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瑶集团于上海29万私营企业中率先请党委把舵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07日 17:16 瞭望东方周刊 | ||||||||||
《了望东方周刊》记者慎海雄、季明/上海报道 一些政治嗅觉敏锐的私营企业家逐渐意识到,不向党靠拢,企业再做大就会很难 拥有6.2亿元个人资产的私人企业家王均瑶决定让自己的企业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建的试验田。6月1日,中共均瑶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在上海成立,成为上海29万户私营企业中首
这是目前中国级别最高的私企党委。它的成立,成为了私企发展的又一个崭新风向标。有人讨论,有人观察。 “金舵”把定均瑶集团 在成立大会上,王均瑶向集团党委赠送了一把金舵,并与党委共同签署了均瑶集团干部管理委托书。 “金舵象征着党委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引企业健康发展。”37岁的王均瑶面色凝重地说,俨然一名成熟的政治家。 《?望东方周刊》获悉,中共均瑶党委成立后,一方面要定期向中共上海市社工委汇报工作,积极发展企业党员,开展组织生活;另一方面要引导和监督企业依法经商,做好“经营者的高参”。 均瑶集团的党委书记名叫陈理,他说,党委成立后的第一项工作是“寻找”党员,目前已有101名党员找到了家。 成立于1995年7月的均瑶集团,主营航空旅游、乳制品,拥有总资产15亿元,现有员工2500人,是国内著名私营企业集团之一。去年集团总部由温州移到上海。 在中国,私营企业从前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但最近20多年来获得了空前的经济发展空间。然而,这与中共传统的政治理论和领导机制发生了冲突。 1989年中央9号文件曾明确规定,私营企业主不许入党。这个规定的依据是,从本质上讲,私营企业主是剥削者。 一些中共党员,在由体制内单位进入私企后,基本上中止了活动。一方面,党员常常有“找不到家”的感觉,另一方面,中共对私营企业的领导也往往暴露出空白。 执政党应不应该占领“私企阵地”,应不应该利用这笔巨大的“政治资源”,这是中共理论界长期思考的“跨世纪课题”。而一些政治嗅觉敏锐的私营企业家逐渐意识到,不向党靠拢,企业再做大就会很难。 均瑶集团党委的成立是两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一方面,2003年8月,上海成立了主管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中共上海市社会工作委员会;另一方面,均瑶集团主动找上门去,要求成立“中共均瑶集团党委”,并接受市社工委的直接领导。 陈理介绍说,为了切实提高私企党组织的工作质量,均瑶集团党委成立后还在市社工委支持下,公开向社会招聘一名专职的党务工作者,如今已锁定“目标”:一位原本在某市级党委机关工作的党员。 中央战略与私企战略 允许新的社会阶层尤其是私营企业主中的先进分子入党,并推动在私企中广泛建立党组织,这标志着中央战略决策的重大变化。 2002年11月的中共十六大会议上,“三个代表”被写入党章,在今年“两会”上,又被写入宪法。中央不仅提出了私企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还指出要不断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顺应这样的新形势,主动要求在企业内建立党组织、接受上级党委领导,已经成为目前中国知名企业家的新热点,这在那些发展规模大、实力强、员工多的企业中尤为明显。 在旅居美国的董事长薛兴发的倡导和坚持下,主营跨国贸易的哈尔滨知名私企轩辕集团于去年成立了党委。薛兴发的理由是:“中共党员素质高,在关键时刻能发挥作用,也能为公司赢得荣誉。”他希望“党委把所有员工全部培养发展成党员”。 轩辕集团党委书记赵文认为,从国内一些曾经辉煌的私营企业家最后走向失败甚至犯罪的事实说明,富起来的人尤其要谨慎、要有约束。而中共几十年发展建设形成的一整套监督制约机制,可以直接引入企业管理。 南京斯威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严晓群认为,公司内党员分布的“倒金字塔现象”是他迫切需要发展党组织的原因─—企业里党员人数仅占全体员工总数的7%;技术骨干和中层干部中的共产党员比例翻了一番,达到15%-16%;而到了企业高层,35%-40%是中共党员。“这表明共产党员是企业发展必须依靠的中坚力量。” 温州德力西集团党委书记郑达东同时兼任副总裁。郑说:“我这个书记是请来的,这个副总裁却是要来的。目的是为了在以生产经营为重心的私营企业里,参与经营决策和行政管理全过程,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核心与企业重心不脱节。” 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说,在企业中党组织不是摆设,而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私企建立党组织“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一个企业中,只要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经理机构,就算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理论上说来可能是这样。 但是,后来,人们又趋向于相信,事实上,一个企业要运作起来,仅仅如此是不够的。企业内部关系的协调,尤其是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三者利益的协调,光靠法人治理结构不行。所以,在国外,企业内部逐渐出现了协调性的机构。再往后,这类机构逐渐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还担负起塑造企业精神、凝聚人心的职责。 当然,国外企业的这些工作不是由党组织来担负的。但是,为什么不可以根据中国已经形成的政治习惯,由党组织来起这种作用呢?这就成了新时期党建试验的理论基础。 中国现代化的一场重大试验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属于国有或集体,党的建设按照“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进行,企业党建中存在的至多只是党组织活动活跃不活跃的问题。 而私企中的党组织,完全是新生事物。从目前掌握的材料看,私企中成立党组织的只占少数,而这少数之中,党组织的活动开展得好的又是少数。党组织在新经济组织中的任务、活动方式方法等等,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王长江说:“你要在新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人家会说,西方国家的企业中没有建立党组织,不也照样搞得很好吗?你要求新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参与决策,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人家会说,企业是我的,你参与决策,对决策失误产生的后果,你能负法律责任吗?” 但中共理论界认为,市场经济和党的领导并不矛盾。理由很简单:几乎所有搞市场经济的国家,都是由政党来领导的。因此,没有任何必要讨论市场经济要不要党的领导的问题。需要讨论的只是怎样实现党的领导,党怎样领导才科学、有效。 王长江认为,新经济组织中党的建设的前途和命运到底如何,不取决于对党的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是否明确,甚至不取决于是不是把党组织在新经济组织中的地位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而取决于能不能把党的工作融入经济工作中,把党的工作与新经济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经济组织发展的臂膀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这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是一场挑战,对私营企业的前途也是一场挑战。 29.9%的私企主是中共党员 据2003年2月公布的中国第五次民营企业抽样调查,民营企业主中共党员人数达29.9%,其中有5.9%是在创办企业后入党的。 前几次调查中中共党员的比例分别是,1993年为13.1%,1995年为17.1%,1997年为16.6%。据分析,主要是因为这几年有大量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变成了民营企业,而改制企业负责人多为中共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