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正文
 
《新营销》特别策划:叶茂中还能火多久(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04日 18:23 《新营销》

系列报道:

《新营销》特别策划:叶茂中还能火多久(一)
《新营销》特别策划:叶茂中还能火多久(二)
《新营销》特别策划:叶茂中还能火多久(三)
《新营销》特别策划:叶茂中还能火多久(五)

  叶茂中擅长将自己做过的案例撰成文章,这种方式现在已经成为策划公司流行的营销手段。解读“叶茂中现象”,有必要详细了解叶茂中所做的这些案例的
黄页微成本营销方式 不见不散约会新主张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情况,了解企业在与叶茂中合作过程中的感悟,以及成败经验的总结,以期给更多的企业以启示。为此,本刊记者随机抽取了叶茂中所做的部分案例进行了采访。

  叶茂中案例调查

  文/本刊记者 章回


  传化:仓促而盲目的结合

  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的案例列表中,有如下记录:浙江传化化学集团广告片《小狗篇》、《洗衣服篇》。

  2000年1月,在孔繁任的介绍下,传化与叶茂中开始接触。叶茂中曾在杭州精锐广告公司任企划部经理,对于传化有一定的了解。而传化看中的是,叶茂中曾帮宝洁从事三年的农村市场路演工作,对农村市场有一定的了解,这与传化的目标市场相当吻合。

  传化当时的要求仅仅是拍广告片,而时间只有短短两个月,每条片子的费用在40万-50万元之间。为此,叶茂中曾提出,时间太短没法作调研。但最终,叶茂中没有坚持这一点。

  两个月后,叶茂中拿出了作品。

  《小狗篇》是为传化洗洁精而拍。叶茂中给传化洗洁精的定位是:干净,没有味道。而创意大致是:家庭主妇将盘子洗好之后搁到一边,小狗却把它叼回来;而用传化洗洁精洗过之后,小狗就不再把盘子叼回来了,原因是用传化洗洁精洗过的盘子不再有气味。

  传化高层看过这个片子后,感觉这个片子的创意很偏,看法不一。但在叶茂中的说服下,最终还是通过了。

  “老叶的说服能力和沟通能力很强,能让人产生信服的感觉,我们老板也被他说服了。我们想,与客户沟通能力很强的人,与消费者的沟通能力也应该很强,而且,在这方面,总应该听取专家的意见吧。”传化花王公司(与花王合资后的名称)市场部部长俞顺红说。

  回过头来,俞顺红发现,《小狗篇》的失误,恰恰就在沟通上面。

  首先是在小狗形象的使用上。在国外,狗是家庭的一分子,是可爱而值得尊重的,人性化的。而在中国,狗的形象却并不太佳,“看门狗”、“丧家之犬”等诸多用语中,狗都是作为反面形象出现的。对于主力市场在农村的传化而言,这种文化上的认知冲突更是严重。

  其次是沟通的低效率上。《小狗篇》的创意无疑是较强的,但是片子播出来之后,传化进行了调查,发现很多人表示看不懂,不明白为什么小狗刚开始去叼盘子而后来却不去叼了。在低端市场上更是如此。“消费者都喜欢看轻松的东西,广告拐了两个弯之后,他们就不想这个问题了。”俞顺红说。

  这条并不直观的广告篇,如果要让消费者理解,无疑要大量增加投放的力度,但当时传化的情况是,该项产品的广告投放费用有限。

  另一条广告片《洗衣服篇》是为传化洗衣粉而制作的,其中同样用了小狗的形象。创意大致是:一个成功男士开车在农村公路上,车坏了,男士停下来换轮胎,换完之后发现衬衣上有不少油渍。这时他看到路旁有一条小河,岸边有正在洗的衣服,但是主人却不在。男士于是走过去拿起洗衣粉洗衬衫,被守在附近的小狗发现,小狗发现后汪汪大叫冲过来。于是男士在前面跑,狗在后面追,待男士回到车上,发现手中的衬衫已经干净了。

  俞顺红认为,《洗衣服篇》犯的错误与《小狗篇》差不多。例如,片中男士开的是小轿车,而且样式像是老爷车,这跟传化洗洁精的样景是别墅一样,在生活方式上与农村消费者无法对接。而大部分看了一两次片子的目标消费者都表示看不懂,他们不明白,那只小狗为什么要去追这个男士。

