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华银谢幕 账面亏损16.5亿元将破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07日 08:11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符定伟 海口报道 宽大的办公桌很干净,除了一些文件,就是一本文白对译的《资治通鉴》,“偶尔会翻一下。”58岁的朱熹豪说。
7月5日下午,这位海南华银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以下简称“海南华银”)的法定代表人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预期可能将没多少事可做了。 权威的消息来源说,中国人民银行已下决心让海南华银宣布破产,相关文件已下达。被确定将宣布破产的还有海南的另外几家信托公司。 而海南华银已于6月25日下午召开了会议,隐约提到了此事——会上清算小组的负责人说,还留在公司的10多名员工可以离开了。 在16年的时间里,海南华银完成了其出生到死亡的历程。因涉案总金额达260亿元的“中国金融第一案”及资本市场的风云人物仰融等,海南华银的谢幕引人瞩目。 1988年9月26日,华远集团与中国金融学院、中国银行北京分行合资成立海南华银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该公司为国有非银行股份制金融机构,注册地为海口市,注册资金1.5亿元人民币。 其管理层的阵容很豪华:原中国金融学院党委书记徐文通出任董事长,原中国银行北京分行行长牛忠光担当副董事长,而总经理则是来自华远集团的总裁戴小明。另两名副总经理是夏鼎钧和王启光,均为金融专家。 海南华银一开始就实行南北分治的方式,南方的工作由后来担任法定代表人的朱熹豪负责,北方由夏鼎钧负责,1993年起,石雪开始接手北方的业务,石雪后来兼任大连证券的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这样的结构给后来的矛盾埋下了隐患。 1992年,出资股东因股本金的实际到位额的认定,涉及到此后的股份比例,中国金融学院与华远集团闹僵,董事会处于瘫痪状态,之后,海南华银再没开过董事会议。此前后,戴小明和徐文通相继离开华银。 由于管理层的人脉加上当时海南岛的特殊环境,海南华银很快就发展起来了,至1997年,海南华银在全国10多个省市设有营业部,净资产号称10亿美元。 也是这时候,海南华银的颓势开始显现。1997年之后,证监会首先对海南华银进行调查。 2001年11月21日,海南华银停业整顿。据内部人透露,当时海南华银账面亏损16.5亿元。 这笔巨额债务的形成,有分析人士认为,一方面是大环境的变化,海南华银的借贷企业经营不善,许多贷款变为呆坏账,无法收回,此外后来的管理层能力不足也是重要的原因。 2002年5月20日,海南华银所欠自然人债务(3万元以下)的确权工作开始进行,6月20日起兑付。据知情者透露,海南华银所欠自然人债务基本兑付完毕。 夏鼎钧1994年离职后,华银北方的业务由石雪负责,石雪于1995年升任华银副总经理,1998年任总经理。 石雪目前是中国金融第一案的主角,其1996年主政大连证券后开始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大连证券案的25名当事者已于6月初在海口开庭审理,这是海南华银的一起未了案。 另一起广为人知的纠葛是华银与华晨系的恩怨。按海南华银的说法,中国海外上市的第一只股票华晨汽车的运作资金来自华银,华银对此拥有产权。而华晨系的控制者仰融则认为钱是自己出的。 2002年3月8日,已离开华银的夏鼎钧与仰融在上海会谈,仰融承诺,华晨将负责平掉华银的债务。但12日,夏鼎钧回到海口后即被公安部门拘留。 海南华银的情况很复杂,由于其中涉及了一些特殊部门和一系列的案件,“现在还不是我出来说话的时候。”朱熹豪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