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名背后有隐忧 长三角本土企业忙“突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20日 15:47 扬子晚报 | |||
今年以来,无论是外向型经济先行了十多年的昆山、苏州,抑或是奋起直追的杭州湾,提到发展定位时,都异口同声要挺进“制造业天堂”,其一致程度令人吃惊。然而,近日一份长三角经济观察却一针见血指出,“长三角制造”的卓越能力不容置疑,但具国际竞争力的本土公司太少!长三角制造业的奇迹,是由过去20年来外国直接投资大量进入所造就的,可长三角本土公司的竞争力却远逊色于在此运作的外企。 缺乏核心技术,一直是长三角无法排遣之痛。无锡小天鹅副总裁徐源仅举一例便说明问题,“国产VCD有几十种品牌,但其中解码器的芯片,90%以上依赖进口,这就是老外的核心竞争力”。再看长三角,纵然是全球产业转移的焦点,但产业大多处于价值链末端,产业基础并不稳固。而且,设备、技术都掌握在外资手中,绝不会轻易向中国“拱手出让”。 如何做大做强本土企业?这些长三角知名本土企业的回答几乎如出一辙——立足本土,但市场、营销、资本、研发、人才等必须全球化。在浙江,万向集团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制定了跨国经营的战略,志在成为一家以汽车零部件为主的跨国企业。如今,它正手遮内外——对内,它要联盟中国12家最大的汽车整车厂,与之实现同步开发、共同设计、深度配套;向外,万向通过收购形式,在美、英、德建立起10余家子公司。 李晔 郑正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