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平均7.3岁 百年品牌路迢迢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4月10日 16:54 《财经时报》 | |||||||||
不是产品卖不动的时候才想着要变,而是每时每刻都要想到追赶时代的脚步,引领潮流才能独领风骚 本报记者齐馨 中华牙膏这个一度被认为是跨国企业“蚕食”中国品牌又一例证的驰名本土品牌,
北京华盛时代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著名品牌营销专家李光斗认为,想要品牌不消失,就需要保持品牌的年轻化。 品牌外患要一分为二 《财经时报》:有一些曾经的“国产名牌”因陷入跨国公司“收购品牌”的沼泽而逐渐被市场遗忘,比如活力28、熊猫洗衣粉、美加净牙膏。你在新书中也有“跨国公司蚕食中国本土品牌的策略”这样的内容,这种现象是否说明中国企业对品牌资产的漠视? 李光斗: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地看。在外资并购过程中,它看中的是什么?这个往往能决定品牌的命运。打个比方,假设有外国企业要并购青岛啤酒,那应该是看中了它已经强大的品牌。而像欧莱雅收购小护士,我认为它是看中了其销售终端,那么这个品牌很有可能就被“雪藏”了。 资本的动力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在跨国企业的品牌战略中,它的价值取向是以利益为出发点的。中华牙膏,就是一个正面的例子。在最近几年的运作中,联合利华通过为中华品牌注入时尚元素和新的内涵,使这个品牌更加贴近了时代。 另一方面,国内企业的品牌意识也确实需要加强。品牌是一个企业最持久的竞争力,俗话说,品牌是企业的“看家本领”。在与外资企业合作的初期,很多企业将品牌低价转让,这实际上是一种短视行为。因为品牌价值不可能会100%的实现,只能以当时双方认可的价格成交,这往往为品牌所有者带来巨大损失。 《财经时报》:似乎中国企业的不少品牌都有迅速“老化”的迹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李光斗:也许我们现在是有了一些我们认为竞争力很强的品牌,但我们的品牌意识普遍不强。中国目前注册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但我们的注册商标只有166万个,平均6家企业有一个注册商标,而且这166万个注册商标中有1/4是洋品牌,这是中国的状况。我们是一个生产大国,但不是品牌大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企业年龄是7.3年,缺少真正的百年品牌和百年老店。 再者,市场的客观环境也使得在当时品牌少、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先入为主产生的品牌效应正逐渐被品牌大潮所淹没。维系品牌传播的成本增多,也使得品牌老化加速,这是市场繁荣的结果。 品牌年轻化是最好的手段 《财经时报》:中华牙膏的再次起飞,很显然是与其近两年的品牌再造有关,你认为品牌年轻化是强化其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吗? 李光斗:任何一个品牌都有一个“年轻化”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变化,品牌也必须与时俱进,注入与时代相符的新的内涵。想要品牌不消失,就必须保持品牌的年轻化。 不是产品卖不动的时候才想着要变,而是每时每刻都要想到追赶时代的脚步,引领潮流才能独领风骚。特别是一些变化非常快的企业,如电子产品,三年一个变局。 由于充分和完全的市场竞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不可能维持长久及独占,只有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转化为品牌竞争力,不断保持年轻化,才可以保证企业的长治久安。 但相比跨国公司,品牌竞争力是目前中国企业最为缺乏的能力,也是目前在中国市场决战中最为重要的能力。 《财经时报》:在品牌再造中,如何平衡“质变”与“形变”的关系? 李光斗:品牌再造涉及到产品的创新、营销手段的创新等等,不是一个对品牌的简单维护,而是多方面的系统工程。这中间当然包括广告手段、外包装等等。但万变不离其宗,想要达到品牌“重生”,就必须找到其承载的文化价值,再添入时尚的元素,简单地重新翻盖原形象,其生命周期不会太长。 在再造品牌中,最关键的是要考虑到消费者的核心利益,围绕品牌的核心价值,因你(消费者)而变、因需而变。比如,派克钢笔再变,不能变成廉价钢笔;奔驰开发出的经济型小轿车也是一个不成功的案例。在品牌战略坚持不变的情况下,为它做加法,以达到提升品牌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