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安泰集团特别报道:可持续发展的完整读本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8月07日 13:26 中华工商时报 | ||
本报记者张志勇 一个企业,围绕一个产业做20年,并由小到大,发展成为一个以焦化为主业,包括冶炼、建材、发电等行业、总资产达8.7亿元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今年2月12日,“安泰集团”股票(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交易,成为山西省第一家完全由自然人发起设立的上市公司,从而完成了向公众公司的转型。难怪一些研究中国民营企业的权威人士称:从 安泰集团董事长李安民,由一个普通的农民成为闻名全国的“焦炭大王”,并连续三届当选全国政协委员;自筹资金5000元办焦化厂,带动了当地炼焦业的蓬勃发展,使介休市成为全国著名的“焦都”。 安泰集团年产值超8个亿,2001年上交国家税金8100万元,创汇5700万美元,2002年上缴国家税金6900万元,出口创汇4400万美元,成为晋中市民企第一纳税大户,山西省出口创汇最多的民营企业,被国家税务总局和全国工商联联合授予“诚信纳税企业”称号,同时成为中西部惟一一家被农业部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评为“九五”期间全国出口创汇二十强乡镇企业的企业。而做事从不张扬的李安民,在不声不响中使安泰集团走上一条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的民企发展之路,安泰集团的可持续性发展,被国内经济学家视为“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案例”。日前,记者来到安泰集团,就该企业的成长之路做了全面的调研,记者发现,“可持续”给安泰集团带来的不仅仅是昨天,而更主要的是企业的未来。 原始积累 中国民营企业的创业历程是各不相同,对于民营企业的起家、发家史和“第一桶金”,始终成为人们探寻这个企业发展的最初的关注点,而对安泰集团来说,呈现给记者最清晰的是:安泰集团的成长过程更是安泰的产业发展过程。如从安泰集团产业发展的视角来看的话,安泰从1983年到1992年的10年间,可视为产业单一提升阶段;如从更形象的角度来审视安泰的话,是安泰企业用了10年时间完成了企业的创业史。 1983年正值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农户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义安村实施,农村三级所有制解体,义安村生产队纷纷把集体的农械具卖给社员,为了避免干部占便宜,规定干部不准买。买到农械具的各奔前程,而剩下的老弱病残和干部却为日后的生计发愁。做了10年生产队会计的李安民,早就看准了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当这些没有着落的人找到他来拿主意的时候,李安民拍着胸脯说:办焦化厂,资金我自筹,炒下豆豆大家吃,打了砂锅我一人赔,我就不信不能脱贫致富。就这样,李安民拉上27人,办起了晋中地区第一家私营焦化厂———义安安民焦化厂。 李安民自筹5000元办焦化厂,最初的炼焦工艺采用的是最传统的坑式土法炼焦,技术和设备都非常落后,但因投资小,见效快,适应当时中国短缺经济的需求,很快就积累起资金,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到1985年底,企业的资产就达到了100余万元。吃过大锅饭苦头的李安民在企业体制上做了第一次的大胆改革,把本属于自己个人的资产化为股份,拿出30%分拨给职工,企业更名为义安焦化厂。到1988年底,固定资产就超过了千万元。并最终形成1993年的185名股东。组建了山西安泰国际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在李安民第一个10年办企业的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主线,那就是从1985年到1992年,企业先后投资2500万元进行了4次大的技术改造。 最初的土法炼焦生产周期长,产品质量差,适应范围小,环境污染严重,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也与国家环保政策不符。当时介休几乎是“村村点火,镇镇冒烟”。如此严重的污染和李安民常说的座右铭“与政府一心,和乡亲们同心,对职工关心”相违背。李安民常说: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更要有社会责任感。正是这样,李安民第一次就投资20万元,将坑式土法焦炉改造为LL型焦炉,实现高空集中排烟。第二次是1986年,投资100万元引进萍乡炉。第三次是1987年,投资600万元,自行设计、研制“介休一号”。第四次是投资1300万元,把“介休一号”改造为JKH-89型焦炉。这样,产品质量和“三废”治理上取得实效。 李安民的原始积累和很多民营企业最大不同的是,安泰10年的创业,主导产业单一化,围绕炼焦主业的规模扩大和档次提高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为企业的扩张进行原始积累,原始积累是从不断改造传统产业,并实现跨越式发展得以实现的。 产业链 李安民在义安率先兴办焦化厂,带动了当地炼焦业的蓬勃发展,但同时也使当地的环境污染成为大问题。据了解,仅介休在焦化业鼎盛时期就有150多家焦化厂,由于环境不能达标,所以大多数已被关停歇业。在山西搞焦化的企业都清楚,能否有效地治理和消除污染,是决定每一个焦化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应该说李安民是在环保上觉醒最早的,但他深知在这上面还有很多大文章可做。 1993年,当李安民对公司的股权结构进行了重新梳理以后,尤其是1992年的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之后,李安民明确提出安泰公司要实施第二次创业。今天看来,安泰从1993年到2002年的10年,可视为“二次创业”的10年,是产业多元扩张的10年,是走生态工业发展之路的10年。 安泰这样一个民营企业,在经过第一个10年的四次技术改造之后,污染是大大的减少了,但离清洁型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于是,安泰围绕焦炭产业又进行了两次技术改造,在原“介休一号”炉改造为JKH-89型焦炉的基础上,为彻底告别土法炼焦,从根本上解决环保问题,于1996年上50万吨的环保型机焦炉,经过这次改造,基本实现了低于国家环保污染指标的目标,使产业发展走上科技发展的道路。 1996年,安泰按照《公司法》对原公司重新规范后,把力量下在围绕治污利废、提高资源利用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上,由此而进行产业扩张,建立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性结构。 