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财经杂志秀之《南风窗》2004 > 正文
 
“草原经济兵团”厉兵秣马——关注草原新势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17日 15:47 《南风窗》

  本刊记者袁卫东 发自呼和浩特

  如果您从没留意过在超市奶品专区摆放醒目的伊利牛奶,没有走进过商业街上的鄂尔多斯羊绒服饰专卖店,也没有和朋友约在“小肥羊”连锁店打过牙祭,您想必仍对神州5号升空印象深刻,记得航天英雄杨利伟的名字。在“中国人民飞起来了”的欢呼声中,一家来自内蒙古的乳品企业以惊人的反应速度通过各大媒体对全国消费者说:“蒙牛牛奶,中国航
全国偶像歌手大赛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缤纷彩音风暴免费听 Diggi数字盛典
天员专用牛奶!”

  在腾格尔唱遍中国的《蒙古人》的悠扬歌声里,伊利悄然登上了中国乳业的冠军宝座,而蒙牛和“小肥羊”先后两年成为“中国成长企业百强冠军”。“要让青草覆盖的地方,都成为我的牧马之地”,成吉思汗昔日的豪情消隐几个世纪后,在关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漫天新闻中,内蒙古的“草原经济兵团”突然厉兵秣马,挥师南下。

  风尘已逝

  在这之前,内蒙长期以一个遥远的北方边陲形象,落寞在中国主流的经济发展潮流之外。尽管,国家主导的工业化曾刺破草原的宁静,在富有矿藏的内蒙大地,留下一批钢铁、煤炭、电力的大型国有企业。但这依旧没能改变内蒙浪漫而忧伤的叙事,“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在大地上却留下了贫穷的阴影,外省人对内蒙“抱着金饭碗讨饭吃”的揶揄不绝于耳。

  内蒙并不甘愿扮演这样的角色而不自醒。

  正如中国所有的区域,从上个世纪80年代,市场经济以魔鬼的方式,从潘多拉的盒子跳出后,这里的财富积累史就拉开了狂热的序幕。黄芪、党参的种植热潮;获取“软黄金”羊绒的养羊狂热;沉醉和追寻黄金的“淘金热”;对阴山山脉中的矿藏毫无节制的炸山开采……这样的致富故事,充满掠夺色彩。在狂热的出卖初级原料产品的致富运动中,很难产生真正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物,更不要说企业群落。优势资源的无序“喷发”,反使内蒙成为财富的漏斗,生态的灾难。

  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坐标轴上,内蒙曾经两次震动中国。

  一个插曲是“内蒙军团”在保健品行业异乎寻常的崛起。来自呼和浩特的数十万营销大军,包装外省的保健品资源,纵横驰骋于大江南北,曾经将市场的攻击力达到极致。当年,大名鼎鼎的“三株”是其达到巅峰的一个标志。但保健品行业的痼疾,让“内蒙军团”的成功大打折扣。

  当90年代后几年,从北方大漠漫天而来的沙尘暴重创北京,内蒙再次赢得关注。但这绝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业绩,相反是其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方式落后的大暴露。在漫天沙尘下,内蒙古的故事由草原向沙漠滑落。

  塞外崛起

  但2003年岁末的两个场景,充分展现了内蒙古经济中正在出现的新气象。一个在媒体耀眼的镁光灯下,一个则来自默默无闻的民间。

  就在蒙牛董事长牛根生跻身央视年度经济人物、穿行在鲜花和掌声中时,在远离内蒙首府呼和浩特上百公里的乌兰哈达偏僻大山里,一个名叫武喜平的农民最终卖出自己最后一批羊,彻底改为饲养奶牛,并且举家从大山里搬迁到土默特平川的察素齐市。那里离奶站的距离大大缩短了。武喜平是半农半牧地区的一个典型农民,他所出生的乌兰哈达,是天然的山地牧场。羊群曾是这里最主要的财富。在武30多年的经历里,他曾经卷入淘金热的狂潮,在当地乡镇企业兴起时,也进矿厂做过工人。当小矿厂倒闭后,武又回到羊群中积累财富。但这一切历史在乳业公司强劲扩张的链条中都彻底成为往事。

