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正文
 
同仁堂遭遇集体诉讼折射老字号可持续商誉风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14日 15:02 《财经时报》

  从老字号总体来看,普遍缺乏健康持续发展商誉的能力和意识

  本报记者 薛建新

  2月下旬,20名北京的肾病患者联合起来,向北京同仁堂公司发出律师函,认为其产品“龙胆泻肝丸”造成她们的肾病更为严重,并要因此提起集体诉讼。有着335年历史的著
黄页微成本营销方式 不见不散约会新主张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名老字号同仁堂,其商誉正面临严重考验。

  谁之责任?

  “迄今,同仁堂还没有对律师函做出正式答复。”炜衡律师事务所律师李肖霖3月初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他是患者的代理律师,“不过,这几天我们又接到了一些有类似遭遇的病人的电话,情况比我们之前了解的更为严重。”

  龙胆泻肝丸是清火功效显著的传统中药,已有数百年历史,其中,有清热利湿功用的木通,是配方中的重要成分。上世纪中叶,含有马兜铃酸的关木通取代了原方中的白木通,被广泛使用。

  但患者在连续服用这种龙胆泻肝丸后,出现口渴、乏力、贫血、恶心等症状,经诊断为马兜铃酸肾病,全国有上百例病情严重的肾病患者只能靠透析度日。

  同仁堂集团公司宣传部部长金永年告诉《财经时报》,北京同仁堂制药二厂生产的龙胆泻肝丸是严格按照药典配方,并根据药品管理法规定上报审批、生产和销售的产品。而且,同仁堂于2000年向监管部门报告了马兜铃酸可能导致肾病的情况,并于2001年下半年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要求用木通代替关木通。

  目前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仅要求企业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做出报告,并没有规定其他的法律义务和责任。因此,金永年认为,“同仁堂在龙胆泻肝丸事件上为消费者尽到了法定的责任和义务,不应该再受到法律制裁”。

  但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卓小勤认为,同仁堂在明知风险的情况下,没有履行警示义务,也没有及时对市场中可能致病的产品进行召回,存在明显过失,应对患者负有赔偿责任。

  “如果同仁堂这样著名的老字号的产品都不能令人放心,消费者还能相信谁?”李肖霖说。

  据悉,正式对同仁堂提起诉讼可能会在今年5月。此外,李肖霖也有成立一个“爱心基金”的设想,即由所有的龙胆泻肝丸的生产企业出资,为此药的受害人提供补偿和后续医疗的支持。

  “这对药厂和患者来说,是双赢的最佳结局,也是同仁堂挽回影响的一个机会。”李肖霖说。

  消费者信心无价

  蔚蓝远景营销机构的顾问王逸凡告诉《财经时报》,这件事暴露出一些医疗体系的不完善,包括中药召回、不良反应预警、受害补偿等机制的缺失。

  “但同仁堂作为制药企业,其应对也有失当之处。”从法律上避开责任或许容易,但对品牌和消费者信心的伤害加以弥补要困难得多。

  “药品是特殊商品,社会责任感是药企品牌的重要元素。”王逸凡认为,当年强生处理“泰诺”危机是个很好的例子。1982年,芝加哥地区有人因服用强生的“泰诺”中毒死亡,强生公司迅速同警方合作展开调查,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回收数百万瓶药品,并且和媒体坦率沟通,向医生、病人和经销商发出警报。

  最终调查结果表明,是有人故意在“泰诺”胶囊里投放了氰化物,强生公司是无辜的。经过对800万片药剂的检验,发现受污染的药片只源于一批药,总共不超过75片。

  虽然为此损失了上亿美元,但强生坦诚及时的善后处理,赢得了消费者和舆论的同情。之后,强生公司取消了胶囊包装,新包装“泰诺”上市,5个月内就夺回了原来市场的70%,并在两年后重新成为市场第一。

  王逸凡认为,同仁堂在非典期间免费赠药、贴钱提供平价药,同其“济世救人”的宗旨一脉相承。但“这次如果推卸责任,一定会在品牌上失分”。关于此事的一个网上调查印证了这一点:超过七成的被调查者认为,同仁堂应该对此事负责,远远超过认为责任主要在于体制或患者的比例。

  商誉健康可持续发展

  我国目前通过国家认定的“中华老字号”有2000多家,但70%在勉强维持现状,而长期严重亏损、面临倒闭的占20%,有品牌、有规模且经济效益好的仅占10%。博睿管理咨询总经理陈青认为:“从老字号总体来看,普遍缺乏健康持续发展商誉的能力和意识。”

  具体来说,老字号面临的困境各有不同。一大批老字号由于经营不善或体制落后,缺乏人才,竞争力匮乏。特别是一些名气不太大或局限于区域市场的地方性老字号。加上历史沿革使品牌所有者多是一些集体企业或中小型国有企业,造血机能不足。

  “他们的当务之急是培元固本,理顺机制,或者引入外部投资者,先做好产品和基础管理,来支撑头顶的老字号。”陈青认为。

  某些著名老字号的问题有所不同:由于其知名度,在之前的发展中,品牌分散在多个企业手中,良莠不齐,特别容易发生商誉株连,使得一个企业的问题扩大为整个老字号的危机。从以前的金华火腿危机以及南京冠生园事件中都能看到这种迹象。

  同仁堂也有这种情况。国家药监局日前发布一项通告,公布了2003年药品广告违规严重的23家企业,要求各地管理部门在今年进行重点检查,南京同仁堂药业公司的“痔疮止血颗粒”也在其中。

  实际上,南京同仁堂虽然源自于1926年成立的北京同仁堂南京分号,但经过多年演变,现在是南京医药集团控股企业,与北京同仁堂是相互独立的公司。类似的,在温州还有“叶同仁堂”药房等,这种“品牌共生”加大了老字号商誉互相影响的可能。

  陈青认为,根本原因在于治理结构缺失,老字号的所有者不明确,使用者、经营者和负责任者不对称,大家都想来沾老字号的光,却不愿去维护品牌。“政府和行业监管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准入机制,不能让老字号被滥用。”

  而少有的一些经济效益好的老字号,商誉虽然得到了发展和保护,但面临的挑战是“用现代品牌和管理理念来使商誉可持续。”

  锡恩顾问总经理姜汝祥认为,“老字号是竞争优势,但不是核心竞争力”。目前,老字号多分布于小商品、食品、服务行业,仍然残留着手工经济时代的痕迹。“不要只把老字号当成资源,它首先是一个企业,要按照现代的商业规律和理念去做,才有长久的发展”。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