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稀缺 家族可信--如何实现民企可持续发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5日 07:32 《中国工商》 | ||||||||||
○ 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吕政 目前如何才能实现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学者和民营企业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民营企业要想持续发展,首先必须解决好产权问题。 我认为,首先要解决民营企业的产权形态问题。从资本规律的本身发展来看,随着
在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放弃了私人控股的民营企业很难做大。要么民营企业就做成非常规范的上市公司。民营企业究竟应该如何做呢?这种私人企业的治理结构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呢? 应当采取家族控股式的资本社会化的这样一种产权形态。中国的民营企业要想建立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也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因为资本做大了,出现资本社会化了,你不可能完全事必躬亲,就必须聘请专业人才来代理你去运作这个资本,就产生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就产生了委托代理制。而这种委托代理制在美国、日本就能行得通,可在中国就不行。原因有二:其一,有人说是激励和约束机制问题,实际上,我认为还有更深层次的文化背景:代理人的伪忠诚度问题。中国人总想自己做老板,尽管有很高的工资待遇,但还是不甘心,总觉得是在打工。为什么会出现家族管理呢?实际上就是解决忠诚度。其次,小企业是靠哥们义气。那么,现在解决忠诚度,就要靠现代企业制度,事先约定企业章程 ;最后是靠法律,如果破坏了企业章程,就靠法律解决。 要解决好企业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对委托代理人的激励问题,取决于运作的资本额和对资本运作的经营效率。如果资本额运作得很大,而且效率很高,可以给很高的工资,但前提是必须忠于所有者。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老板比掌柜的收入要低。在山西的茶庄和钱庄,东家的收益低于掌柜的收益。 就中国社会文化传统而言,资本社会化以后的民营企业还必须坚持私人和家族控股。如果改变了这种状况,这个企业就要扭曲变形,可能就驾驭不住。因此,就是说你不要盲目追求所谓上市,追求所谓做大以后变成这种有限的责任公司。第一大股东控股地位如果动摇,发生变化了,在中国这样一种环境下,它就可能在管理、驾驭这个企业时遇到麻烦和障碍。这是个超出了经济学范围的社会学问题,这是中国的国情。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第一是所有者对经营者信任问题,第二个是经营者对所有者忠诚问题。我们发现有一些企业做大了,民营企业做大了,就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治理结构,聘请外面的CEO。聘的结果怎样呢?有一次开会,有个老总说,我上了CEO的当,过去看他素质、教育背景和经历都是好的,但是现在发现有一条:不忠诚于老板。他把你的市场、技术诀窍、客户网络拿到手以后,使原来企业陷入困境。原因就是在中国做事情,不是按照规则、章程、法定程序处理事情。 所以,一个是要解决信任问题,第二个要解决忠诚问题,因此在现阶段这种企业想做大,想变成有限责任公司或者是上市公司,就是要坚持私人控股地位,这样有利于企业稳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