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CEO上任8天到中国督战 称暂不进入家电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30日 09:44 北京晨报 | ||||||||||
本报专访戴尔新任CEO罗林斯 51岁的凯文.罗林斯掌控着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公司戴尔。3天前,罗林斯出现在上海,那时距他正式走马上任仅仅8天。 但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罗林斯对所谓“权力”却看得极淡:“戴尔公司流传着
这应该不是谦辞,实际上,在过去几年,几乎没人相信“二把手”罗林斯能做到CEO。不是质疑他的能力,只是因为创始人迈克尔.戴尔实在太年轻了——他比罗林斯整整小10岁,20年前在大学宿舍里创办了戴尔公司,连罗林斯都承认——“迈克尔.戴尔哪儿也不会去”。 然而,迈克尔偏偏就在这个月“禅让”了。 实际上,两人联合掌权已持续好几年,在华尔街,“凯文和迈克尔”早已成为了一个统一的名字。 大概4年前,迈克尔甚至把他和罗林斯办公室之间的墙壁凿掉换成了玻璃的,而且办公室之间的门从不关闭——很少有人能如此和谐地分享最高权力。 这对“黄金搭档”又开始将他们的传奇延伸到中国。最近两年,戴尔在中国的攻势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即便这样,罗林斯依旧不满足,登上戴尔CEO宝座仅8天就来到中国“督战”。 在谈到自己的“野心”时,罗林斯隐晦地表示:“我知道,中国用户是看不上二流货色的……在全球电脑市场,戴尔的份额是18%,我希望戴尔能在每个国家都有这样的占有率,甚至更高。” 在中国,18%的市场占有率究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戴尔将超越联想成为霸主。罗林斯的表态是个信号,今后数年,戴尔与联想在中国的竞争会变得更加精彩,也更加残酷。 我与迈克尔.戴尔是互补关系 除了盖茨和巴尔默,迈克尔.戴尔与凯文.罗林斯是目前美国企业界另一对备受推崇的“黄金搭档”。而罗林斯向记者说:“我们是一种互补关系。” 罗林斯这样形容他与迈克尔.戴尔的不同:“迈克尔是个有创业精神的企业家,热衷开发新的产品,充满激情;而我则是在以产品、以客户为核心的基础上,侧重于以人为本的管理,使戴尔发展成为受人敬仰的公司。” 戴尔公司一直奉行“赢”的文化,追求业绩,并让公司员工“如狼似虎”。而罗林斯正努力让戴尔的管理变得更人性化。 罗林斯刻意保持低调,“在过去的7年中,迈克尔与我共同领导公司。而今后,我们会继续遵循以往的战略路线,可能会做出一些微调,但总体战略不会改变。” “我51岁了,如果说现在就要找接班人的话,迈克尔回来就可以了,他就是现成的接班人!”罗林斯笑言。 戴尔暂不进入中国家电业 世界上没有哪家公司比戴尔更擅长打价格战。而这个消息也许会令中国的电子消费商们松口气——这位“电脑霸主”暂时不打算进入中国的家电市场。 罗林斯对记者表示,尽管戴尔在美国已进军包括电视在内的消费电子,产品涵盖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PDA甚至MP3,但“消费电子目前仍是公司的二级业务重心”。 “在中国,我们目前关注的仍是戴尔的一级重点业务,即为政府、企业与教育用户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消费电子市场现在还不够大,我们需要观察。”他补充说。 其实,从罗林斯的话里也能听出戴尔的雄心:“在整个价值8000亿美元的全球IT市场,戴尔的份额还很小。我们需要进入更多的领域去发挥‘戴尔效应’,如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打印机等。” 3年前,中国大部分电脑企业都很轻视戴尔,认为国际巨头在中国会玩儿不转;如今,他们却被戴尔压得透不过气来。如此看来,中国电子消费商们也许现在就应该做好“应战戴尔”的准备。 戴尔在中国“不欢迎”中间商 很多媒体一直在质疑戴尔自诩的“直接经营”模式在中国变了味道,很多产品实际是通过系统集成商销售出去的。趁着这次来华,罗林斯就此问题作出表态。 “在全球任何市场,我们都是坚持直接模式。我们不希望有任何中间环节。如果多了一道中间环节,我们得到的信息就会不准确,成本也会增加。” 罗林斯说:“在中国市场,某些领域的客户项目规模很大,而且采购的品牌也不尽相同。用户往往希望通过能够提供全部服务的集成商进行采购。戴尔欢迎能提供增值服务的集成商,但对只重视利润的中间商,我们是不欢迎的。” “我们希望这些用户理解直接与戴尔合作,在成本方面将更为有利。”罗林斯最后表示。(晨报记者 张旭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