  当记者驱车赶往呼和浩特近郊的和林格尔县,在冰雪覆盖的盛乐经济园区的公路两旁,看到了蒙牛乳业高耸闪亮的一排巨大的不锈钢奶罐。

  巨型透明玻璃后,上百根崭新的管道纵横交错,与巨大的奶罐相连,新鲜的牛奶就是通过这些管道和闪蒸装置,成为传输带上一盒盒奶包。所有的生产和装卸都自动化进行。两个技术员盯住几个电子大屏幕,就监控了整个过程。穿着白色工作服的蒙牛员工唯一可做的是,巡回擦拭着工厂的各个角落。穿着蓝色工作服的利乐公司员工,检查着各条流水线。作为全球最大的奶业设备商,利乐在完成这个工程后,已经将自己的办公室搬到厂里,与蒙牛一起工作。

  面对眼前这个被世界500强企业利乐公司称为乳业的“全球样板”的工厂,很难想像1999年蒙牛才诞生于呼和浩特居民区的一间小平房内。这一成长速度同样震惊了先后前来视察的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而此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在1月份视察内蒙通辽时,考察了蒙牛的通辽基地。新一届中央政府3位领导成员先后视察蒙牛,堪称殊荣。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央视领奖台上的牛根生与乌兰哈达大山里的养牛人武喜平,两个人的命运密切相关,甚至互为因果。正是伊利、蒙牛、草原兴发、亿利、小肥羊等一批以“草原概念”为核心、立足内蒙核心资源打造产业链条的企业群,为内蒙带来了新的市场竞争力。这似乎代表了内蒙板块从边缘进入主流,从沙尘暴经济转向良性发展的新路。

  牛羊的经济学

  接下来的问题自然是,这家制造牛奶的公司,何以短短5年里,获得如此惊人的成长速度?牛根生与武喜平的命运究竟如何相关?

  这说清楚必须要回到1999年的原点上: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和林格尔与一个同样弱小的蒙牛的结盟。在这一年,从一个洗奶瓶工人成长为伊利副总的牛根生被伊利开除,与一批原伊利的专业团队创办蒙牛;而和林格尔县穷则思变,为走出贫困,当时的县长吕慧生,决策建立盛乐经济园区,蒙牛是招商引来的第一家企业。在蒙牛与和林格尔故事的民间版本中,充满了双方如何相互欣赏的细节:都认为对方是“能干大事”的人,县政府出面平息当年牛根生的“募股集资风波”;在水、电、气配套工程外,还出钱买土地扶持蒙牛建设工厂。但在牛根生与吕慧生之间,对“草原经济”的高度共识才是他们发展共荣的最坚实基础。那就是抓住内蒙最优势的东西。做牛奶,哪个省份能够做过内蒙?和林将盛乐经济园区定位于农牧加工为主,食品加工业为核心。正是在这个原点上,蒙牛寻找到了“根”,将“草原概念”转化为真实的产业链条和基地,摸索形成了其打造高速成长乳品企业的经验和方法,再将其复制到内蒙其他地区,在草原上建造其庞大的奶业王国。要制造牛奶就必须有奶源圈。这个链条把牛根生与武喜平通过一滴牛奶紧紧联系在一起。盛乐经济园区总经理李公社为本刊解读了这一链条:蒙牛要“造奶”,和林农民就养牛。1999年和林只有2000多头牛,而到了2003年达到6万多头。当地有4万多农户饲养奶牛。企业并不直接投资做每一部分的工作,但企业在乳业的每一环节都施加了影响力。

  凡是从外购进的奶牛,能够每头获得银行贷款几千元的支持,由蒙牛在银行担保。产出的牛奶,凡是蒙牛签订协议的奶户,蒙牛保证收购。“集中挤奶”的奶站由民间投资,200头奶牛就可以建一个奶站,蒙牛对奶站给予补贴。链条仍在伸展,部分农民开始种草,牛吃什么就种什么。以前和林种各种杂粮,没有目标;现在则大面积种植优质牧草,包括从澳大利亚引进的紫花蓿苜。蒙牛同样支持放种籽,负责收购草。和林格尔的产业结构竟然被“一滴牛奶”调整了。

  “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典型道路就此完成。养牛,运输牛奶,营销产品,工厂做工,和林格尔有10万人被卷入蒙牛所牵动的这个乳业链条里,而和林整个县只有18万人口。蒙牛在4年间从中国乳业第1116位,上升为第4名。在此同时是一个贫困县的崛起。在内蒙古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阿岩教授的研究报告里,和林格尔的GDP在1999年之后,每年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与蒙牛的发展是两个同步高速上升的曲线。

  现在和林基地的辐射半径迅速扩张,已达到350公里左右。蒙牛随后将和林格尔的基地经验输出,在内蒙磴口、兴安盟、通辽和北京通州复制。蒙牛的产业链已经辐射近百万人。

  而伊利与蒙牛流传已久的“同城恩怨”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都选择了同样的道路。数据显示,伊利现有奶牛基地3个,签约奶牛22万头,上下游产业链辐射人口也在百万左右。

