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下的民企困局 将导致一轮洗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18日 09:08 中华工商时报 张志勇 | ||||||||||
□本报记者 张志勇 钢铁房地产等市场将会进一步两极分化相关措施可能导致新一轮洗牌 “在最新一轮宏观经济调控中,中央政府采取的是‘点刹车’,不是‘急刹车’,然而在‘点刹’过程中,民营企业受到的冲击非常大。”6月5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
刘伟认为:“民营经济不仅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同时也是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贡献者。应该说,这是本轮宏观调控以来,作为经济学家对 宏观调控下的民营经济的一个理性的判断。 近一段以来,关于民营经济在宏观调控下的“微词很多,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各大银行已纷纷对民营企业采取措施,本次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货币紧缩政策,虽然民营企业在与政府的金融机构签订信贷合约时“很难,但面对眼下的信贷紧缩的时候,金融机构“毁约就显得“容易得多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现实。 在5月26日全国工商联九届四次常委会上,与会的民营企业家和工商界人士,向全国工商联的领导反映了本轮宏观调控给民营企业带来的“窘境。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说:“作为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对本轮的宏观调控首先是充满信心,同时要强调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要公平。” 宏观紧缩给民营企业带来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重型化的民企。但是,这是不是就预示着民营经济将遭遇寒流的袭击吗? 春天里的冲击 在去年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限制进入的基础设施、共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这在中国的民营企业家看来,是中国民营经济春天的到来。 今年一季度GDP的增长达到了9.7%,尤其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43%,这不能不引起中央决策层和经济界的高度警觉。既要发展,更要科学的发展;既要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把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同时又要适时、适度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解决好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抑制经济过热,避免大起大落,研究具体问题,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控,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预见性,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和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已成为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的主题,并逐渐形成共识。 另外,在去年全球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民营企业家仿佛看到一个全面进入重化工行业的大好时机的到来,为了取得跨越门槛的机会,民营资本大有一种“义无反顾的态势,在民企看来,将来被淘汰出局的不会是他们。最普遍的一种说法是,在轻工业领域通过快进快出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民营企业,正好碰上结构的大变动,是难得的大发展机遇。 然而,在民营企业向与国家宏观政策紧密相关的重化工业转型的关键时刻,民营资本正与时下的宏观紧缩撞了个满怀。这种冲击对眼下挺不住的民营企业是致命的,而“进一步调控的“力度会怎样,会不会使一些民营企业牺牲掉,会不会打击民营资本的投资热情,这成为目前关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焦点。 6月4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所宏观研究室主任袁钢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这一轮的经济增长是市场启动的,和1993年不一样,2002年的下半年以后,正是中国民营资本的跟进,才保持中国经济较快的增长,也正是这一轮的民营资本刺激了经济的复苏。尤其是资源的配置,是在市场机制的前提下来实现的。这些积极的因素不能受到冲击和打击,因为这一局面来之不易,绝不能回到过去的老路上去,不能“叶公好龙。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来自经济界的一些专家和学者,对本轮宏观调控下的民营经济所面临的尴尬处境深表关注。 五一长假刚过不久,记者在京与三大民营钢铁企业的老板交谈时了解到,银行已对他们是只收不贷,这在他们看来还算好的,有的银行已“毁约,要求提前还贷。 6月10日,记者从中国民营资本最活跃的地区温州了解到,一些重化工业早在一个月前就已受到宏观紧缩的冲击,目前已影响到其他民营投资领域,正泰集团的南存辉、神力集团的郑胜涛等民营企业家都对此次的宏观调控给民企带来的冲击表示担心。 紧缩下的民企动态 货币紧缩政策成为本轮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这自然而然就波及民营企业在这次宏观调控中需要退烧的重点行业。成也金融,败也金融,这是中国民营企业始终也跳不出的圈子。金融的瓶颈,一直是制约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深层次的问题。而此次的宏观调控更使得一些民营企业束手无策。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四大银行只支持国内8家国有钢铁企业,对民营钢铁企业采用的手段是只收不贷。这在紧缩期间,民营企业对此表示理解,但这无形中给人们这样一个判断,钢铁投资过热,主要是来自于民营企业,民营钢铁企业成为被批判钢铁过热的靶子。 当记者就眼下钢价暴跌、企业是否能挺得住问几家民营钢铁企业老板时,一位老板说:挺不住也得挺,要不就停一部分高炉,谁让你在钢价好的时候赚着钱了呢,现在就得赔,为宏观调控做牺牲吧。 这显然是他们报以乐观的一面。 但与此同时,他们更关注民营经济在整个宏观调控中的下一步走势。 铁本是宏观调控中受到清理整顿的第一个项目,会是最后一个吗?日前,国内有些媒体把目光又瞄上宁波建龙,而据权威人士说:宁波建龙与铁本有本质的区别。