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2003财经类杂志封面秀 > 正文
 
行走在中间地带 跨国企业急需中国新攻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7月30日 11:12 《经济展望》

  福卡经济预测研究所

  6月,上海炒货行业协会旗下的9家知名品牌企业集体中止对跨国零售集团家乐福的供货,同时也标志着双方自4月开始的谈判告破;紧接着南京相似行业也对家乐福发起了猛烈“攻击”;随后造纸协会属下的40家企业亦公开将矛头直指家乐福。面对来自供货商的种种指责及可能引发的潜在连锁反应,家乐福的态度逐渐走弱,从辩解“自己是按国际惯例行事”
,转而不得不承认“对此确实毫无心理准备”。无独有偶,某份在白领中颇有市场的财经报纸最近披露了“戴尔中国直销灰幕”,就其对中国消费者“另眼相待”提出了“意见”,此文一出,戴尔在中国的忠实拥趸们一片哗然之声。事实上,如回顾近几年在华跨国企业的工作日志,相信如何应对日益“恶劣”的生存软环境已成为其重要的议事内容。资料显示,迄今为止,中国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9.4万家,但其中只有大概1/3是赢利的,而失败者中不乏名门世家。实际上,曾经让人“高山仰止”的跨国企业已渐渐光环褪色,开始走下“神坛”。

  和十几、二十年前相比,今天的跨企所要面对的局面的复杂程度几乎要以数十倍来计算。同时,与中国改革进程相伴相随,跨企不可避免地患上了“中国病”。首先是所谓的“胡雪岩依赖症”。当年初来乍到的跨企,在使用国际惯例屡屡碰壁,而“中国关系学”却屡试不爽后,开始对这一中国特色深信不疑,并误以为凭此一招从此即可打遍天下。然而,市场经济越是深入人心,非市场化的因素就越是淡化。过去那种“官商”关系已发生质变。但很多跨企却没能及时捕捉到这一变化,误把阶段性当作长期性,结果陷入路径依赖不可自拔。这种情况广泛见诸于来自亚洲的跨企。其次是狂妄自大症。一度,日本企业是“一流产品留日本、二流产品销欧美、三流产品销中国”,致使中国消费者对日跨企产品颇有微词,与消费者的争端也最频繁、最激烈,如东芝笔记本电脑、三菱越野车等,大大影响了日资企业在华的发展。此外,微软(中国)因缺乏对国内市场的深刻了解而在政府采购中败北;武汉野生动物园砸奔驰事件中戴克的迟钝反应与态度傲慢等,都是这类企业店大欺客的表现,而最受损的还是企业自身。最后是光环褪色不适症。一些跨企过惯了“座上宾”的好日子,习惯于“高处不胜寒”的独孤求败生活,一旦发现要与草根新巨人平起平坐甚至被超越,并且“客户不会因为你是跨企就买你的账”,心态立刻失衡,这种病症一般出现在日用消费品和家电行业的跨企中。

  跨企进入中国的这些年,正是中国以平均每年10%以上速度快速增长的年份。有外国学者甚至将这称为“两百年难遇”的伟大时代。但是,在这个应该是遍布黄金之地——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城市化进程日新月异的国度,为什么这么多跨企却没能分享它的成长?我们按照时间顺序将跨企在中国的历程分为五个阶段,并与当时的中国经济相比较,看是否能从中找到一点蛛丝马迹。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的产品销售阶段,在华跨企主要是销售产品。此时中国经济刚刚启动。第二阶段是90年代初期的生产、组装阶段,主要是受中国“以市场换技术”政策鼓励。其时中国大门才刚刚真正打开。第三阶段是90年代中期的本土化阶段,即输入技术、管理阶段,主要是受到本土企业成长的威胁。中国GDP过度增长,开始实施软着陆。第四阶段是2000年开始的集成阶段,即将R&D到生产到市场到销售到服务集成到一块的阶段。这也是中国经济逆市而动的阶段。第五阶段从目前开始,即“国际化”阶段,跨企产品走出国门。而现在“中国是世界大工厂”已成全球共识。比较中可以发现,跨企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其发展与中国经济出现了错位。当外资热衷于在中国生产和推销产品时,他们所提供的产品却超过了刚刚解决了温饱的中国人的消费能力。80年代-90年代,大多数中国人的年收入只有两三千元,面对动辄能敌一两年工资的外国货,只有极少数人才有支付力。尽管当时利润相对较高,跨企的赢利面也较小。到90年代中期,人们收入增加,但一来本土企业介入竞争,同时整顿经济以及生产成本的压力却侵蚀了跨企的竞争力。而等到消费者可以自由地选购跨企产品时,多数跨企却要接受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激烈的竞争压力。比如,宝洁公司就必须面对南风化工、丝宝、浙江纳爱斯这些草根巨人强有力的挑战,后者瓜分了一半市场份额。