  在这条路上同样飞速崛起的“小肥羊”,给内蒙版的成功故事增加了羊肉的鲜味。这家在包头以涮羊肉火锅起家的公司,5年里在全国开设了660家分店,达到35亿元的销售规模,2003年成为中国成长企业百强冠军。“小肥羊”在中国连锁餐饮业,仅排在“龙头老大”跨国公司百胜集团之后。即使对于创始人张钢而言,这也有些出乎意料。

  2004年的张钢,清醒地对记者概括出“小肥羊”崛起的原因:“内蒙的资源+全球连锁经营的观念和方法”。

  在“小肥羊”的背后,是锡林郭勒草原的羊群,小肥羊数百家连锁店一年有400万只羊的消耗量。锡林郭勒草原产生了连锁的变化:“每斤羊肉上涨2元;先进的澳大利亚羊胚胎移植技术引进;天然牧场圈起来不让放牧,打草冬天喂羊……”胖胖的张钢从容地为记者细数诸般变化。

  促动锡林郭勒草原改变的,还有先行企业“草原兴发”,该企业创业初期将内蒙古赤峰市、河套地区、甘肃河西走廊等十几个地区的养鸡农户纳入了肉鸡产业化的链条中。随后开始建立“羊产业”,在以锡林郭勒草原为基地的最初实验中,草原兴发以“羔羊肉生产模式”和“建设养畜”的思路,应对草原沙化的生态处境,使草原上传统的粗放型畜牧向现代集约型畜牧业迅速转型。

  草原兴发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将北方诸省牧区的50多家肉羊屠宰加工厂纳入旗下,并通过“销售服务、技术服务、融资服务”等措施,与2万户牧户和家庭牧场建立了比较紧密的联系,形成了对中国北方草原肉羊资源的战略控制之势。

  这批“草原概念”的企业,使传统的“公司+农户”演变出不仅包含金融、科技、服务工具,还出现了基地,奶站、饲养小区、合作社、协会等中间组织形态。千百万分散的农牧民被整合起来,为规模庞大的全国市场生产。在草原广阔的空间里,这是前所未有的变化。

  “沙尘暴源头”的新实验

  与抓住养殖链成长起来的企业相似的,还有利用草原特有植物种植链的保健品企业。阿拉善腾格里沙漠中宋军带领的苁蓉集团是最典型的代表。

  穿行在阿拉善的茫茫漠上,被称之为“固沙植物先锋”的梭梭零散出现在视野里。这里是中国沙尘暴的源头之一。历史上从贺兰山到阿拉善的额济纳旗有一片长800公里,宽30公里的沙漠屏障梭梭林,但建国50年,被破坏仅余不到18%。而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被誉为“沙漠人参”的苁蓉,就寄生在梭梭的根部。为加强对内蒙沙尘暴源头的生态治理,国家鼓励退耕还草,退牧还林。但现实的问题是,农牧民今后的替代产业是什么?退耕、退牧,一亩地国家补贴30元,期限只有3年。宋军的苁蓉集团的壮大,正好契合了阿拉善盟政府的“转移战略”。

  阿拉善左旗书记张宽治向本刊记者阐述了由前盟委书记伏来旺提出的“转移战略”,就是把人口向城市集中,教育向城市集中,人、财、物向城市集中,使生态具有了自然恢复的可能性。这需要将一部分人向工业转移,一部分人向高效农业转移,一部分向生态旅游转移……宋的苁蓉产业显然是转移人力的一个重要去向。原来,苁蓉产业的链条恰好存在一个天然的逻辑:你要得到苁蓉就必须保护梭梭,必须种植新的梭梭林。这样苁蓉产业就与高度敏感的阿拉善生态保护挂上了钩。

  这是巴润别立镇孟根塔拉嘎查的梭梭林基地,以前是阿拉善左旗集中搞农业的地方之一。以前种植玉米的沙化土地,正生长着人工培育的梭梭林。林基地产的苁蓉被位于几十公里外的巴彦浩特镇的苁蓉集团收购。这家1984年起家的企业,主业一直为苁蓉的研发与生产,旗下知名的产品是苁蓉酒和苁蓉养生液,目前苁蓉胶囊正在北京医科大学接受临床试验。史玉柱介入苁蓉产业的新闻也在这个冬季传播得很远。 

