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正文
 
泉州劳工短缺调查 城市不良用工环境留下的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03日 09:17 南方都市报

  记者 鲍小东

   乌桥口是晋江市陈埭镇自发形成的最大的劳动力市场,每年的春节后这里都会有众多工厂设点招工。2月21日下午4点多钟,尽管招聘会场一片冷清,但仍有数十家工厂的招工点没有撤离,一男子说了句“招工的比找工的还多”,引得四周一片笑声。

美妙时光产权酒店 紫光台式电脑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招工的比找工的还多”,这种现象在泉州市今年的各种招聘会上均不同程度出现,该市规格最高的、由泉州市劳动部门举办的人才招聘会,也以“不成功”收场。不少企业春节刚过就开始招工,但至今还没有招满工人。

  泉州为什么缺工?工人为什么不到泉州工作了?

  节后招工难

  企业扩大规模,但外来工数量却在减少;一些企业招不到人手,机器只好闲着。

  “往年,都是工人到工厂找工作。”泉州某包袋公司的杨小姐说,“但是最近一两年,企业要四处参加招聘会招工。”

  2月21日,杨小姐在泉州市鲤城区劳动力市场举办的招聘会上,打出了“组长带工人优先”的招聘广告,但是一个上午毫无斩获。杨说,从正月到现在,她们只招到二三十个工人,“现在车工越来越难招了”。

  卿先生是“鸿达”包袋公司人事部的负责人。卿说,他们从正月初五就开始招聘,在工业区内显著位置张贴海报,通过培训市场介绍,但是仍然招不够工人。

  据介绍,去年该厂如果百分之百运转需要530名车工,但实际只有300多名员工。今年春节,有200多人回乡,春节后却有100多人至今没有回来。

  “今年很多企业增加生产线,扩大规模,但外来工数量却减少了。”卿说。

  泉州市劳动服务公司是泉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下属事业性单位。面对缺工现象,该公司副经理刘良裕坦承,“各镇为了拉人,都在搞招聘会”。

  “为了招到工人,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办法,不信你到陈埭镇去看看,那里的工厂都在自己的门口招工。”杨小姐说。

  陈埭镇隶属晋江,是著名的“鞋都”,辖内登记注册的企业就有2000家左右,还有很多未登记的家庭作坊式的小工厂。在这个小镇上,宝马和奔驰车随处可见。“这里有钱人多得很。”一名摩的司机告诉记者。

  陈埭镇的另一多是招工广告,用铺天盖地来形容显然并不为过。正如杨小姐所言,各大企业纷纷打出了招工的过街横幅,而众多小工厂就在自家门前支起一块木板,贴上招工信息,并有专人接待。

  记者以应聘车工为由来到了陈棣镇华盛鞋厂。在三楼车间,一半机器闲置。领班说,现在车工难招。鸿发鞋厂的一位接待人员告诉记者,由他负责的生产线招不到工,机器也闲着。

  下面的故事更能刻画出陈埭镇对技术工人的需求。2月20日晚,“恒强”鞋厂发生火灾,大火一直烧到次日,将5层厂房烧尽。尽管如此,“恒强”还是给每个工人一天发放40元的补贴。“就是担心工人会走掉。”

     泉州到底缺多少工人?

  陈埭镇政府的一份调查表明,到今年2月中旬,中等规模企业招工还不过半,小规模企业招工缺口更大。

  当地媒体报道泉州缺工二十万,有关人士表示媒体报道数字不实,今年大概缺工五万到八万。

  不只是陈埭镇。在石狮市,企业对技术工人的争夺更加激烈。一位家人在石狮开厂的晋江政府官员说,“各企业现在是互相挖人,有的承诺,来一个工人就一次性发给100元补贴,最高的一次性补贴可以达到800元。假如车间主任带人来,就会按他所带人数给他补贴”。这种情况去年就已经发生,今年表现尤烈。

  谢小姐在一家职业介绍所已经工作三年了,这家职业介绍所设在石狮市劳动力市场大厅内。比较近几年的情况,谢小姐说,工人一年比一年少,去年比前年少,今年比去年少,“今年少得比较明显,普通工都不好招了”。

  2月22日,石狮市劳动力市场门前。重庆来的邹红辉说,他在泉州已经七八年时间了,以前,工厂招工人十分挑剔,都是要专业的,还要求有两三年工作经验。而现在,随便什么水平的车工都抢了。