  其实,对跨企而言,比战略和机遇更重要的是新的中国特色。自跨企进入中国开始,无论是国内的市场还是社会,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首先是市场。一方面,许多跨国公司成为中国市场规模的受害者。过去很流行的一句话是:“如果中国有百分之多少的人购买我的产品,我们就发了”,他们企图把所有的产品都卖给所有的人。而事实是中国市场跨越性极大,与西方的单一、统一市场不同,在中国,哪怕是同一个地区,消费力与偏好都可能有着天壤之别,今天尤是如此。另一方面,比较优势的此消彼长往往意味着市场份额的此涨彼消,市场上的竞争态势发生逆转,本土企业与跨企之争开始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还有,消费者现在变得更理性,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对商品本身的观察,而非对品牌的关注。另外是社会的变化,经济发展必然带来整个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人们对外部事物的态度。同时,人们的家庭结构、工作状态、生存方式、思想方法的不断变化,也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说当年跨国企业高高在上,处于进攻态势的话,今天乃至未来十年,将是跨企与本土企业处在均势,进入持久战阶段。当技术呈现出同构化、创新呈现全球化趋势,企业之争就可以简单地归结为成本之争,而显然本土企业更为占优,但跨企就目前而言,在管理方面具有优势,这两者的博弈,就构成了未来的均势状态。在日用消费品与家电领域,这种势头早已露出端倪,甚至有打破均势的倾向。而电信、通讯、IT、商业服务业等高端市场,将是未来势均力敌之战的主战场。

  那么,是否跨企在中国只有等死的份儿了?当然不是。但凡能在中国生存下来并日长夜大的企业,大多是能契合中国当时当地特色的企业。与时俱进,不仅适用于中国企业,更适用于跨企,因为较之前者,后者对国情的了解显然更具难度。琢磨现阶段中国的特色,有的放矢,显然是跨企在中国发展的必经之路。就目前来看,跨企要想在均势对抗中站稳脚跟,最有可能选择一条中间道路,最符合中国现实国情,即:中端产品、中部地区与中间立场。本土企业依靠低端市场赢得天下,而跨企原来的市场在高端。那么,从高端向中端市场发展比起从低端市场向高端攀登要相对容易,也较易抢占先机。从另一个角度,中端市场大,争夺的激烈程度相对较低。跨企失败的一大因素是完全倚重于发达地区市场,而无视中部崛起将是大势所趋,中部地区消费与东部发达地区呈现梯度转移,正好是中端产品的接盘者,也将是跨企未来的必争之地。短时间内,市场与计划的争夺也不会出现一边倒的局面。换言之,大部分领域已经实现了市场化,而少数关键领域计划仍然固守,因此,在选用适用的游戏规则时,相机行事的中间立场将是合乎时宜的选择。





     免费注册上网开店啦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订阅新浪体育新闻,送你皇马球票让你亲历五大球星风采
  新浪邮箱雄踞市场第一 真诚回馈用户全面扩容
  新概念英语 口语 出国考试 考研暑期限时优惠
  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境界,亲密接触,激烈搏杀,包你爽上“天堂”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Esprit 皇马 小灵通
 
手机号
密 码
索取密码
猜龙马之战输赢
猜皇马净胜球
猜哪位球星进球

每竞猜一项收费2元,猜中抽奖。奖品全部由:动感地带倾情奉送,包括500元电话充值卡、周杰伦签名CD……


企 业 服 务


青岛网上招商会招商
新浪企业邮箱—免费喽
搜索引擎沟通无限
与新浪结盟共享收益


分 类 信 息
:全国名牌高校招生
   新浪分类全新改版
   夏季旅游-心的承诺
京车消费,此处为家!
 京腔京韵京商京息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