  “外来的和尚”宋军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安徽人,宋的团队先后选择过麻黄、葡萄、啤酒花等农产品加工项目。宋在宁夏的创业经历帮助他熟悉了“原料基地+深加工”的经营模式。1998年,进入阿拉善大漠的宋,控股苁蓉集团。5年之间,已经将近亿的财富注入这片北方沙漠。他获批了20万亩戈壁沙漠,建立了6个梭梭、苁蓉种植基地。

  但对于改造沙漠的雄心,数千万的投入只是“初级阶段”。宋发现自己的资金动力不足了,苁蓉产品在全国市场的启动恰逢半途。宋积极寻求更大规模的资本进入沙漠产业,与他同样拥有巨人集团背景的史玉柱介入苁蓉业的起因大概如此。而宋的沙漠产业正在吸引国际资本的投入。据悉,北京与意大利政府为2008年奥运会合作的环保工程,其中有1000万欧元准备投向这个正在沙尘暴源头展开的苁蓉产业链。

  在苁蓉集团前面,行进着可以说是已渐成功的亿利集团。在紧邻阿拉善沙漠的库布其沙漠,亿利资源集团的总裁王文彪在沙漠中种植甘草,治沙与创富结合。

  这是一个内蒙党委书记储波都一清二楚的故事。亿利从沙漠盐场起家,成长为十亿级的企业,与农民结成联合体,农民投入劳务,亿利提供种苗,收购甘草。在央视铺天盖地的亿利甘草良咽片的产业源头正在于此。

  向上的力

  草原概念企业群不仅有与千百万农牧民结合、向下扎根的力,同时也借助向上生长的提升力,加入与主流发展同步的公司建设。

  年轻的经济学人钟朋荣曾用“小狗经济”来形容迅猛崛起的浙江产业群,密布在当地的是众多家族企业和家庭工厂。我们可以用“牛羊经济”来对内蒙新的经济现象作典型的概括,其背后是千百万在产业链条中重新被整合的农牧民。这些怀有强烈改变生存处境原动力的农牧家庭,与龙头企业形成的产业组合,爆发出强劲的生命力。

  在关于中国成长企业百强的评判中,有一段评语这样写道:“值得注意的是,本届百强首位的‘小肥羊’,与去年位列榜首的蒙牛都来自内蒙,证明该地区不仅天然资源丰富,而且管理水平以及商业理念都在迅速提升……”

  这是一个“走出内蒙”的过程,也是一场颠覆行业秩序的企业竞赛。没有这些企业在全国市场的冲击力,内蒙难以转化原始的资源优势;没有这些企业寻求更为先进的经营方法,内蒙新兴的产业链条难以长成。从这个意义上,“走出内蒙”是双重的。这不仅是市场的扩张,也是企业家精神的张扬,最终将内蒙的资源与外部优秀的经营管理理念结合。

  牛根生是罕见的以只有5%的股份掌控企业的民营企业家。蒙牛以最初的7个发起人开始,最终赢得美国摩根斯丹利、英国英联、鼎辉投资公司的参股投资。跨国投行在蒙牛股份占到32%。蒙牛的9个董事会成员有3个外国董事,战略决策已经是国际化的规则。

  “小肥羊”的兴起,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它在努力学习全球商业连锁的方式。但更为隐秘的事实是,在4年间,张钢和另一位创始人将50%的股份出让给加盟小肥羊的投资者,以吸纳来自全国的民间资本和创业人才。18位股东,集体相互约定,以团队精神维护公司的发展,不允许企业家族化。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家诞生才4年的企业,很可能年内就将踏上在香港上市的道路。

  这样做企业的胸怀并不多见。在领跑20年之后,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多少企业群落在家族制中打转!即使是伊利,草原兴发等“老牌”企业,在国内A股上市,获得在上个世纪90年代兴起的产业资本后,在整个90年代都在低调地致力于企业转体,实现管理层持股的产权变革。

  这些不被挖掘的事实,实际上显示了内蒙的核心资源正在吸引国内和国际有前瞻性的资本进入。正是各种资本的力量及其规则在塑造这批“草原概念”的企业。所以,这些企业能够在短短的时间里超越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内蒙几十年间开发的煤炭、钢铁和电力等庞大的国有企业,成为代表内蒙经济新气象的新锐,其实并不令人惊奇。-

  本刊授权新浪网独家发布,未经《南风窗》同意任何报刊及网站不得转载,本刊保留法律追究的权利。如需转载,请与南风窗联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湖南嘉禾沈阳拆迁
中国企业家治理沙尘暴
陈水扁“5-20就职”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权力
巴黎戴高乐机场坍塌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2004年广博会官方网站
2004法国网球公开赛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