  更为关键的是,由于特定的目的,这两条广告片只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但是由于中央电视台的费用昂贵,传化选择只播出15秒,而这两条广告片都是按照30秒的结构拍的,结果造成消费者更加看不懂了。

  “当时时间确实是太匆忙了,1月份我们和老叶谈,3月份就要赶着播出,我们在许多方面都没有深入的沟通,所以会出现片子按30秒拍但是播出时间却是15秒的问题。”俞顺红说。

  《小狗篇》与《洗衣服篇》在中央电视台播了半年之后,多方的测试表明,这两条广告片的效果非常不理想。传化终于下决心将它撤了下来。

  2000年,正是国内洗涤用品市场洗牌的时候,市场竞争非常残酷。此时传化的产品在市场上已经出现销售下降的趋势。当时传化高层都对这两条广告片充满了期望,然而,广告播出之后,销量仍是下降,“当然,这两条广告片对销量下降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俞顺红说。

  俞顺红认为,从广告的效果来说,这两条广告片应该是失败了。但是,“这不能怪老叶,很大程度上是我们自己没有好的策略。”

  俞说,当初请叶茂中拍广告片时,传化自己在品牌规划上思路并不清晰,也根本没有整体的品牌规划思路,只知道要拍个创意好的片子,但是目标消费群的调查、传化的品牌价值是什么,这些先期的工作,都没有搞清楚。另外,由于一定要在3月播出广告片,操作相当匆忙,虽然叶茂中对此也有意见,但是,“老叶他们终究是做生意的,并不会就这样不拍广告,这我们能够理解。”

  由于当时的市场竞争环境,传化高层对这两条广告片都抱有较高的期望,但是,对于“大师”的崇拜心理,使得传化高层迷失了自我的判断。俞顺红说,当初广告的创意出来之后,传化几个高层对创意提了一些意见,但是,在叶茂中很强的说服能力下,传化最后将创意的选择权交给了叶茂中,因为觉得自己是外行,外行不能代替内行思考,于是最后选择了完全授权。

  “现在看来,企业应该有自己的原则,毕竟我们对自己的企业与市场有相当的了解。”俞顺红说。

  俞的结论是:片子创意是不错的,但并不适合传化。而这两条片子的失败,企业应该负主要责任,叶茂中作为一名广告人,在广告创意的方向也出现了失误。

  广告片播出之后,传化与叶茂中的沟通并不多。“虽然我们也意识到了问题,但是出于面子,不好意思跟老叶说,毕竟大家都是朋友啊。到后来停播之后,我想老叶他自己也就明白了。”

  至于日后是否会与叶茂中继续合作,俞顺红表示,这种可能性很小。“我们已经意识到找外部的机构合作,要有自己的原则,不可能完全按照对方的方式去做。但老叶太强势了,他不一定会接受我们的想法,所以双方再度合作的可能性较小。”

  通过与叶茂中的此次合作,俞顺红认为,传化还是从中学到了许多。

  “企业与外部的机构合作时,一定要有强大的品牌规划,或者是找一个做全案的公司,否则效果不但可能达不到,还可能造成一定的损害。另外,如果费用有限,不要找太好的公司,否则真正的操盘手不可能是重量级的人物。总的来说,企业一定要打到门当户对适合自己的合作伙伴,而不要盲目祟拜大师。”

  “品牌的建设与市场的胜利是长期性的,不是一个战役能够解决问题的。”俞顺红深有感触。

  交了学费的传化,摸索出了另一条做品牌的方法。他们先找来大量的顾客,与顾客一起来讨论传化的品牌,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品牌规划,在这一步彻底抛弃“大师”。品牌规划出来之后,落实到产品的开发上面,包括市场定位、概念等,要在前期完成,在此基础上,他们的第三步才是找广告公司合作。

  在2003年下半年新拍的洗洁精广告片里,传化用了最通俗的手法来表现“彻底干净嗞嗞响”的销售主张,测试表明,大部分消费者一下子就看懂了,而且印象比较深,能说出来。而在洗衣粉广告中,传化则使用了一首台湾民谣,结果传播得非常快,沟通的效率令他们相当满意。

  俞顺红说,2003年,传化花王的销量增长为40%,在业内名列前茅。

  圣象:绝好时机

  叶茂中最引以为豪的案例或许是圣象品牌整合策划案。为此,他还将此案例写成完整的一本书。

  然而,当记者致电圣象集团市场部经理陈大男时,刚说完采访意图,就被陈大男打断。

  “我认为,一个企业的成功不可能是一个策划公司的功劳。我们跟叶茂中公司只是在某些项目上的合作。”