6月5日晚,记者和宁波建龙的股东之一张志祥坐在一起,从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是,建龙正在“瘦身,调整投资战略,但从张志祥的外表看去,他的压力很大。 而另一个被媒体注意的是上海复星集团,5月26日,记者在沈阳见到了郭广昌,由于复星集团也是宁波建龙的股东之一,鉴于一些问题很敏感,同时又不是正式采访的场合,只是一般的工作交谈,所以记者没有谈及媒体所关注的话题,郭广昌在与记者交流中很沉稳。但郭广昌在全国工商联九届四次常委会的小组讨论会上的一段讲话,给记者留下很深的感触,他说:宏观调控存在一个现象,一旦发现问题,首先就给民营企业“吃药,而一个民营企业有问题,如果全体民营企业都得“吃药,就不利于民营经济的发展。他的这段讲话,得到与会者的认同。 据悉,东方希望集团刘永行电解铝的项目也在不断的“瘦身,产能扩张计划宣布无限期推迟。 现实比想象的要复杂 5月中旬,来自国家发改委的声音,宏观调控初见成效。但人们发现,在这一声音的背后,社会普遍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控制住了民营企业的投资,金融紧缩了民营企业,宏观调控就实现了。这样的判断未免太简单化了,显然这和宏观调控的复杂性成为一个悖论。 应该说,本轮的宏观调控,是中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第一次面对投资过热。当前宏观经济过热的最主要证据是过热的投资增长,但和前三次“过热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投资主体发生了变化,即非政府主导的民间投资开始成为主体。但另外一些数据应使我们考虑到它的复杂性。 据统计,民营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现在已经超过了2/3,但民营企业从银行获得了的贷款比例还不到1/3。 经济学家刘伟提供的另一组数据是:去年我国完成的11.7万亿元的GDP总量中,私营资本构建的体系占了25%以上,国有经济占了近25%,有30%多是所谓的混合经济(各种股份公司、各种混合所有制企业),另有约20%是三资企业。中国经济多年以来平均以9%的速度高速成长,其中非国有经济贡献了六七个百分点。刘伟说:“在非国有经济里面,最突出、最活跃、增长速度最快的就是民营资本,所以我们应该承认和尊重民营企业和民营资本的价值。” 而经济学家吴敬琏,对当前我国经济增长过热有这样一个整体的判断:中国经济出现过热是投资效益太低。对投资效益太低的问题是多方认同的观点。但我们应该看到投资效益和效率低是谁在低,应该说,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民营企业是最讲投资效益和效率的。“市场调节正是中国以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所追求的境界。日前,全国工商联第一副主席胡德平说:在这次调整中,要警惕形成国进民退的局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副部长魏加宁说:令人担心的是,冷也是政府部门批出来的,热也是政府部门批出来的,过热了还要通过加强审批来抑制过热,其结果,我们搞市场经济这么多年,有关部门的审批权限不是被削弱,反而不断得到强化。 究竟是谁过热?调控的对象究竟是谁? 其实从中央的本轮宏观调控总体精神,不难得出调控的对象应是地方政府,抑制过热的主体是地方政府,其矛头不应指向民营企业。从过热和投资的表象来看是民营企业,而问题的实质是地方政府和中央的利益博弈。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张曙光日前说:目前的经济过热问题不是宏观问题和总量问题,而是体制问题和结构问题。货币政策是总量政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体制问题和结构问题。同时他还说:“关键在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建设职能过大,国有经济庞大,政府成为直接的利益相关者,再加上官员考核制度的扭曲,往往是市场末热,地方先热。调控前,各地争先恐后上项目,调控中,政府要保国有部门,于是不得不卡死民营企业。 留给民企自身的话题 “如何处理好本轮宏观调控中与民营经济的关系,对民营经济下一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民营经济受到沉重的打击,不仅仅是对中国的民营经济发展不利,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也不利。这是袁钢明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再三强调的观点。 针对民营企业家在本轮宏观调控中所反映的一些情况,及一些工商企业、经济界人士所表现出的担忧。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在5月26日的全国工商联九届四次常委会上强调说:目前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可能令一些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土地要素的供给受到较大制约。民营企业家和各级工商联组织对国家现阶段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务必要有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尤其要对民营企业在投资方向上给予积极引导。要认真吸取“铁本违规操作,盲目投资的教训,对目前一些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的一些暂时困难,要给予高度重视,区别情况,认真对待,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建议,努力为这些民营企业排忧解难。 “资金链的断裂,对任何一个民营企业来说都是尤为可怕的。 “只收不贷,不是市场调节。 “宁可利率高一点,自己少挣点,也比等死强。 “不能只有国有企业能用银行的钱,民营企业就不能借银行的钱。 从这些言论不难看出,具体到每一个个体都有其合理性。近年来中国民营企业快速成长,但我们也看到有的民营企业是高成长、高负债、高风险、低效益。做实、做强、做大、做久的问题再次在本轮宏观调控中留给了中国的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粗放式发展的问题、多元化的问题、资金链薄弱的问题,盲目过热的问题,等等,再次提醒民营企业。 本轮宏观调控留给民营企业的话题是多方面的,如民营企业的投资如何和国家整体的经济战略相一致,包括国家安全和民族安全,如何面对地方政府为吸引民企的投资所做的承诺、所给的优惠政策,如何量力而为、量力而行等等。 从本轮宏观调控的金融政策我们看到,钢铁项目的自有资本金由20%调到40%。房地产开发商的资本金从20%上升到了35%。国家所实施的金融政策,其实已为今后规划出钢铁和房地产市场的基本轨道。民营企业如何在这次调控中提前增强预见性。可以预见的是,本轮宏观调控后,钢铁、房地产等市场将会进一步两极分化,相关措施可能会导致新一轮民企及行业的洗牌。 客观的说,本轮宏观调控给民营企业带来的影响应尽快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对民营企业来说,这一切是一年前还雄心勃勃的民营企业所始料不及的,一场深刻的自我调整正等待着民营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