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行澄清两质疑:不享受财政补贴 未抢项目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2月10日 11:39 经济日报 | ||
近年来,开行与各级地方政府签订了许多金融合作协议,其中心内容不仅是融资,更为重要的是共同进行信用建设。可以说,信用制度建设已经成为开行必须与发放贷款同时进行的不可或缺的内容。 开发性金融是开行近年来致力于打造的阵地,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欢迎开行的资金投放。但是开行也受到了不少质疑,有人认为这是开行在与商业银行抢夺市场,也有人批评开 陈民希望媒体能够澄清这两个观点。 开行是否在与商业银行抢项目 开发银行的资产质量与效益在国际金融业一直是个谜。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在对开行2002年财务状况及经营情况审计后认为:“开行在多项财务指标上明显高出国内及国际同行,例如资产及股本收益率、人均净收入、不良资产率及资本充足率等。它体现开行近几年所做出的大量努力,特别是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它直接有助于银行的赢利能力及资产质量的结果。” 开行被国家赋予在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领域内投放贷款的资格,通过逐笔融资,开行与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共同建设信用和投融资体制,这个领域的整体竞争力和信用水平得到了提升,市场化程度也加速提升,并且步入一个良性循环。在这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资金开始大量进入。人们不得不承认,开行为此起到了“铺路”和“搭桥”的作用,这样才使得商业银行敢于进入过去风险大、不成熟、不能贷款的基础设施领域,进行商业化的贷款。但陈民认为,绝不能把开行在基础设施领域所起的作用,说成是与商业银行竞争、抢项目。 按照商业化的一般原则,银行发放贷款必须有一个法人,而且这个法人要有好的市场信用。开发性金融的运作却完全不同,贷款的对象常常是一个全新的项目————法人在组建当中,现金流还没有出现,收入还没有。开行是将准国债性质的开发性债券与金融的资产管理相结合,发挥融资优势,把政府、银行、企业的力量结合起来,使重大项目建设从政府开始,最后顺利走向市场,这正是开行所承担的开发性金融的基本特点。 开发性金融实际承担了与政府和商业金融完全不同的风险,同时,对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向具有明显的引导作用。三峡工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如今的金融市场上,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视三峡债券为热门品种,商业银行也纷纷以向三峡工程贷款为荣,然而在工程开工之初,债券发行属于“远水解不了近渴”,银行贷款这条出路也并不通畅。刚刚成立的国家开发银行决策明确:向三峡工程提供300亿元人民币贷款,贷款期限15年,宽限期10年。开行的贷款为三峡工程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开行已经累计发放人民币贷款和外汇转贷款折合人民币达305亿元,占三峡工程目前到位资金的30%。 三峡工程融资项目的过程说明,开发性金融不是商业性金融,它一般不直接进入已经高度成熟的商业化领域。在开行的长期资金进入三峡工程以后,一度犹豫不决的商业银行资金也开始大胆进入,使三峡工程的中后期建设资金相对宽松。开发性金融为商业银行创造市场,商业银行再去满足市场,这样,两者之间就构成了一种互相合作的关系。 针对目前商业银行过多投放长期贷款,一些金融专家提醒说,商业银行一定程度上进入部分与开行业务相同的市场化领域是合理的,但是大量进入长期领域应重视风险。因为基础设施等中长期领域的风险特点是低回报、低现金流、长期性、建设资金量,这是商业金融难以长期覆盖的风险。 开行是否真的有优惠政策 开行既然是政策性银行,自然会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这是人们的普遍看法。 陈民对此辩解说,与其它国有商业银行一样,开行的资本金是由政府拨付的;在资金筹集上开行发行金融债券融资;在贷款资金上不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支持,也没有财政补贴和亏损政策。开行的政策性体现在要履行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贯彻国家的发展目标。 的确,开行是在除国家信用而没有其他任何资金特殊支持的情况下,通过建设市场和建设体制的方式,把融资优势和地方政府、部门、行业的组织协调优势结合起来,实现项目成功和制度建设成功,确保资产质量和资产安全,从而取得盈利。 一位学者认为,开行与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相比并不存在优惠条件。和商业银行一样,除资本金外,开行的资金来源于市场,而不是财政。而开行的贷款也执行人民银行规定的利率,并没有得到任何亏损补贴。 开发银行政策性的核心是国家信用。主要体现在把主权级信用在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变成筹资能力,把金融机构的短期存款和社会资金转化成长期资金,对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行业和区域,提供数额大、期限长的贷款,并发挥导向作用。 为了国家信用在市场运用中的成功,开发性金融必须靠自己的健康性和盈利能力维持。因为发债得来的资金与商业银行的存款资金一样,是刚性的,要还本付息,要对投资者和社会公众负责。只有通过稳健经营,严格管理,保持资金良性循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完成政策性任务。因此,开行在项目建设初期提供的开发性资金,应当在项目建设后期获得回报。 “我们是通过制度建设实现资产安全,再通过优质资产最终支持经济发展。”陈民这样形容开行的运作。 开行投资的项目大多数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项目,与政府的配合是投资成功的关键。开行的所谓信用建设,其核心是与地方政府签订金融合作协议,互相承担信用建设的责任。开行拿出的一个杀手锏就是对各地方进行了风险评级,如果地方不配合,不能排除一定的风险,就要遭到降级。而降级意味着这个地方今后的贷款额度降低,甚至就没有了。地方政府要想获得开行对本地区更大的投入资金,就必须认真组织协调还款,降低地区风险。 建设信用制度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仅仅5年,开行不良贷款率就由32.6%降至1.17%。如果说开行真的有什么优惠政策,不如说是开行独特的贷款管理方式为其带来了信贷资金的安全与高效。 这也是陈元和他的同事们为中国金融业挖掘的一笔宝藏。 文/本报记者王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