  “跟我们合作的广告公司很多,叶茂中公司只是其中一个而已。”

  陈大男在拒绝进一步采访的同时,说:“策划公司将合作项目对外传播,是违反双方的合同的,我们认为这样非常不合适。”当然,他表示,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仍会与叶茂中公司进行合作。

  诚然,一个公司的成功不可能完全归结于一个策划公司。但是,一位对圣象有所了解的人士告诉记者,圣象的成功,在于在恰当的时机跟叶茂中公司进行了合作,对品牌进行了整体的规划。叶茂中公司对于圣象品牌的策划,对于公司确实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圣象与叶茂中公司的首次合作始于1998年4月。成立于1995年的圣象公司,由于率先把强化木地板引进国内,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到1998年时,圣象在强化木地板市场上已经占据了行业第一的位置。

  叶茂中接过圣象木地板的案子后,对当时的地板市场进行了调研,发现在地板市场上,实木地板、实木复合地板、强化木地板三分天下,圣象已经成为强化木地板市场第一品牌。但就整个地板市场而言,没有一个领袖品牌,甚至连稍具领袖意识的品牌都没有出现。叶不由得感叹:“这是多么宝贵的一个市场空位!”由是,叶茂中为圣象制订的第一个品牌战略是:圣象由强化木地板第一品牌,转变为地板市场第一品牌。

  在一个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但高速发展的行业中,由于市场增长非常快,造成了行业企业忙于满足市场对产品的需求,而忽略了许多有关企业长远发展的问题,例如品牌,行业整体的品牌意识非常薄弱,因为问题已经被高速的发展掩盖了。此时,如果哪一个企业能够有意识地打造品牌,那么就极有机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这种规律已经被众多的例子证明。而圣象也正是如此。

  圣象在地板行业的经营模式非常独特,它采用了虚拟经营的方式,由德国著名的公司来为自己做OEM,而自己则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品牌经营上。这种做法使企业的成本非常高,企业的市场压力非常大,只能寄望于打造品牌,用品牌提升产品的价值上。事实上,这种经营模式已经体现出了企业决策者的胆识。

  陈大男也认为,从一开始就坚决塑造品牌,正是圣象成功的关键。在圣象找叶茂中之前,在行业中已经确立了一定的地位,而圣象需要的,是在当时的平台上进行提升,把企业往上推到另一个更高的平台。从理论上而言,这是符合企业平台跳跃式发展的规律的。

  首次合作,叶茂中公司为圣象进行了营销诊断、市场调研、整合营销传播策划、销售管理体系、专业销售、VI设计等,并制作了广告片《鞭炮篇》、《舞蹈篇》、《小狗篇》、《钢球篇》、《时钟篇》、《无缝篇》、《非洲篇》、《搬家篇》。从叶茂中书中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到,圣象在品牌上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而叶茂中当时的工作,主要是将圣象品牌定位于整个地板市场的第一品牌,同时确定了多品牌战略,并努力使圣象品牌体现高品质、高品位,富于价值感。这些工作实质是在圣象原有品牌基础上对圣象品牌进行提升,使之更完善,而广告片又是最直接的武器。

  当时不少木地板企业也有广告投放,但是大部分是简单的功能性诉求广告,制作非常粗糙。而叶茂中公司将圣象的广告分为形象篇与功能篇两大类,制作非常精美,美感始终贯穿于广告片中,非常完整地传递了圣象木地板的品质感与价值感。当然,这里面也部分归功于圣象在制作上不菲的投入。

  据了解,广告制作成功之后,叶茂中曾希望说服企业进行大量的系列广告投放,以造成轰动效应,但是,最终圣象只是选择了其中两篇广告,一篇是形象篇,而另一篇则是功能篇。圣象认为这两篇广告已经把功能、唯美与成本结合得最好,而过量的投放反而可能会对品牌的美感造成损害。

  广告播出后,形象广告引起了非常好的反响,相对于不少企业粗制滥造的叫卖式广告而言,圣象确实走到了行业的前列。

  应当说,叶茂中的策划给圣象品牌起到了较大的提升作用。然而,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在叶茂中的策划之后,圣象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在整体的品牌计划下,仍然用各种手法来提升品牌。至今,圣象已经连续五年占据了行业销量第一的宝座。