  “现在,如果有10万技术工一下子进入晋江,都不会饱和。”晋江市一家鞋机厂的老板说。去年当地媒体报道泉州缺工二十万。

  泉州市劳动服务公司副经理刘良裕称,媒体报道数字不实。近年来,缺工是泉州市每年都遇到的问题,今年大概缺工五万到八万。“泉州缺工没有外界说得那么大”。

  但是,来自基层政府的信息并没有这么轻松。题为《陈埭镇2003年经济运行情况》的报告写道:招工难已经成为影响我镇企业正常运转的一个主要因素。

  今年2月中旬,陈埭镇政府又派人到企业中调查,结果发现,规模企业(年产值500万以上的企业)的招工不成问题,但中等规模的企业招工还不过半,小规模的企业招工缺口更大。

  泉州市有关部门曾就缺工问题进行调研分析,认为我国西部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以及中部城市的发展对工人需求越来越大是泉州缺工的原因之一。

  泉州市一位政府官员举例说,江西到泉州来招商,可以提供很便宜的土地,有的甚至是零地价,所以他们的工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对工人的需求也必然增多。“民工可以在自己家门口找到工作,当然不愿再到泉州了”。

  与此同时,泉州本地的企业也在发展,很多企业不断扩大规模,进一步拉大了用工缺口。陈埭镇政府提供的资料显示,2002年,该镇产值上亿元的企业13家,规模企业50多家;2003年,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19家,规模企业200多家。2004年,企业规模仍在扩大。

  “制作鞋帮的高平车已经供不应求了。”福建省鞋机商会的一位理事说。

  而另一个现象是,不少民工已经从泉州转往江浙、广东等地。上述官员说:“因为广东多外企,资金实力雄厚,企业规模大,管理规范,工人的工资待遇,以及生产生活条件都比泉州好。而泉州多民营企业,都是从家庭作坊发展起来的,无论是管理、规模,还是为工人提供的生产生活条件都不及广东。江浙一带的企业为了吸引工人,连被褥等日用品都为工人准备好了,工人只要空手来就可以了。”

  一个工人的遭遇

  被骗入厂—伙食差—搜身—押金被没收—投诉被部门推诿,泉州不良用工环境在一个河南打工者身上得到集中体现。

  2月5日,河南打工者樊勇剑就已经来到泉州,半个多月以来,拥有中专学历的樊在各种人才招聘会上转悠。去年,樊先在石狮的一家制绒厂上班,包吃包住,每月500元工资。为了挣得更多的工资,樊后到晋江的一家工厂应聘,这家工厂有三个分厂,分别为服装、皮革和制绒。因为樊已经有了制绒的经验,所以应聘制绒。但是在交了50元押金后,他却被送到皮革厂。

  “因为皮革厂条件很差,气味难闻,对人体有害,招不到工,所以他们采取这种欺骗的方式招人。”樊在这家工厂仅仅做了一夜。樊回忆说,这家工厂一个晚班(工作时间为12个小时,从第一天晚上7点到第二天早晨7点)可以吃三餐,但是伙食太差,吃的是河粉,里面都是萝卜、豆腐,偶尔嚼到一片肉,还嚼不动。住的条件也很差,50多个人住在一间大房子里。

  樊和工友聊天得知,老板虽然承诺,包吃包住一个月工资为六七百元,但实际上只能拿到430元左右。

  所以,第二天早晨7点钟下班后,樊表示不愿再做下去,不要一个晚上的劳动报酬,只是希望退还50元押金。“但是保安态度十分野蛮,坚决不退押金,逼着我做下去。后来还撕毁了职业介绍所开的介绍信,这样我连职业介绍所的押金都拿不回来了。当我准备离开的时候,他们又强行搜身,把他们开给我的押金条搜去撕毁。”

  樊拨打过110,但没人接听。到派出所反映问题,派出所说属于劳动部门的事情。到了劳工站,劳工站说,这属于敲诈勒索,应该是派出所的职责。最后不了了之。

  樊认为,在民营企业打工不如在外资企业打工,“民营企业的地方关系网大,一旦出现问题,地方政府不会同情外来工”。

  樊勇剑1995年后在广东惠州的一家台资企业打过工。与泉州相比,樊认为,广东的企业比较正规。“他们对工人进行培训,而且有专门的培训场所。泉州企业的培训实际上只是在车间里适应工作,既不讲解产品要求,也不讲解企业规章制度。”

