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正文
 
农信社改革孤掌难鸣?专家表示应该应整体推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17日 11:53 中国经济时报

  “虽然农信社改革已经开始进行,但很多地区农民贷款依然不容易。”作为出席两会的代表委员中惟一的基层农信社代表——陕西省澄城县农村信用联社一位普通的信贷员马百党对于目前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现状还是有些担心:“三农”问题诚然是本次两会的重中之重,但有农村经济血液之称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仍然动作不大。

  农信社独木难支

黄页微成本营销方式 不见不散约会新主张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农村金融的支撑仅靠农信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邮政储蓄、农业发展银行等相关改革配套才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冯兴元这样说。从农信社业务独立以来,农村金融的重担就落在农信社肩上。虽然在政策大力扶持下,近年农信社的业务有较大发展,但农村金融的“空洞”却越来越大,农村资金的外流也愈演愈烈。此外,由于商业银行信贷权限的上收,信贷审批权集中到省行一级,商业银行在农村的分支机构,基本上变成了农村资金的“抽取器”,而邮政储蓄的只存不贷,更是抽取了大量农村资金。有数据表明,每年有近5000亿元资金从农村流向城市。

  在农村金融市场,一个最大的“抽取器”是邮政储蓄。而根据邮政储蓄的规则,其吸收来的存款全额转存央行,央行按季支付利息。邮政储蓄的发展,并没使农村有限的金融资源用于农村。不仅抢了信用社的存款,使农资来源的储蓄额剧减,还使农村本来紧张的资金外流。有央行官员估算,邮政储蓄金额约有70%来自农村,有4000多亿的资金流入城市。

  作为农信社自身来讲,问题也由来已久。产权不清,法人治理结构薄弱,不良资产居高不下,金融风险日益积聚,而且农信社提供的金融服务与农民的金融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

  “就目前有限范围内的试点来看,贷款利率的边际浮动已达到100%。”,冯兴元这样指出,在目前的贷款利率上限5.14%的基础上,实际年利率已扩大到10.3%。由于农村贷款金额小、风险大,相应的贷款成本也高,因此这个浮动范围还不足以使商业性机构获得合理的资产和资本金回报来弥补其成本。对贷款利率的严格限制,给贷款人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并且也最终给政府带来了或有负债。

  与此同时,农村政策性金融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应该进一步继续完善和发展农村政策性金融服务,明确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国家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定位,形成农村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共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格局;邮政储蓄资金的大部分都是来自县及县以下,如何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也是农村金融面临的重大课题;其他诸如农业保险问题、农产品大宗期货问题、民间借贷问题、农村利率市场化问题也都应随着农信社改革的深入而被提上议事日程。

  制度建设是关键

  作为农村信用社自身来讲,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制度建设是关键。冯兴元认为,农信社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难题,除部分政策性因素外,根源还在于农信社缺乏严格有效的制度约束,农信社员工的规则意识、效率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强。这直接导致农信社内部管理涣散,呆坏账不断增加,信贷风险居高不下。历史遗留问题的根子是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无法可依,应通过建立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对农信社员工进行强制性的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的素质,规范员工的执业行为,使农信社改革和发展的每一步都沿着法制的轨道稳步推进。

  这就需要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随着省级信用联社、以县为单位的统一法人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新型金融单位的出现,难免会出现某种程度的制度上的真空。如不及时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势必造成一段时期、一定范围内的财务会计行为失范,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甚至危及地区金融安全。为此,有必要在总体上不违背现行财务会计制度的前提下,遵循新的财务会计法规和制度,结合农信社改革和地方经济的实际,在广泛调研和征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更为详细具体,操作性、约束性更强的农信社财务会计制度。

  “以及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冯兴元指出,金融业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风险的大小又是可控的,控制风险关键在于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为实现单位运营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由单位理事层、经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实施的,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监督等在内的风险防范体系。对于农信社而言,运转有效的信贷管理控制、授权批准控制、组织规划控制、文件记录控制、员工素质控制、内部报告控制、内部审核控制等,是农信社健康发展的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实施情况,是农信社经营成败的关键。所有农信社都应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并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全社员工增强风险意识,最大限度地防范和规避金融风险。

  改革应整体推进

  “农村金融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农信社改革孤军深入是无法取得理想效果的。”按照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的部署,“今年将继续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和推广工作”。目前,我国已经有八个省市开展了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农村金融体系改革正在加快。但是,从所采取的试点改革措施来看,国家能否实现“花钱买机制”的目标,其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就目前农村发展的金融需求来看,仅仅是信用社还难以独立支撑。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金融同时并存才有可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所必须的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增强农业银行为“三农”服务的功能,恢复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功能,允许非国有资本进入银行业及发展中小型商业银行,提供其他的激励政策鼓励其他商业银行为农村发展服务,已经成为重构农村金融体系的紧迫任务。

   改革农村金融体系,必须强化政策金融的作用。政策性金融是世界各国普遍运用的基本符合世贸组织协议要求的重要支持手段,其本质是准财政,是财政与金融手段的有效结合。农业发展银行应该重新定位,真正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国家应整合对农村的资金投入,区分国家必需的财政投入和国家予以补偿的财政投入。对农村的公共道路、重大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农业的基础科学研究建设等可以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无偿投入,除此之外,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应列出一部分预算用于补偿性财政支出,即向有政策性金融业务的机构提供贴息资金和呆账损失的弥补,用少量的财政补贴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农业和农村。

   还有专家建议,农村金融管理体制改革问题,不是单纯的金融问题,其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大局。信用社管理体制的变革,必须协调好银监会、央行、信用社和地方政府这四个方面的关系。

  本报记者 姜业庆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农信社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