  陈大男称圣象的成功“不是一个策划人的成功”,这里面或许是对叶茂中的案例炒作有所微辞,但我们更愿意将之看作是一个理性企业的体现。确实,圣象与叶茂中的此次合作,正是因为有了一个绝佳的时机,有了一个以品牌为导向的理性企业,有了最能发挥策划人特长的合作方式,才使项目取得了成功。

  劲王野战:营销与资源脱节

  1998年,叶茂中为湖南红豆食品公司提供营销策划服务。在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的介绍里,列着如下项目:劲王野战系列饮料产品创意、视觉设计、营销诊断、年度营销策划、销售管理体系、专业销售、广告片《摇滚篇》。

  湖南红豆食品公司的原意是想请叶茂中为其产品“劲王枸杞汁”进行策划,但叶茂中机构进行了市场调研之后,得出的结论是这种产品完全没有市场,应该枪毙。叶茂中为客户提供了新创意的产品,共三个品种:野战苹果、野战红星、野战冰茶。

  叶茂中的创意基础是,饮料消费一是口感,二是品牌,而品牌中文化相当重要。饮料市场的一个庞大消费群——10-20岁的年轻人都非常祟尚酷文化。叶茂中发现,这个群体对于美国大兵的军用饰件非常感兴趣。于是,叶茂中决定用迷彩色作为新产品的包装,并且将之命名为“野战”饮料。

  产品开发出来之后,叶茂中机构又为产品拍了广告片,广告语是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在随后,叶茂中策划机构对红豆公司的销售人员进行了培训,重新规划了销售体系。

  从整个过程看来,叶茂中对劲王野战饮料的策划是全程式的,比较符合叶茂中全案的主张,这与帮企业简单地拍广告片有较大的不同。在《转身看策划》一书中,叶茂中也花了相当的篇幅对此案例进行了叙述。

  为了了解叶茂中策划的效果,记者致电红豆公司,得到的却是一个令人沮丧的回答:“我们企业已经停产好久了。”

  与叶茂中合作时该公司的负责人,已经无法得知行踪。

  在《转身看策划》一书中,叶茂中借红豆公司丁总之口,对策划效果的描述是销售相当火爆,经销商拿着现款来要货,厂里天天加班加点都跟不上。红豆公司一位留守人员告诉记者,劲王野战饮料刚刚推出之时,确实卖得不错。在红豆公司所有产品里,是卖得最好的。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市场的销量就开始下降了。原因是,经销商确实对这种产品感兴趣,也进了不少货,但是消费者在对产品的兴趣过去之后,却很少会进行重复购买。

  这种情形跟2003年健力宝爆果汽推出后的反应,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光有新鲜的概念是远远不够的。

  至于失败的原因,该留守人士表示,原因是多方面的,很难将之归结于某一具体的方面,市场销量不畅是一个因素,但在资金上的困难是最为根本的。

  在《转身看策划》一书中,红豆公司的资金困难也有所反映。红豆公司的丁总曾将当地几个银行的负责人拉到北京,请叶茂中给他们描述市场的前景,希望能得到银行方面的贷款。

  对此,一位咨询界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企业的成败确实是多方面的,但这些成败因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环环相扣,一个环节的个别失误有可能导致其他方面出现问题。叶茂中在劲王野战饮料的策划从产品的创意开始直到销售管理,从营销的角度来看是相当漂亮的。但是,从战略的角度来看,叶茂中抛开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体系另开发产品,这一点值得商榷。

  湖南红豆食品公司位于怀化,是一家专门从事杂交枸杞系列产品开发生产的企业,从事杂交枸杞种植、深加工、综合利用等业务。其拥有的杂交枸杞种植规模达666.7公顷(1万亩),与之配套建有三条生产线。1998年4月,也就是叶茂中与红豆公司接触前一个月,该公司的枸杞鲜汁生产线一期已经建成投产。而当地政府也将此项目作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进行推广。

  但叶茂中的到来似乎改变了这一切。在叶茂中的建议下,红豆公司将精力、财力与物力重点投向了野战饮料。“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应该考虑的是扬长避短,利用自己的枸杞种植基地与生产线。如果市场不行需要转向,也应该利用起自己的资源,例如,枸杞汁不好卖,不能开发枸杞酒吗?现在的宁夏红做得不就是挺好的吗?这里只是举一个例子,具体的做法其实是挺多的。这种说法似乎有马后炮之嫌,但在服务这样一个中小企业时,让其轻易放弃自己的资源优势,肯定不是明智之举。”这位咨询人士说。