  “泉州企业现在的管理水平还赶不上1995年的广东台资企业。”樊说。

  被拖欠的薪水

  在小企业中流行的年底一次付薪模式拴死了工人,为企业提供了流动资金,也造成了工人最为担心的欠薪顽症。

  2月21日晚上6点多钟,重庆的小黄夫妇,在陈埭镇“高士威”鞋材厂门口的小饭店里吃饭。

  年前,小黄夫妇分别在两家鞋厂打工。春节后,小黄跳槽到“高士威”鞋材厂,和老婆在同一家工厂打工,并住进这家工厂开设的夫妻房内。由于工厂不准员工在宿舍做饭,他们每餐都到外面的小饭店里吃饭。

  小黄说,“高士威”比他去年的工厂要好得多。“那家工厂住宿条件太差,所以很多人都租房子住。而且那家工厂平时不发工资,到了年底才一次性结算。但是平时员工可以向工厂借生活费,年底结算时,扣除掉。”去年年底,小黄最后拿到手的工资是五千多块钱。

  从重庆到石狮打工的邹红辉也有在广东打工的经历,邹说,广东的老板都是按月发放工资的,而石狮几乎所有的老板是在年底时结算一年的工资,平时员工借钱,每人每月一般只能借300元。“如果你借得多,很多老板都不借。”

  石狮市某服装厂老板解释说:“并不是企业成心这样做,主要是怕工人跳槽,假如企业拿到大定单,但是工人走了,那么就不能如期完成定单,就会赔款。所以用这种形式留住工人。”

  “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使企业获得周转资金。所以很多小企业纷纷效仿。”泉州市总工会基层部部长吴章伟说。

  小黄夫妇现在所在的“高士威”鞋厂采取另外一种做法,在工人进厂的前几个月里,只发给生活费用,其余工资扣除,扣满1500元,以后每月才足额发放工资。而这1500元钱,到了年底时退还。

  正因如此,企业欠薪在每年年底时集中爆发。泉州市统计局企业调查队曾经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01年,泉州市劳动部门为民工追缴被拖欠的工资3895万元。而陈埭镇,仅在2003年“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342起,其中集体争议46起,工伤事故245起,涉及人数8126人,为劳动者追回各种款项2149万元人民币(2003年11月10日统计的数据)”。

  泉州市总工会也于去年受理1199件民工的投诉,内容有欠薪、工伤事故等等。其中,欠薪的企业就有637家,拖欠工资210万元。

  因此,为了改善外来工的就业环境,泉州市政府于2003年颁布了善待外来工的管理规定。泉州市劳动部门于去年年底开展了追缴欠薪大行动。

  泉州市总工会也组织司法、劳动等部门,深入欠薪较为严重的乡镇,举行6场欠薪举报现场接待会,并联合当地的媒体对欠薪的企业进行曝光。

  “而且我们还开通了维权电话,专门接受民工的投诉,结果我们的工作人员从早晨9点到晚上9点,不停地接听投诉电话。”泉州市总工会基层部部长吴章伟说。

  同时,泉州市总工会还采取鼓励性的措施,即发动企业向社会承诺按月足额发放工资,泉州市总工会给他们授牌,并在当地媒体中进行宣传。

  2月13日,泉州市总工会组织100多家向社会承诺按月足额发放工资的企业举行现场招聘会。在众多招聘会冷清的时候,该场招聘会气氛却异常热烈,“来自福建省内外的3000多人前往应聘,其中近千人和企业达成了用工意向”。

  被延长的工时

  “在泉州每天工作12小时是正常的”,当地一位政府官员对此解释是“企业竞争激烈利润薄,如果产量上不去,企业就会亏本”

  2月22日下午,陈埭镇乌桥口,江西来的小秦夫妇一起来找工作。年前,小秦在一家工厂从事管理工作,固定工资1000元,如果他管理的组一个月没有出现差错,月底奖励50块钱。年终时,还会有四五百元钱的奖励。

  这家工厂有员工宿舍,8人一间,每人每月要交三四十元的租金。宿舍没有热水,冬天洗澡成为难题。厂里没有食堂,伙食自理。工人大多对厂里的福利待遇有怨言。

  “按照行情,我这样的岗位,工资可以再多四五百元钱。”小秦说。小秦想辞职,但未能如愿,因为身份证被工厂扣着。在这家工厂,所有员工的身份证都被扣押。尽管如此,很多人不要身份证就走了。

  小秦不解地说:“听说其他大企业的员工有节假日,每个月还有公休,而我们的老板一年赚几百万,为什么不能稍微改善一点员工的福利待遇呢?”

