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立栋
2003年的最后一天,位于北京水碓子东路的爱康医院落成。这家由韩国3大财团之一的SK集团控股的外资医院,其落成标志着国际巨头从此加入国内医疗市场的角逐。一直以来,SK宣称要成为中国一家领先的服务提供商,然而,尽管医疗是典型的服务行业,但跨行业试水对SK来说却意味着巨大的挑战,他们能否经受考验?此外,SK在中国的策略有没有变化?
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日前专访了SK中国区总裁谢澄。
记者:SK集团会长孙吉丞曾经表示,要借助中国目前经济的高速增长,计划在未来几十年内,在中国创建出一个和本土同样规模的SK公司。中国是SK最近最重要的市场,SK将涉足中国经济的众多领域。跨行业进入医疗行业是否就是这些中长期计划中的重要一步,有哪些挑战?
谢澄:选择投资医疗业并不是心血来潮。因为进入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市场机会,对于SK来说,核心竞争力是服务,从电信、加油站、金融、保险等,都是服务,正是因为服务到位,使SK成长为了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医疗业也是服务行业,目前中国医疗服务市场空缺很大,我们进入中国医疗服务
市场应该说是顺理成章的。中国正在形成庞大的医疗健康消费市场。中国对建设医疗机构的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6%左右,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14%左右的水平,相形之下,中国在医疗建设上的缺口急需私人、社会和海外资本的弥补。SK要最大限度利用中国资源,包括市场资源以及现有的医疗资源,争取到2010年在中国建立20家连锁医院。
记者:在中国北京投资建医院,这在SK集团来说是海外投资医疗机构的第一家吗?
谢澄:北京爱康医院是SK集团组建的第一家海外医院,为了涉水中国医疗业,SK进行了大量的准备。从2002年年初算起,这个项目整整运作了2年,并聘请了国内在医疗行业拥有丰富经验的藤之健公司做顾问策划,测算了项目的种种风险,最终抢在2004年之前基本开业。
记者:外资进入国内医疗市场并不新鲜,而你们一开始就投资达到政策的上限的70%———我是说,对这个项目的前景有那么大把握吗?
谢澄:信心是很大的。据我所知,北京目前总共有9000多家医疗机构,其中中外合资医疗机构、股份制医疗机构有25家,但目前规模都不大,基本上只能称之为诊所、社区专科医院,而能够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医院基本没有。而据我们调查,目前在北京常驻的外籍人员多达数十万以上,他们对高品质的医疗服务有着巨大的需求,我们的投资正是弥补了这部分的市场需求。
之所以一上来就投够了70%的比例,是因为我们希望能够在投资上占更多的比例,如果能独资,我们就会选择独资。拥有股份越多,我们就越能更好地控制医院的运行。
记者:SK在中国发展的策略是什么?
谢澄:我们在韩国有一句口号,叫“OK!SK”。这是公司的口号。所以我们也希望在中国将来大家使用SK服务的时候,总是会感觉到非常的OK!所以我们所有的重点都会放在服务上面。这并不是说我们不会在中国开展包括生产、研发等等方面的活动,但是这些方面活动都会围绕着支持我们在中国的各个方面的服务业务去建立。
为什么我们对服务那么感兴趣,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其中有一个标志就是目前服务业所占GDP的比例还非常的低。在中国只有30%出头,任何一个发达国家比例都应该在65%以上,所以,我们非常看好中国的服务业发展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