  这位人士认为,红豆公司转向野战饮料的生产,对于项目的招商引资、政府与银行的扶持等方面的一体化资源都造成了损害。“像红豆食品这种中小企业,本身的资源能力是相当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将重点投向野战饮料,优势的地方自然无法表现出来。我认为这是方向的根本性错误。”

  他指出,企业的竞争优势应当是持续而不是短期的,只有结合自己实际的情况,在企业发展战略下进行市场的运作,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营造持续的竞争力。劲王野战饮料刚开始在市场上的销售形势不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从营销策划而言这是一个漂亮的案例。但是,离开了企业的整体战略做营销,哪怕是最为完美的营销方案,最后结果都有可能适得其反。

  别样红:短暂的红火

  别样红的案例与劲王野战饮料有很多共通之处,其内容也是叶茂中否决了原先的产品,而改推出新的产品。别样红的厂家龙兴公司原本是生产别样红莲藕汁的,但叶茂中考察之后,认为果蔬饮料没有市场,于是改推出新产品降火冰糖梨汁。

  在叶茂中机构的介绍上是这样写的:“别样红降火冰糖梨汁产品创意、营销诊断、年度营销策划、广告片《谁要篇》。”

  在《转身看策划》一书中,叶茂中提到,由于企业没有资金,因此产品在市场上主要以自然销售为主,但在市场上,确确实实地销了起来。

  记者采访龙兴公司得到的结果基本上也是与红豆公司一样:工厂已经停产好久了,企业效益不好,原因是市场竞争过于激烈,企业资金太少。

  至于别样红降火冰糖梨汁,留守人员称,刚开始卖得还可以,但一段时间之后就不行了。具体是何原因,已无从得知。

  孔府家:死水微澜

  2000年3月15日,一个显然经过刻意挑选的日子,孙建成履新成为孔府家新总裁。孔府家这个曾经辉煌的品牌,由于受到鲁酒“勾兑事件”的影响,在消费者对鲁酒出现信任危机之下,已经是江河日下。为了重振旗鼓,孔府家请来了叶茂中。

  叶茂中对孔府家进行了诊断。叶茂中经过调查认为,孔府家成功有两点非常重要,一个是其体现的“家文化”,这是孔府家品牌核心价值所在;其次是包装上使用陶具。孔府家应该做的是继承这两点,并为之注入新鲜的血液。

  为此,叶茂中建议孔府家缩短品牌战线,集中力量攻单品。随之就是叶茂中的拿手好戏拍广告片。叶茂中认为,刘欢作为当年《北京人在纽约》主题曲的演唱者,与孔府家的“家文化”有直接的联系,而且刘欢没有拍过广告,请他出山会形成新闻效应。广告片的主题仍然是以前那一句:“孔府家,叫人想家”。2000年冬季,广告片开始投放。

  从叶茂中的策划来看,有一点是令人佩服的。绝大部分企业新换的广告公司,都会对品牌进行重新规划,重新定位,并重新诉求,因为不这样不足以显示出其能力。但大名鼎鼎的叶茂中对于孔府家的品牌文化采取的是继承的态度,这是非常难得的。

  但是,态度是一回事,方向是否正确又是一回事。不少营销人士认为,孔府家的“家文化”,是在90年代初形成的,有当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例如说出国热大家都很关注,但现在照搬过来,消费者却可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点,叶茂中在他的案例中没有提供令人信服的理由。

  这则刘欢的广告对于孔府家起到什么作用呢?叶茂中称,广告片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后,反响热烈。在孔府家山东招商会和全国糖酒会上得到了热烈的回报。样板城市的销量增长迅猛,经销商信心大增。

  孔府家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广告片播出后,反响确实是不错的。原因一是刘欢的眼球吸引度很高,其次孔府家重出江湖在白酒界而言也确实是个大新闻。但是,在招商方面,真正的成交却并不多。

  “谁都知道糖酒会的热闹都是空的。一个企业一亿元的单,在糖酒会后有多少真正成交呢?能有一两成就算不错了。广告的播出能够引来经销商们的关注是无疑的,经销商很关注企业的变化,有明星广告推出来了,自然会来了解,但要真正招商成功,这仍然只是第一步。”