在多年的实践中,安泰集团抓住“三废综合利用这个关节点建立新产业,由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环保产业链。一是针对废渣的利用建立了焦化———冶炼———建材,即焦化厂生产的优质冶金焦外销,用其副产品煤泥和中煤生产的三级冶金焦来炼铁,用炼铁废渣生产水泥。二是针对废气的利用建立了炼焦炼铁———发电———生产产业链,即将机焦和冶炼的煤气用于发电,电再用于企业生产,剩余部分外输。三是实现废水的闭路循环,即将循环水排入鱼池,利用罗非鱼进行生物软化,然后再推入生产。 安泰集团通过这三条产业链,使废渣、废气、废水都得到了很好的利用,上游产业的废料变成下游产业的原料,无回收变成了有回收,这不仅使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减少了污染,而且大大地降低了成本,实现了“三废”的资源化、效益化,达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安泰在这一产业链上,提高产品质量,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并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和ISO14001环保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行销15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每年出口焦炭都在100万吨以上。难怪一些经济学家来到安泰后说:像安泰这样一个从传统产业走出来的民营企业,并成为一家上市公司,其关键就是它的产业链,这是安泰集团的市值所在。 转型 从中国民营企业的整体发展来看,经过大起大落的民营企业不在少数,而如果把安泰集团和高速增长的民营企业来比的话,像安泰集团这样平稳、脚踏实地的稳步发展还不多见,用该集团董事长李安民的话说就是不怕慢,就怕站。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李安民不仅仅是在企业的产业上有长远的战略,而对企业的未来,他更是站得高、看得远。 为了使股份公司更规范,2000年8月7日,经安泰公司2000年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同意将原176位自然人股东将其所持有的安泰公司股份转让给李安民等9位自然人股东持有,并于2000年11月5日,在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了变更登记手续。 2001年1月12日,安泰公司200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通过了按每股派送10股红股的分配方案。2001年2月9日,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晋政函【2001】54号文件批准,公司注册资本增加16000万元,并于2001年2月21日办理了工商变更手续。 应该说,安泰集团从1997年就开始筹划公司上市,当时计划发行B股,但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最终搁浅。2001年初,随着A股发行体制的改革,安泰集团进入了发行A股申请程序。在顺利通过一年的辅导期后,安泰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于2002年3月初,上报中国证监会,并于2002年8月顺利通过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的审核。2003年1月20日,安泰集团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公开发行7000万股社会公众股。2003年2月12日,“安泰集团”股票(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这样,安泰集团成为山西省第一家完全由自然人发起设立的上市公司,同时也是山西省第一家股票上市的民营企业。 董事长李安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安泰20年的发展是靠一点一滴积累滚动发展的,安泰上市,一方面是解决了融资,但同时更主要的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民营企业健康发展问题,使之成为公众公司,把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这样使得民营企业后续发展得到了后劲,上市对企业的经营体制、管理体制都是一个冲击。 李安民就是这样把一个民营企业转型成为一家上市公司。但客观地说,目前公司董事长李安民及其亲属共持有公司81.125%的股份,发行前从控制股权上来分析,该公司系家族企业。从20多年中国民营企业所走过的路程来看,李安民属于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今年已60岁的李安民其实早在10年前就考虑了民企换代的问题,所以他先后把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送到美国和日本留学,而今三个孩子都学有所成,目前长子李勇已成为总经理,次子李猛负责公司的国际贸易,小女负责公司的财务。“三个海归派”进入安泰集团,实现了安泰知识结构和管理的转型,同时李安民解决了他多年一直思虑的民企换代问题。在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从该公司的股权结构和公司董事会组成来看,李安民的三个子女都不在其中,这也使得股份公司成为有机的一个上市公司。 “焦炭大王”李安民所走过的20年致富道路,不仅仅是在介休、在山西创造了一个民营企业———安泰集团,更主要的是他带领了一方人,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同时,李安民始终不忘回报社会,自1984年至2001年,安泰集团无偿资助社会公益事业达1180多万元,从1994年以来李安民热心光彩事业,共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而且李安民还以个人名义资助了12所各类学校,共计451万元,对李安民来说,他要实现的是个人对财富追求的“转型”。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今年以来,安泰集团抓住股票上市契机,制订了5年发展规划,新上的200万吨特钢和2×25000KW机组煤气电厂项目两大工程已全面动工,预计2005年底全面建成投产。届时,安泰年工业产值将有非常大的提升,年上缴国家税金由现在的几千万元增加到几个亿,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焦化、钢铁、建材、发电几业并举的综合大型企业集团,由此全面实现民企的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