验,努力开发自主品牌。 如果景柱的话不只是一厢情愿的话,那么,能否开发自主品牌就将是决定海马未来发展的“生死符”。显然,与海马相比,一汽轿车与一汽集团是直属的血缘关系,加上其多年的积累,无论在产能、资金、政策方面都有着海马不可比的优势。加之一汽青岛的建设,无论青岛是否能成为一汽与马自达合资的基地,但是,马自达亲近一汽轿车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一汽集团总经理竺延风曾说:“中国汽车工业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就没有未来,如果失去了技术上的独立自主,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中国汽车工业永远是跨国公司设在中国的加工厂。”时至今日,无论是对于中国的整个汽车产业还是一汽海马这样的合资企业,中方的声音越来越弱,而当年基于“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初衷,事实证明已经失败。下一步,能否以“自主品牌”为基点“走自己的路”已经成为一个现实的命题。 据一汽海马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来,汽车产业在海南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去年海南共生产汽车5.5万辆,汽车产值已占全省GDP的20%,其中主要为海南马自达所贡献。这是一个悖论,一方面是汽车产业的高歌猛进,一方面是话语权的丧失和自主能力的羸弱。现实情况下,一汽海马除了福美来和普力马,再取得马自达新的车型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因此,海马惟一的希望就在于开发自主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