  小秦回忆,去年工业区内一个星期要停两天电,而老板为了补上缺的工时,让员工24小时工作,没有一分钱补贴。有人旷工,一天则要罚款80元。

  小秦的一些老乡在浙江打工,他们会跟小秦互通消息,“在浙江,他们一天工作8小时,工资也有2000多元钱”,“而在泉州每天工作12小时是正常的”。

  “在泉州企业中实行8小时工作制比较难,因为企业竞争激烈,利润薄,如果产量上不去,企业就会亏本。而工人都是计件工资,他们喜欢加班,不加班赚不到钱啊。”陈埭镇政府一位官员说。

  艰苦的生活工作环境

  水井充当厕所,一名工人摔进去,死了;苯中毒事件没有以前那么多了,但在一些企业还有发生。

  “生活环境恶劣也是民工流失的一个主要因素。”泉州市总工会基层部部长吴章伟说,有媒体报道一家工厂十几个人住一个房间,连厕所都没有,在一口水井上架几根木头做厕所,结果木头断裂,一名工人掉进井中,死了。

  工人生活环境恶劣在陈埭镇“华盛”鞋厂也可见一斑。2月22日记者在这里看到,工人宿舍与厂房相隔不到一米,配电房里发电机巨大的轰鸣声回响在宿舍的每一个角落。宿舍楼为三层旧楼,明显是不断加盖的。一楼阴暗潮湿,内墙斑驳,地上遍布垃圾。

  宿舍楼体外有一架焊接的楼梯,宽约2尺,由这里可爬上二楼。二楼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间里摆着四张床,无人居住,铁床上还遗留着矿泉水瓶子、卫生纸、塑料袋以及肮脏的被褥。

  工人的洗澡间刚刚建好,一排五六间小平房。保安说,不提供热水。

  记者表示该厂生活条件太差,接待人员瞪大了眼睛:“这还算差?还有比这更差的呢。”

  “泉州的企业都是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钱不多的时候,只好建一个‘三合一’的小厂,车间、仓库和员工宿舍都在一起。等有了一点钱,就建工人宿舍,开始的条件肯定不会很好,等有钱了,再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陈埭镇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庄德盛说。

  但庄自己显然也对这个说法并不认同,因为土地紧张已经成为制约泉州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等企业有钱建员工生活区的时候,又没有了土地。”庄说。

  “很多民工住的跟猪棚差不多。”福建省鞋机商会一位理事说。但这位理事同时表示,近年来工人的生产环境已经得到改善,“制鞋机已经具有排气功能”。

  庄德盛也说鞋厂的生产环境的确大有改善,苯中毒也没有以前那么多了,但还是偶有发生;另外,某些化工原料接触得多了,对身体还是有影响的。“一些企业只解决小病的医疗费,大病就不管,所以经常引起劳资纠纷。”

  庄认为一些企业很有参加医疗保险的必要。

  “在泉州,企业为工人买保险的很少,绝对不过半。”一位熟悉情况的人士称,“但这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企业和民工参保意识不强。因为按目前的政策,在哪里参保只能在哪里享受保险,但是工人都是流动的。”

  “所以最终还是要实现全国联保,这是体制的问题。”该人士称。

  监管者缺位

  当地一位官员说,泉州的企业拖欠工人一两个月工资是很平常的事,工人去投诉时,劳动部门往往以超过投诉时间为由不受理。

  陈埭镇劳工站2003年度工作总结写道:我镇劳资关系紧张,企业管理行为与劳动法律法规相违背的现象较为普遍。一方面,个别企业只关心生产经营情况,轻视管理。另一方面,外来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的意识较差。

  “民工在维护自己权益的时候,往往缺乏证据。如果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劳资纠纷,则要聘请律师调查取证,既要花钱,而且需要很长的时间,民工承担不了这么大的代价。”泉州市总工会基层部部长吴章伟说。

  陈埭镇劳工站一负责人称,推行劳动合同制度是确立劳动关系的有力保障,也是依法解决劳动争议的法律依据。因此,2003年,该镇共签订企业用工合同25369份(2003年11月10日统计的数据)。但相对于这个拥有20万左右外来工的陈埭镇来说,这个数字明显偏小。