  叶茂中服务孔府家的时候,孔府家的市场已经从全国萎缩至山东、广东与上海的局部区域。2003年,记者采访入主的万基酒业事业部总经理、孔府家新任总经理刘敏时,刘敏称,孔府家的市场还是在山东、广东与上海的局部市场,甚至在山东大本营,也已经剩下零碎的几个市场。

  刘敏说,孔府家销售额从历史的高点9亿多元,到2000年时,跌到大约1亿元左右,2001年与2002年基本上还是在这个量上徘徊。集团每年亏损1000多万元。

  从实际的销售量来看,孔府家并没有明显的提升。在这方面,叶茂中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曾有如下论述:

  叶茂中:现在,我做的一个有关刘欢的广告正在各地热播,我觉得就非常成功。

  记者:但是,近年来,山东的酒业发展似乎十分不顺,从秦池标王的没落,到“孔府”之争(孔府家与孔府宴等系列争论),孔府家酒能力挽狂澜吗?

  叶茂中:这个问题应该由企业来回答。不过我做了孔府家酒的全面品牌规划,也知道一些内幕。关于鲁酒即勾兑酒的公众舆论,对孔府家酒的销量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改变这一印象,可以说是大费脑筋。孔府家企业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孔府家酒作为国有企业,有很多国有企业所共有的弊端。比如:行动缓慢、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倾向。孔府家企业本身也有许多正面的优点,但不突出。没有明显的特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没有去提炼、强化、传播自己的特征。

  确实,决定现代企业成功的是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品牌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广告,策划塑造的品牌个性,文化上,还体现在支持品牌战略的质量、服务、人力资源等因素上。现代企业的竞争不再是单点突破就能够取得竞争优势,它是一个在更广泛程度和深度上的全面竞争能力的体现。孔府家能否力挽狂澜,这个问题应该由企业回答。

  但是,叶茂中所称的孔府家广告“非常成功”,体现在哪里呢?如果光从销量而言,实际的市场销量并没有多大变化。当然,销量的增长也不仅仅是广告的事情。

  对于叶茂中的策划,另一个相当重要的意见是:孔府家的没落实际上是受整个鲁酒信任危机的影响,因此,在传播上,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建立起消费者的信心,而不是拾起所谓的“家文化”。

  2003年6月,已如一池死水的孔府家被万基集团收购。

  珍奥核酸:广告备受指责

  在珍奥核酸的上市推广计划中,叶茂中的神来之笔是把38位因研究核酸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与“珍奥”链接。38位科学家由是变相成为了珍奥核酸的广告代言人。

  《叶茂中谈策划》一书中说:“找到这个大创意令我们和珍奥人兴奋不已,叶差点晕过去。”

  这个创意源于叶茂中在翻阅资料时发现,有38位科学家因为研究核酸而获得诺贝尔奖。而科学家在人们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叶茂中认为,通过逐步讲这38位科学家的故事,可以使消费者了解核酸,从而相信核酸是个好东西。

  从逻辑上而言,叶茂中使用了偷换概念的手法。38位科学家研究的核酸,与核酸是否具有营养价值根本是两回事。但是,在市场营销中,这无疑是一种宣传的手法。

  事实证明,这个创意对销售的促进相当有效。原因在于,消费者普遍对保健品持不信任态度,通过将科学家的头像做成广告,产品马上带了权威性的色彩。

  广告出街之后,珍奥核酸迅速占领了中国核酸市场的90%,叶茂中的创意在其中无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个广告创意也给厂家带来了不少麻烦,受到包括专家在内的广泛批评。

  2001年,《南方周末》刊发关于核酸商业骗局的文章,由此引发了一场大讨论。许多专家指出,核酸根本没有任何营养价值,“吃核酸甚至就跟吃粉丝没什么区别”。而珍奥核酸用38位科学家头像来做广告的做法也受到了指责。

  38位科学家中的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厂商将他们的肖像用于“核酸营养”的宣传未征得他们的同意。而珍奥核酸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承认在广告宣传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

  作为始作俑者,叶茂中在这种风波里面是否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呢?不少广告人认为,这是厂家的事情,跟广告人无关。

  尽管经过许多风波,珍奥核酸在市场上的发展还是相当高速。2002年销售额为4亿元,2003年达到10亿元。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