  泉州市总工会的抽查也表明,更多的企业不与员工签订合同,“有的虽然签了合同,但只是单方合同,只有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没有员工应该享有的权益”。

  因此,泉州市工会组织出面与企业签订集体合同,企业与单个员工所签的合同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内容。去年,泉州市工会组织与四五百家企业签订了集体合同。“一份集体合同可以保护一大片。”吴章伟说。

  吴还介绍说,政府机构改革之后,公务员队伍缩小了,所以应尽量发挥工会、协会以及商会等组织的功能。据了解,目前泉州市已经组建非公企业工会14419个,覆盖企业27767家。但工会组织只能在有工商执照的企业内发展,而泉州市很多家庭作坊式企业连工商执照都没有。

  众多的家庭式企业无照经营的现状可能恰恰反映了政府部门在工人权益保护方面的软弱无力。“泉州的企业拖欠工人一两个月工资是很平常的事,当工人在产生争议后的两个月去投诉时,劳动部门往往以超过投诉时间为由不受理。”泉州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说,“相关部门也往往以不影响企业的生产为由,不到企业内部进行调查,所以这些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政府职能部门也应该改变工作作风,不能对民工‘脸难看’;要加强廉政建设,不能因为企业请吃喝,就包庇企业。”这位官员说。

  缺工,让泉州的企业感到很大压力,已有企业开始了自身的完善。

  2月22日,在陈埭镇乌桥口,天师鞋服有限公司打出的招工广告“管理人员就餐免费”,春节期间有生活补贴,回厂车费全报”,“实行工龄奖制度”等等。

  另一家鞋厂的招工广告上写着,“有员工食堂、员工超市,工资月结月发,每月固定休假日”,并在这句话下面画了一条粗重的横线。还有公司在显著位置写着“不扣押身份证”。

  更有一家鞋厂推出免费参观鞋厂的做法,只要第一次面试通过,由招工的负责人“开票”,应聘者可以坐摩托车到工厂参观,而产生的费用,由鞋厂支付。

  缺工现实同样令政府不安并寻求对策。3月4日,福建省“全省就业工作会”将在泉州市召开,如此规格的劳动会议还是第一次在该市举行。3月5日,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还将在泉州市举行全省劳动力协作会议和福建省人才招聘会。

  谈及这些变化,泉州市劳动服务公司副经理刘良裕说:“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定程度的缺工未尝不是件好事。”

  企业老总谈招工难

  在泉州团市委组织的青年企业家新春座谈会上,企业家们不约而同地谈到了目前困扰他们的“节后招工难”问题。

  七匹狼集团总经理周少雄:企业主们要调整好心态,不能把外来务工人员仅仅看作是打工仔,要从待遇、培训等方面关心员工,才能实现企业的永续经营。为此,我呼吁:“七八个员工住一间,两个员工一张床”的现象不应该继续存在。

  隆泉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泉溪:熟练技工也是先进生产力。泉州中小企业基本上是家族式的,缺乏系统管理,往往凭企业主的经验办事,随意性代替了规范性,很难留住外来人才。家族式企业必须转型,才能具有包容性,这样有利于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石狮市亿祥染整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友凯:外来工尽管文化素质低一些,但他们也是人,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想享受好的生活。我们公司准备投资800万元建员工公寓区,让高级技工拥有两室一厅套房,一般员工6个人住一套,结婚的住夫妻房,卫生间、电视、电话都有。

                         ——据《中国青年报》

  创造打工环境政府责无旁贷

  为什么农民工不愿意到泉州打工?简而言之,那里的“打工环境”不好。其实,农民工也一样是要讲效益的,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打工,各地工资高低,待遇好坏,是否受尊重,这样的信息也会在他们的圈子里一传十、十传百地交流,通过比较,引导他们到适宜打工的地方。最终被农民工所淘汰的,是那些工资低还要拖欠、劳动环境差的地方。

  创造好的“打工环境”,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政府责无旁贷。无论是从关怀弱势群体、以人为本的要求出发,还是从经济发展的目标出发,政府都应该拿出切实的行动来。尤其是在当前打工者尚没有完全组织起来与强势力量进行博弈时,政府的作用更显得重要。况且,“打工环境”不好,明智的商人也不会把钱拿来投资啊。

                               ——据《新京报》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劳工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